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暖三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cursor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用语要讲究策略和艺术,一句温馨的话语,仿佛是寒冬送来的温暖;一句中伤的冷言,就会让人心寒如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能增添学生无穷的力量;趣味性评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情感性评价,能达成以情促学的氛围;准确性评价,能培养学生的求是心态;引导性评价,能促进学生步步提升。因此,我们应让小学语文课堂的评价语言充满魅力。
  一、前提:真情实感
  课堂上,有的教师要求过高,学生的回答稍有不合要求就严厉批评,学生得到的更多的是压力、冷漠和自卑;有的教师只要认为学生的发言是对的,就一律用“说得不错”“很好”加以评判,至于好在哪儿,错在哪里,再无下文;有的教师有意拔高,哗众取宠,面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常常脱口而出:“你太棒了!”“你太聪明了!”让人觉得这种表扬是一种惯性的口语。
  如《庐山的云雾》教学片断。
  【片断一】
  师: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瞬息万变”的意思?
  生1:(无语)
  师:真是笨得够呛,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一脸“囧”相。
  生2:“瞬息万变”就是“千变万化”的意思。
  师:你说得棒极了,还会用同义词来解释词意。
  生3:(打开《课课通》,找出“瞬息万变”的意思读了一遍)
  师:你解释得真准确,你还会用教辅资料呢!
  教学片断中,教师的评价太多的是给学生“戴高帽子”。第二个学生明明解得有偏差,教师还违心叫好,很容易让学生对解词产生错觉。第三个学生只是照本宣科,教师却夸大其词,言过其实。而对第一个学生的评价又过于冷漠了。
  【片断二】
  师:请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生(齐说):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你能找出“瞬息万变”的意思吗?
  生1:我可以从参考资料里找到。
  生2:我能从书上的插图找出它的意思。
  生3:我能从这一段中找出它的意思。
  生4:老师,我们可以从网上“百度”出来。
  师:同学们小脑袋转得真快,要是从文中找,你能找出这个词的意思吗?
  生5:(把第3自然段读了一遍)
  师:这个同学找准了位置,这是关键的一步,要是想让人听得更明白,可以再找找哪些词语是讲“瞬息”的?哪些词语是讲“万变”的?
  生6:“刚刚”“转眼间”“还没完全看清楚”,这些词是讲“瞬息”的。
  生7:“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这些词是讲“万变”的。
  师:这两个同学能用书上的词语解释生词,这个方法很好。谁能概括一下“瞬息万变”的意思?
  生8:就是变化多、变化快。
  师:是啊,所以这一段结尾用了—— (生:省略号)
  师:你们能仿照课文,把省略的部分续写一下吗?
  片断二中,教师的评价实事求是,有根有据,表扬中有点拨,点拨中有提升,从而使学生产生了超乎意料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堂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有没有读懂课文,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就是根据课堂的生成,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关键:适时适度
  及时、准确是评价的基本要求,可有时及时地做出正误判断,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适时适度的评价,关键是要看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要把学生的独特性和文本的独特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如苏教版《云房子》一课的教学片断。
  1.一群小鸟也非常喜欢这些白云,看,它们飞来了!
  (1)想想小鸟在说些什么?(它在说——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
  (2)从“哇”这个字你听出了小鸟怎么样?那你也高兴地读一读。
  (3)小鸟看到这么多白云,可开心了!它们想干什么?(它们想造云房子)你们也想跟着一起造一造吗?
  (4)想造云房子的一起站起来告诉我——(生读:“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
  2.没一会儿,小鸟们就把云房子造好了。同学们想知道小鸟们都造了哪些房子吗?自己大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听清楚要求:“小鸟造了哪些云房子?”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画出来。来,把你们的书拿起来吧!(学生自读)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谁来告诉我小鸟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呢?谁的眼睛最明亮,能找出关键的词语?(冬瓜、花儿……)
  3.这些云房子真有趣呀!而且还是自己造的,想想小鸟住在自己造的房子里感觉怎么样?(幸福、开心)你能带着开心的语气读好这一段吗?(指名读,注意指导读书的姿势)
  4.读得真好,能把这么有趣的云房子留在我们的小脑袋里面吗?先自己试试看!
