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咏三叹,从无字处读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i_w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案例】
  《理想的风筝》一文共出现了三处省略号,都表示省略的意思。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领略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引领学生与作者对话,从无字处读书,深刻体会省略号的弦外之音。
  第一处:品悟用笔之精简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粘起泥巴向地上甩。’”
  师:作者此处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是内容的省略。
  师:省略了什么内容呢?
  生:省略了女娲造人的传说。
  师:为什么要用省略号呢?
  (生没有回答出来,其他学生讨论进行补充)
  生:因为作者主要描写的对象是刘老师,而不是女娲造人的传说。
  生:这个地方用省略号,是将主要的内容放在刘老师对自己的残腿的幽默解释上。女娲造人的传说大家都很熟悉,没有必要再写很多内容。
  生:刘老师更改了部分女娲造人传说的内容,是针对自己的腿的幽默解释,也反映了刘老师的坚强、乐观。这是作者要重点写的,所以前面真正的传说就可以省略了。
  师:看来啊,作者是抓住了重点的内容来写的,这种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第二处:体验情感之真切
  “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
  师:此处的省略号又表示什么呢?
  生:省略了作者的思索过程。
  师:思索什么呢?
  生:若果刘老师已经离开了人世是什么样子。
  师:可是作者为什么要用省略号呢?
  生:作者是不想把这种情况写出来,如果那样是自己不敢想、也是不愿意发生的。
  师:这一自然段中有句话“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30年以前刘老师就“一头花白的头发”,此时,刘老师大概多大年纪了?
  生:可能80多岁了。
  师:是否健在呢?
  生:很难说。
  师:所以,这个省略号除了表示思考过程的省略,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作者非常热爱自己的刘老师,他希望刘老师能够健康长寿。
  生:作者不希望、也始终不认为自己尊敬的刘老师已经不在人世间,所以紧接着就是“不,他不会的”。
  师:对啊,这种坚定的否定实际上就是对刘老师的无限热爱。如果你是作者苏叔阳,你怎样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矛盾的内心呢?
  (生开始反复揣摩,同桌互相练读)
  (师指名读此句,前半部分舒缓,后半句急促)
  师:前后文的意思转折,此处是否可以换成破折号呢?大家对比着读读看。
  (指名学生练习省略号、破折号两种符号下的朗读并进行对比)
  生:用省略号朗读的时候可以稍微停顿一下,而用破折号朗读时可以直接连着读。
  生:不妥当,因为省略号说明作者有思考的过程,是暂时的沉思。而用破折号好像来得太快了,事先准备好的,表达不出前后的意思对比和作者坚定的信念。
  师:请把你的“坚定的信念”这种理解读出来。
  (生读此句,中间稍微停顿了一下,后半句读得果断、有力,众生鼓掌)
  第三处:感受补白之韵味
  “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此处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生:省略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师:也就是——)“思念您”。
  师:思念刘老师哪些方面呢?
  生:思念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
  生:思念刘老师的圆木棍。
  生:思念刘老师慈祥的眼睛、花白的头发。
  生:思念刘老师的欢呼雀跃,像孩子一般的快乐情节。
  师:此处可以改成破折号吗?
  (生练习朗读)
  生:可以,如果改成破折号,就表示声音的延长。
  生:不单是声音的延长,更是思念的延长。
  师:在思念的延长中可以延长什么呢?
