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奖励机制的负效应及有效应对策略的文献综述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engf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奖励作为教师课堂管理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着重梳理了近15年来国内外的有关课堂奖励机制负效应和有效应对策略的文献,对现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该领域内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方向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课堂奖励;负效应;教学策略
  合理而有效的课堂奖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发展课堂中的教与学。而不合理的课堂奖励行为则会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进程,并引发和诱导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为了帮助小学教师更好地认识和使用课堂奖励机制,充分发挥课堂奖励的积极效应,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正确认识不合理的课堂奖励所带来的负效应及了解如何有效弱化和避免小学课堂奖励负效应的策略则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奖励
  奖励作为教学实践中的常用手段,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教育学者的关注。美国行为主义学派通过实验证明了奖励能增加人的特定行为频率,即强化。斯金纳认为奖励就是一种正强化,“强化在条件反射形成和消退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如果人们做出某种行为后得到奖赏,人们以后就倾向多做出这类行为”。
  (二)课堂奖励
  根据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课堂奖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保持和增加人们所期望的行为表现的强化物。我国学者陈杰苗认为,课堂奖励是课堂中教师未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针对学生的一系列外在激励策略[1]。
  (三)课堂奖励的效应
  1.正效应
  正效应是指一件事情会给人或者事情的进展带来的正面影响。而课堂奖励的正效应则通常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上,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均有积极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阐述了奖励的重要价值,他认为奖励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教师应采用奖励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优点。
  2.负效应
  负效应是指一件事情给人或者事情的进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般是指不在预料之内的结果。而课堂奖励除了以上的积极影响,还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如过度或者错误地使用课堂奖励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这些负效应正是教师和学生尤其需要注意的。
  二、相关研究
  截止到2020年10月,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以“课堂奖惩”“班级奖惩”以及与其相近的关键词为主题,共得到相关记录近700条;以“课堂奖励”和“class award”为主题,共得到相关记录3000多条;以“小学课堂奖励”为主题,共得到相关记录近1100条;以“课堂奖励负效应”为主题,共得到相关记录不超过5条。这表明,国内外关于课堂奖惩和课堂奖励的研究众多,而专门研究小学课堂奖励负效应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一)关于课堂奖励类型的研究现状
  关于课堂奖励的形式的研究,国内外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奖励的形式进行了归纳和整理。
  我国学者顾明远和周梅把奖励分成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或者称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伍友艳把奖励分成了三大类:口头奖励、动作奖励和代币奖励;刘本全首先把学生的年级分为幼儿、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中学和中专阶段,然后,根据学生的年级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奖励形式,如小学主要是物质奖励和表扬,中学则为学习标兵和表彰大会等,而中专阶段则集中于一些奖学金或者精神文明奖项[2]。
  而相比国内的分类标准,国外的研究者对奖励形式的划分有所不同。如Ryan认为,奖励分为预料到的奖励(参与活动之前承诺的奖励)和未预料到的奖励(在活动之后才获得的奖励)[3];John W. Fantuzzo和Cynthia A. Rohrbeck把獎励分为可食用的、活动的、实体的和社交型的奖励;而Christopher Knapper则把奖励分为外在的或实体的(如金钱)和内在的或非实体的(如人的自我满足感)两种类型。
  (二)关于课堂奖励的负效应的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大多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学实验,发现并且提出了课堂奖励的负效应。最早提出外在奖励会给学生带来负效应的研究学者是De Charms,他认为,当学生的内部动机较高时,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表扬采取外部奖励的方式来进行,学生会感觉自己被奖励所控制,内部动机往往会减弱。美国心理学家Lepper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通过该实验,他认为奖励存在一个“隐形代价”,也就是说教师如果采用不合理的外在奖励措施来刺激学生学习,反而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降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美国的一位教育学者Alfie Kohn在其代表性著作Punished by Rewards中写道,不合理的奖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失去冒险精神,不去探寻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
  国内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对奖励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孙纪玲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将奖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结为:教师在奖励评定的过程中评判标准过于主观,有失公平;在奖励标准的制订过程中容易将关注点放在个别学生身上,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感受;奖励目的过于功利化,效果不理想。邱彩兰从德育的角度出发,认为学校教育中的奖励的主要问题可总结为奖励泛滥化和奖励浮于表面化。张晓敏从专业伦理角度出发,在文章中提出,教师过度使用课堂奖励会导致小学生产生过度依赖心理,长此以往,学生会把奖励看作学习的目的,使奖励流于形式。
  由此可见,课堂奖励的负效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损伤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内在动机,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奖励的公平性问题;过多的和不恰当的奖励会让学生对奖励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关于课堂奖励负效应的应对对策的研究现状
  國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课堂奖励负效应的应对策略。Zbrzezny和Ruth. A在对课堂奖励的综述中指出,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要明确了解什么时候可以使用奖励,以及具体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奖励。Donald·L.Barnes认为,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确立教师和学生的期望、制定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增加富有吸引力的和有趣的课堂活动要素,用自我强化的手段做好自我监督,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等。
  聂晓飞和郭胜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提出要从课堂奖励的实施主体——教师入手,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实施差异性奖励,将集体奖励和个人奖励相结合,弱化成绩指标;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前预设奖惩后果,慎用奖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归因观;同时,教师应适当调整奖惩依据和标准,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完成任务时的努力程度,对使用学习策略和技巧的行为进行奖惩,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对学习结果即成绩或名次进行奖惩,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4]。刘佳从学习动机出发,探讨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外部干预来促进和维持学习动机的相关策略,认为教师要将认知修正策略与课堂奖励相结合,将口头奖励与实物奖励相结合,以及给每位学生公平的受奖励机会等。张晓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为使课堂奖励机制发挥最大作用,小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5]。