  事实上,不是学生每一次的回答教师都要做出语言的评价。对于不同的学生的不一样的回答,教师可运用的表扬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竖个大拇指,露出一个惊喜的表情,给一个夸赞的笑容,这些一样有激励的作用。
其他文献
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会有新的发现。看课如此,上课亦然。  作为课堂教学的“看客”,听课者习惯了在学生背后或侧面,面向上课的教师观察教学,鲜见有其他视角。积习的背后是潜意识。听课者关注的往往是教师的教学执行情况,课堂观察对象不是作为学习载体的课堂本身和学习的主体学生,更不是课堂上的主体行为——学习,而是教师和教师的教学行为。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春天的到来,各地教师课堂评优、素养比赛,以及教学能手、新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故事展现了诗歌的意境,诗歌浓缩了故事的内容。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挂念,理解《游子吟》的意思,我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渲染,观察插图,创设一个个情境。引导学生披情入境,联系自身感受,体会母爱,感悟亲情,从而使学生懂得应该从小体贴、孝敬父母,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下面我就结合这堂课,具体谈谈我是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的。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懂得介绍水果时,应抓住它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己爱吃的水果产生说话、写话的愿望和兴趣,善于倾听,敢于评价,学会欣赏。  3 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具体、有序地介绍水果并写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果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想猜吗?(出示水果谜语课件)    二、实
【案例】人教版第九册第10课《秋天的怀念》  师:母亲如此关心“我”,照顾“我”,“我”却因为双腿瘫痪而暴怒狂躁,可那一天母亲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课件出示:母亲被送进医院时的语句,播放《二泉映月》)  (生轻声地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母亲去世了,但她临终前还在牵挂自己的儿女。  师:这段话中哪一句最让你感动?你觉得该怎么读?  (生练读)  师:你看,母
一个人刚刚开始搞研究,很容易“为人蔽”。因为读书不多,所懂的太少太粗太浅,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读张三,觉得张三有理;读李四,觉得李四对头。发现不出他们之间的矛盾,或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又仍缺乏分析判断的能力。于是,无所发现,无所发明,所写出的东西,不是来自张三,就是来自李四,或者是把张三李四捏合成一个矛盾百出的“体系”,这就叫做“为人蔽”。  难得的是在研究一开始就坚持一种独立思考、对一切都要问
听了一位优秀教师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整体设计新颖,教学过程流畅,教学语言精要,教学效果良好。但对于三个生成性细节的思想教育在处理上尚欠火候。于是,课堂离精彩就相差那么一点点。    细节一:“剔牙”以后    细节描述:  课前,教师安排“看动作,猜意思”的游戏:请两位学生,甲学生做“游泳”、“骑马”、“剔牙”的动作,乙同学来猜意思。对于“剔牙”,乙学生一时猜不出来,教师便在一旁提示:“饭店里
学问学问,既要学也要问,问是一种思考,一种探索。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和孩子们共同做学问的人,更应当学会“问”。这里的“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后的探究反思的过程,要把自身置于新课程环境下研究和反思自身教学行为,要用新的眼光去分析。  一、何为“问课”  何谓“问课”呢?汉语词典解释为请教课业。“问课”,顾名思义,有追究之意,其目的是追究“为什么”。授课者在上好课的基础上,应该反思,以及主动询问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推行本色语文,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既坚持语言训练,也坚持深厚的人文积淀。笔者认为,要推行小学本色语文模式,首要一点就是从阅读入手,扣读导悟,以读见悟,着力培养学生认读、概括、感悟、探究的四种读书能力。以读推进本色语文是笔者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现将自己的一节公开课《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片断和反思体会在此分享。  一、以问导读:练朗读,读出实践性  在课堂
对话教学是指师生在尊重信任和宽容关爱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反思互动等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人生品味价值的教学形态。它以人的发展为着眼点进行生命的建构,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价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不仅是因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更是缘文会友的对话行为。《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优秀散文。小说家许地山以朴实洗练、清新
【教学案例】  《理想的风筝》一文共出现了三处省略号,都表示省略的意思。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领略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引领学生与作者对话,从无字处读书,深刻体会省略号的弦外之音。  第一处:品悟用笔之精简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粘起泥巴向地上甩。’”  师:作者此处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是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