  生:对刘老师的许多思念。
  (师指导练习朗读)
  
  【反思】
  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实现工具性目标的过程,也就是实现人文性目标的过程。苏叔阳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作者“情动而辞发”,“字字总关情”,在具体的事例中表达出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怎样挖掘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就成了该课教学的追求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并外化成声情并茂的朗读;与作者深入对话,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样就化朴实的文字为流动的情感。片段2中,教师珍视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一句话竟有数种不同的读法,而且都神韵皆备。同时,破折号与省略号的比较运用不但体现出作者对恩师的热爱之情,也增强了学生的语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俗话说:“授人以‘鱼’三餐饱,授人以‘渔’一生享。”传授给别人一种技能将会让他一生受用无穷。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看他传授给学生多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金钥匙。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下面结合我县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中《生命 生命》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谈谈学习方法的指导策略
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会有新的发现。看课如此,上课亦然。  作为课堂教学的“看客”,听课者习惯了在学生背后或侧面,面向上课的教师观察教学,鲜见有其他视角。积习的背后是潜意识。听课者关注的往往是教师的教学执行情况,课堂观察对象不是作为学习载体的课堂本身和学习的主体学生,更不是课堂上的主体行为——学习,而是教师和教师的教学行为。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春天的到来,各地教师课堂评优、素养比赛,以及教学能手、新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故事展现了诗歌的意境,诗歌浓缩了故事的内容。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挂念,理解《游子吟》的意思,我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渲染,观察插图,创设一个个情境。引导学生披情入境,联系自身感受,体会母爱,感悟亲情,从而使学生懂得应该从小体贴、孝敬父母,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下面我就结合这堂课,具体谈谈我是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的。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懂得介绍水果时,应抓住它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己爱吃的水果产生说话、写话的愿望和兴趣,善于倾听,敢于评价,学会欣赏。  3 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具体、有序地介绍水果并写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果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想猜吗?(出示水果谜语课件)    二、实
【案例】人教版第九册第10课《秋天的怀念》  师:母亲如此关心“我”,照顾“我”,“我”却因为双腿瘫痪而暴怒狂躁,可那一天母亲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课件出示:母亲被送进医院时的语句,播放《二泉映月》)  (生轻声地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母亲去世了,但她临终前还在牵挂自己的儿女。  师:这段话中哪一句最让你感动?你觉得该怎么读?  (生练读)  师:你看,母
一个人刚刚开始搞研究,很容易“为人蔽”。因为读书不多,所懂的太少太粗太浅,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读张三,觉得张三有理;读李四,觉得李四对头。发现不出他们之间的矛盾,或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又仍缺乏分析判断的能力。于是,无所发现,无所发明,所写出的东西,不是来自张三,就是来自李四,或者是把张三李四捏合成一个矛盾百出的“体系”,这就叫做“为人蔽”。  难得的是在研究一开始就坚持一种独立思考、对一切都要问
听了一位优秀教师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整体设计新颖,教学过程流畅,教学语言精要,教学效果良好。但对于三个生成性细节的思想教育在处理上尚欠火候。于是,课堂离精彩就相差那么一点点。    细节一:“剔牙”以后    细节描述:  课前,教师安排“看动作,猜意思”的游戏:请两位学生,甲学生做“游泳”、“骑马”、“剔牙”的动作,乙同学来猜意思。对于“剔牙”,乙学生一时猜不出来,教师便在一旁提示:“饭店里
学问学问,既要学也要问,问是一种思考,一种探索。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和孩子们共同做学问的人,更应当学会“问”。这里的“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后的探究反思的过程,要把自身置于新课程环境下研究和反思自身教学行为,要用新的眼光去分析。  一、何为“问课”  何谓“问课”呢?汉语词典解释为请教课业。“问课”,顾名思义,有追究之意,其目的是追究“为什么”。授课者在上好课的基础上,应该反思,以及主动询问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推行本色语文,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既坚持语言训练,也坚持深厚的人文积淀。笔者认为,要推行小学本色语文模式,首要一点就是从阅读入手,扣读导悟,以读见悟,着力培养学生认读、概括、感悟、探究的四种读书能力。以读推进本色语文是笔者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现将自己的一节公开课《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片断和反思体会在此分享。  一、以问导读:练朗读,读出实践性  在课堂
对话教学是指师生在尊重信任和宽容关爱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反思互动等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人生品味价值的教学形态。它以人的发展为着眼点进行生命的建构,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价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不仅是因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更是缘文会友的对话行为。《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优秀散文。小说家许地山以朴实洗练、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