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眼点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初报

来源 :甘蔗糖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w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发生情况甘蔗眼点病(眼斑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甘蔗病害,早在1854年夏威夷有记载,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在爪哇就开始了研究工作。此病在非洲、夏威夷广泛分布,1967年本病在南非严重发生流行,是甘蔗威胁性最大的叶片病害。据统计,跟点病曾经在世界56个地区发生过,故是一个严重的甘蔗病害。1934年我国台湾省曾发生此病,遍及全岛。此后在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均有发现。 First, the occurrence of Occasional sugarcane disease (eye spot disease) is a devastating sugarcane disease, as early as 1854 in Hawaii documented in the nineteen ninties, started in Java research work. The disease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Africa and Hawaii. In 1967, the disease was prevalent in South Africa and was the most threatening leaf disease of sugarcane.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with point disease once occurred in 56 regions of the world, it is a serious sugarcane disease. In 1934, the disease occurred in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and spread all over the island. Since then, Fujian, Guangdong, Guangxi, Sichuan and other provinces (regions) have been found.
其他文献
为研究公路快速化改造主线高架桥的选型,对该类型项目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总体设计原则.从标准段和跨路口段桥梁结构选型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推荐型式,并进一步进行
目的:  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心梗为病人带来了希望,但在移植治疗过程中,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环境下出现的氧化应激会导致移植细胞的凋亡,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本实验拟建立体外L6
防治稻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培育、推广抗病良种。但是由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化频繁,一个抗病品种往往大面积推广二至十年之后因优势小种的变迁而丧失抗性,给抗病育种工作
从测定67个自交系对 C 型雄花不育性的反应表明:玉米 C 型细胞质雄花不育及其恢复性是一种稳定的遗传特性,一般环境条件的差异,不足以改变其雄花育性表现。C 型雄花不育的恢
要育成早熟、高产、具有抗多种病虫的综合性品种和品系,就需要一批抗性亲本材料。为此,我们近几年开始有系统的对水稻品种资源进行抗性鉴定和筛选。1978年我们又选择了一批
1978年进行了水稻与大豆轮作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一、麦、豆、稻和麦、稻、豆“两旱一水”轮作的好处1.产量高:去年试种的三块田,平均亩产1934斤,最高的超过了吨粮(表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survivin i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and explore the effect of survivin siRNA on biology behavior of breast cancer ce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纳米线制造方法,用此方法制造的晶体管阵列的传感器,其灵敏度与人类的皮肤不相上下,而且像皮肤一样柔软。 Researchers at
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ro)是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f.)Nees)穿心莲提取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作为天然植物药穿心莲在亚洲及南美一些
目的: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是我国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世界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主要的死亡原因是术后转移。许多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共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