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期结肠与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i39602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结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和直肠NEN患者预后的差异。

方法

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与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中选取1988—2014年经病理明确诊断为结直肠NEN的患者8 679例,其中直肠NEN 5 437例,结肠NEN 3 242例(其中盲肠NEN 1 681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NEN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直肠NEN和结肠NEN患者男女比例相似(P=0.095),直肠NEN患者的发病年龄偏小(P<0.001)、高分化患者较多(P<0.001)、临床分期偏早(P<0.001)。生存分析显示,直肠NEN患者生存优于结肠NEN患者,10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6.8%和44.8%(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原发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是否手术是结直肠NEN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肿瘤分期(HR=3.531),其次是肿瘤分化程度(HR=1.856)。按照肿瘤分期分层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Ⅰ期、Ⅱ期、Ⅳ期患者中,直肠NEN患者生存优于结肠NEN患者(均P<0.05);而Ⅲ期患者中,结肠NEN患者生存优于直肠NEN患者(P=0.012)。剔除1 681例盲肠NEN患者后,不同分期患者中均为直肠NEN患者生存优于结肠NEN患者(均P<0.05)。按照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分层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好组Ⅰ期、Ⅲ期、Ⅳ期患者中,直肠NEN患者生存优于结肠NEN患者(均P<0.05);而分化好组Ⅱ期患者中,直肠和结肠NEN患者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9)。分化差组Ⅳ期患者中,直肠NEN患者生存优于结肠NEN患者(P=0.001);而分化差组Ⅰ期、Ⅱ期、Ⅲ期患者中,直肠和结肠NEN患者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期:P=0.760;Ⅱ期:P=0.181;Ⅲ期:P=0.313)。

结论

结肠与直肠NEN患者生存存在差异。盲肠NEN具有独特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在研究结肠NEN时,宜将其作为一种独立部位肿瘤来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缺血性小动脉卒中强化二级预防和标准预防复发率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前瞻性连续性对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期间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小动脉卒中患者176例进行改良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及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5)和对照组(n=91)。两组患者均按指南规范进行标准二级预防和健康宣教,1个月随访1次,观察组则强化卒中二级预防,
目的探讨miR-18a和miR-2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8a和miR-21在食管癌细胞系ECA109、KYSE150、TE1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45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45例食管癌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清中的表达。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清中食管癌传统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
目的探讨参与跨损伤DNA合成的POLK基因的遗传变异与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Sequenom MassARRAY检测1 030例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SCLC患者POLK基因的5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htSNP)的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基因型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联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基因型与远期生存之间的关联分析采用Co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食管癌EC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以及干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将MSCs或其条件培养基与食管癌EC1细胞共培养,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实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成球实验检测MSCs或其条件培养基对EC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以
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升高。手术切除是CRLM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手段,但是只有20%的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通过有效的转化治疗使初诊时不可切除的CRLM转化为可切除并进行外科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超过30%,显著优于接受单纯的姑息治疗。因此对于初诊时不可切除的患者,合理地制订转化治疗策略使初诊时不可切除的CRLM转化为可切除,是提高CRLM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但在临床实
目的比较食管癌同期放化疗模式下高剂量与常规剂量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行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同期铂类化疗的食管鳞癌初治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依据放疗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50.4~54 Gy)和高剂量组(60 Gy),每组183例。比较两组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急性期和晚期临床不良反应。结果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3、5、10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0.9
目的探讨适合中国城镇地区经济可行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案。方法运用Markov模型模拟子宫颈癌筛查诊治过程,评价不同筛查方案的流行病学效果和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方案共24种,包括4种筛查方法[液基细胞学(LBC)、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分型、LBC与HPV DNA分型串联、LBC与HPV DNA分型并联]、3种筛查间隔(1、3、5年)和2种筛查起始年龄(30岁和35岁)。模型参数来自中国城镇地区
目的从动物实验层面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技术预测食管癌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建立人食管癌Eca-109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组(16只)给予单次15 Gy的6 MV-X线照射,对照组(24只)不接受任何治疗。两组于放疗前1 d开始,隔日1次行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DWI,观察1个月。根据两组移植瘤体积和ADC值的变化情况,选择7个关键时间点,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的固有肌层来源黏膜下肿瘤(SMT)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STER治疗的31例食管胃结合部固有肌层来源SM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切除肿瘤的长径为(2.5±1.3)cm,平均手术时间为(95.9±56.7)min。3例患者出现术中穿孔,均使用金属夹成功夹闭,1例患者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术后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