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王浩小学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ch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王浩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创办于1912年。1999年易地重建,占地面积2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121平方米,是一所育人环境优雅、极富现代气息的花园式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581名学生,41位教职工,其中中小学高级教师2人,研究生学历1人。学校围绕核心理念“诗意的远方,最美的自己”,从建构诗意理念、营造诗意环境、建设诗意课程、打造诗意课堂、培塑诗意师生、实施诗意管理等方面架构起诗意教育文化的基本框架。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的学生习作以写人叙事类为主,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实现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从生硬刻板的知识讲解转变为意义领悟,本文通过文本再构的方式,把原本枯燥的语法教学的内容再构成学生喜欢的文本形式,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整合教材,并设置活动或任务,使语法规则得以运用,将语法知识“藏”在文本情境中,让语法无痕植入。
江苏省张家港市德积小学毗邻长江最后一道弯——张家港湾,学校从自然的角度出发,以“农耕文化”为课程原貌,开辟了2500多平方米的实践基地,精心打造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儿童农场”:建有传统农具馆、阳光大棚、农耕文化长廊等特色场馆。
学科文化以“以人為本”为核心,以学科为基础,关注学生的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学科文化才能更好地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科文化走进课堂,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有血有肉。  张良朋老师认为,小学数学并不简单,真正展现数学知识的内蕴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对此,他主要从怎样才能打好数学功底的角度提出四条基本路径:成为一名“做题”高手、善于探问“为什么”、加强针对“理解数学”的研讨活动、加强对“小学数学”著
主动建构是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自主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板块式教学”正是符合从学生的立场和学科本质出发,提炼“问题”、设计“任务”、制订“评价”,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路径,引领学生主动建构。
推理作为数学三大核心思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小学阶段少有的几何推理课例,本文紧扣内角,以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带领学生经历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探索规律的内容是苏教版数学课本编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教材把常见的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悟学习数学是与平时生活有联系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与再处理,把静态的学习转化成生动有趣、富有研究价值的动态学习,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感知、探究、尝试、练习等丰富的学习环节后发现规律,使学生对知识运用的层次、水平和意识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让数学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和智慧。
“量感”是对“量”的感悟和直觉,本文对学生“量感”素养情况展开研究。首先,对“量感”概念进行理性审视,通过跨界解读、概念辨析对“量感”素养内涵进行界定。其次,对三、四年级学生“量感”素养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基于实证的数据分析,深度剖析当下儿童“量感”素养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问题提出儿童“量感”素养发展的三条培养策略:聚焦定量刻画,淬炼“量感”素养关键能力;完善估测策略,理性思辨提升“量感”素养;构建知识脉络,打通“量感”素养发展路径。
“育礼”课程的实施是在学习传统“礼”及其教育思想中,进一步从传统中发现、挖掘当代素质教育的时代意义,也是学校发展的一个新起点。结合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要求,针对学生特点,探索“礼”、培育“礼”的有效实践模式,采用各种“礼”的仪式和活动,从“育礼”入手、以“礼”开展德育教育实践,带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在探寻数学奥秘的课堂上,需要摒弃单纯、枯燥的“说”与“教”,着重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且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而学生则在“探”与“悟”中,经历一些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解决简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