  国外研究者在课堂奖励领域所构建的理论基础已经相当成熟,而且有关探究课堂奖励负效应的心理学实验的方法、结论与对课堂奖励策略的探究,为我国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但是,研究者大多数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课堂奖励进行研究,而且,当今的教育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课堂奖励的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一些原理、原则和方法很难直接指导当前的教育实践。关于课堂奖励负效应的研究大多来源于一线教师自身在教育实践中的思考,为新手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但是研究领域大多把奖励和惩罚联系在一起,或只局限于单一角度,如奖励对学生内在动机的损伤和创造性的影响等,缺乏比较系统、全面、细致的研究。
  综上所述,研究者对小学课堂奖励负效应的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为后续研究留下了可探索的空间。对此,后续研究可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出发,探索真实的小学课堂中奖励的现状,系统地论述其对小学生造成的负效应,并从教师、学生等角度全面探究小学课堂奖励负效应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为小学教师更有效地利用课堂奖励进行课堂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陈杰苗.课堂奖励的负效应及其纾解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6(19):34-37.
  刘本全.学校教育中奖励的艺术[J].教学与管理,2002(04)8-9.
  Ryan R M,Mims V ,Koestner R. Relation of reward contingency and interpersonal context to intrinsic motivation: A review and test using 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3(45):736-737.
  聂晓飞.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奖惩[J].基础教育参考,2008(08):72-73.
  张晓敏.论奖励制度在小学课堂教学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9(03):62.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原有的高中足球教育方式已经不是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有效性有限。因此,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基于教学目标采用更為灵活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保证课堂学习效率,以达到有效性学习。本文作者将就当前的高中足球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高中足球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训练为基础的课程,可以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坚毅的品格
期刊
现代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理念影响下,体育教师积极备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不同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不同需求,能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或多或少得学到知识。而在传统的武术课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是将武术课广播操化。只注重了武术动作的形,而没有去深究其武术攻防技术的神,随之产生的影响便是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体现“精、气、神”。本文将通过对案例地分析表达作者的想法。
期刊
今年,江苏省泰兴市总T:会推出“赋能安康”创新项目,联合泰兴经济开发区(滨江镇)总工会,围绕泰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安康赋能十条措施”,深化“安全红丝带”行动,提升职T.安康幸福指数。近年来,泰兴市推广了“安全红丝带”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要求企业员工在安全检查、日常换班时,只要发现生产现场存在隐患,就在隐患处系上“红丝带”,并在丝带上标注发现时间,待隐患消除后,将红丝带取下,存放在指定地点。该做法推广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创新班组安全管理方式,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也具有重要意义。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深度阅读能否真实发生,而审辨式思维又是思维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能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深刻理解文本,在质疑、批判中深化认知,在对话互动中培养思维品质,进而帮助教师高效地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
5月20日,由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总工会女职工部、上海市总工会、中国商业联合会共同指导,中国商业联合会婚庆委员会、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主办的“会聚良缘_520爱在e起”蓝骑士公益集体婚礼在上海成功举办。活动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三新”经济蓬勃发展,以外卖骑手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不断壮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
5月19日下午,全总文工团“中国梦•劳动美——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慰问演出来到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金马工业园,深入到企业一线看望慰问在此辛勤工作的快递企业基层职工。这一系列演出是全总文工团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有关要求,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内容,专门组织力量策划编排的。
【摘要】“多元表征理论”是基于心理学理论完善小学数学教学进程的研究成果,多元表征将同一数学学习对象以多种表征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借助情境表征、符号表征、文字表征、图形表征等,加速学生对数学知识和原理的理解。本文对多元表征视域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进行了探究,旨在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多元表征视域;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  教师利用多元表征理论进行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
【摘要】在现代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了当下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并对当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音乐教学方面。传统的音乐课程以讲解音乐理论知识为主,无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这要求教师采取完善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音乐教学模式,必然会影响音乐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应从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加强音乐对学生的艺术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
众所周知,地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对幼儿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高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还能在此过程中,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开阔幼儿的知识视野。本文主要以小鹿班开展的地域活动为例,讨论地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及有关策略。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是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中小学合唱教学的现状;其次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以改编教材作品为抓手,提出了卡农、分解和弦、旋律交替进行等几种有效的改编、创编方法,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提高其音乐实践力。  【关键词】合唱教学;音乐实践力;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