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33b通过下调转胶蛋白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u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miR-133b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3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食管鳞癌细胞(Eca109、EC9706、EC1、TE1、KYSE70)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中miR-133b的表达。将miR-133b类似物、miR-133b抑制剂及阴性对照转染TE1细胞,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miR-133b对TE1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TargetScan和miRDB在线软件预测miR-133b的靶基因,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证实其潜在的靶基因。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iR-133b过表达对转胶蛋白2(TAGLN2)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神经型钙黏附素(N-cadherin)、Snail、Slug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

结果

63例食管鳞癌组织miR-133b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295±0.040,显著低于正常癌旁组织(1.002±0.011,P<0.001)。miR-133b mRNA的表达与食管鳞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均有关。食管鳞癌细胞Eca109、EC9706、EC1、TE1和KYSE70中miR-133b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679±0.031、0.391±0.008、0.236±0.016、0.031±0.005和0.099±0.020,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1.005±0.016,均P<0.001)。miR-133b类似物转染能上调TE1细胞中的miR-133b水平达6.199±0.627,并抑制TE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而miR-133b抑制剂转染能下调TE1细胞中的miR-133b水平至0.182±0.023,并增强TE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最为显著的是,TAGLN-3′UTR-WT转染的细胞中,miR-133b类似物转染组的相对荧光素酶的活性(0.320±0.018)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1.010±0.036,P<0.001);而TAGLN-3′UTR-MUT转染的细胞中,miR-133b类似物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为1.019±0.056和1.008±0.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33b上调能显著抑制食管鳞癌TE1细胞中TAGLN2蛋白的表达,并且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下调N-cadherin、Snail、Slug和Vimentin的表达。

结论

miR-133b可能通过调控TAGLN2的表达在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中发挥作用,可能成为食管鳞癌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参与跨损伤DNA合成的POLK基因的遗传变异与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Sequenom MassARRAY检测1 030例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SCLC患者POLK基因的5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htSNP)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基因型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联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基因型与远期生存之间的关联分析采用Co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食管癌EC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以及干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将MSCs或其条件培养基与食管癌EC1细胞共培养,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实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成球实验检测MSCs或其条件培养基对EC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以
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升高。手术切除是CRLM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手段,但是只有20%的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通过有效的转化治疗使初诊时不可切除的CRLM转化为可切除并进行外科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超过30%,显著优于接受单纯的姑息治疗。因此对于初诊时不可切除的患者,合理地制订转化治疗策略使初诊时不可切除的CRLM转化为可切除,是提高CRLM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但在临床实
目的比较食管癌同期放化疗模式下高剂量与常规剂量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行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同期铂类化疗的食管鳞癌初治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依据放疗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50.4~54 Gy)和高剂量组(60 Gy),每组183例。比较两组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急性期和晚期临床不良反应。结果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3、5、10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0.9
目的探讨适合中国城镇地区经济可行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案。方法运用Markov模型模拟子宫颈癌筛查诊治过程,评价不同筛查方案的流行病学效果和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方案共24种,包括4种筛查方法[液基细胞学(LBC)、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分型、LBC与HPV DNA分型串联、LBC与HPV DNA分型并联]、3种筛查间隔(1、3、5年)和2种筛查起始年龄(30岁和35岁)。模型参数来自中国城镇地区
目的从动物实验层面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技术预测食管癌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建立人食管癌Eca-109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组(16只)给予单次15 Gy的6 MV-X线照射,对照组(24只)不接受任何治疗。两组于放疗前1 d开始,隔日1次行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DWI,观察1个月。根据两组移植瘤体积和ADC值的变化情况,选择7个关键时间点,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的固有肌层来源黏膜下肿瘤(SMT)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STER治疗的31例食管胃结合部固有肌层来源SM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切除肿瘤的长径为(2.5±1.3)cm,平均手术时间为(95.9±56.7)min。3例患者出现术中穿孔,均使用金属夹成功夹闭,1例患者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结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和直肠NEN患者预后的差异。方法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与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中选取1988—2014年经病理明确诊断为结直肠NEN的患者8 679例,其中直肠NEN 5 437例,结肠NEN 3 242例(其中盲肠NEN 1 681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NEN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减少至最低值时间与非手术治疗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25例非手术治疗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X-tile软件确定中性粒细胞减少至最低值时间的最佳界值,根据此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早期组(115例)和晚期组(2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时间,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减少至最低值时间的最佳界值为39 d。早期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