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1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初中物理教材更注重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物理知识的呈现主要是运用实验手段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经过教师的分析、引导,上升到理性认识,内化到学生大脑,为学生理解和掌握.下面就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谈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
  能力
  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例如,在观察“摩擦起电”规象时,教师要提示注意:(1)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2)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3)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得出“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因为教师所准备的“一堆教具”而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发起浓厚的兴趣.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总想对新鲜事物弄个究竟,这在无形之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教师应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其间适当地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诱发性的点拨和针对性的激励,进而引起学生的共鸣,重点要注意对思路的拓宽,这样学生就会迸发出创造性的见解,得出创造性的结论,久而久之,就会为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课堂演示实验是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演示前教师要讲明实验目的,防止学生指鹿为马,教师使用仪器规范,准确操作,演示中边实验边讲解,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这样,教师课堂演示具备的修养就会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治学的学风,一丝不苟的精神.课堂演示实验在加强直观性的同时,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演示实验,创造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讲“电磁感应”时,教师可以将蹄形磁铁N极在上,S极在下放在演示台上,然后将直导线放在磁场中上下移动时,电流表指针不动,而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水平移动时,突然电流表的指针左右摆起来,学生惊呼“电路中有电流了”,好奇心油然而生,并开始互相讨论起来.实验引起了强烈的气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
  的实验素养
  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首先,实验前都要对仪器进行预备性调节,根据需要,有的仪器位置安装底座要水平,有的要垂直.各仪器之间的联系也应满足一定要求.在光具座上的仪器应保持共轴.测量仪表必须先进行零点调节,当某些条件变化影响到零点时,要重新调整零点.使用各种仪器必须按一定操作规范进行.对于违反操作规定的要禁止.操作要有一定的条理性.观察仪表时视线应与刻度平面垂直.仪器整理要有一定顺序,还要有利于仪器的保养维护.
  四、重视落实课外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制作
  的能力
  物理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这些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简单易做的,可以由学生自己取材,自己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小制作和设计实验,教师给予指导,甚至做出示范.要将小实验落到实处,关键是教师.这些小制作可以课堂展示,可以写成论文,可以定期评比.对于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总之,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需通过多方面的长期培养,从每一个实验做起,需要不断积累.对教师来说,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来,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初中数学学案教学正在以“校本化”学案的开展作为初中数学创新的基石.本文对初中数学学案校本化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案教学 校本化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案往往是根据教材内容编写的,或者是教师千篇一律地从网上进行下载来引出新课程的教学,这些教案的内容往往是宽泛的、脱离实际的,根本无法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校本化学案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
在现代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教学科技手段,以克服传统化学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以课本为唯一教材的保守教学模式的弊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适当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化学教学过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信息化化学课堂中信息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化学教学中,不仅能够传送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而且能够传送更多活动图像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声音资料,增强信息
目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正在不断深化改革,数学教学方法还处于摸索中,因此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吸收国内外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并且结合本土特征进行调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尝试教学就是一种提取中外教学方法精髓形成的新教学方法,已经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尝试教学提倡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获取中,即使获取的效果不佳,但是对知识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然后听教师讲解时,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得到
摘要:实践出真知,物理学科也一样.物理的实践性很强,很多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如何以生活化实践视角探讨高中物理教学,把生活带入课堂,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就成为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生活化实践 高中物理教学  物理学科主要研究的是科学规律,同时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物理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需求.物理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让知识为生活所用,构建浓厚的
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将前后学习的知识有效联系,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