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ww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开放性思维,最简捷的表述就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的思维”。因此发散思维又可表述为“从某一基点出发,然后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思维手段,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去获得大量的新信息,然后从各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征。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策略有优化课堂教学;注重物理实验;加强习题训练。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生 发散思维能力
  
  物理新“课标”提出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其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出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毫无疑问,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自觉肩负起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重任。本文试对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作一浅析。
  1、发散思维的的概念。根据美国学者吉尔福特(J.P.Guiford)的理论研究表明,与人的创造力有密切相关的是发散思维能力与转换的因素。他指出:“凡有发散性加工或转化的地方,都表明发生了创造性思维。”什么是发散思维(convergentproduction)?最简捷的表述就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的思维”(游国经《创造性思维与方法》)。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开放性思维,因此发散思维又可表述为“从某一基点出发,然后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思维手段,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去获得大量的新信息,然后从各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思维方式”。
  2、发散思维的特征。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征。其中思维的流畅性是另外两个特征的基础和关键,需要学生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以及学科内知识的点面结合运用能力。如果没有发散思维的独特性、变通性,就不会有“简便的判断方法”,因为在特定的问题中,可能会存在着“异想天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从空中某一点,同时向不同方向以相同速率抛出许多小球,请描述任意时刻这些小球在空间的位置。这道题若以地面为参考系,很难得出结论。有学生想到取一个与诸小球在空间同一点同时刻自由释放的小球为参考系,则各小球相对它做以它为起点向各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任意时刻,诸多小球的位置构成了以它为球心的同心球面,这个球面半径随时间不断扩大,而且球面的球心在相对地面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想法能够跳出以地面为参考系.虚拟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小球做非贯性参考系,确实需要思维的发散、独特性,这就是一种灵感。这说明发散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位置。所以发散思维是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向,不受限于现有知识范围,不遵循传统的固定方法,采取开放和分歧方式,以衍生各种可能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
  3、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策略。
  3.1 优化课堂教学,开启发散思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得从课堂教学入手。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同导演.学生是演员。因而,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做到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方法最优化,信息传递多向化,引导学生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新方法,创造一个活跃,和谐的教学环境,开启学生发散思维的大门。
  在教材的处理上,力求灵活多变。通过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条件,激发大脑的想象力。例如在讲授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这节内容后,教师可提问:不用天平如何去测定物体的质量昵?此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不断拓宽思维空间,从而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双赢的目的。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尽可能地运用视、听、读、思、练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为学生思维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又如.可以通过看录像、听录音、放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伴之以小品表演、猜谜游戏、知识竞赛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去激发和诱导学生开启心智,挖掘潜能,使其真正实现眼、耳、口、脑的协调并用,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3.2 注重物理实验,激活发散思维。丁肇中教授说过:“在中国部分人中存在着不愿意动手的落后思想。我是搞实验科学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搞实验科学重要。”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必须注重实验和研究,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使其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在物理课的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介绍同一个实验除了采用教材所述的原理、方法、步骤、器材之外,还可以采用哪些不同方法,或者实验的利弊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并且鼓励学生大胆探讨.大胆质疑,教师做好引导,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例如,教师在讲授密度的测量一节时,事先准备好天平、量筒、弹簧秤、刻度尺、细玻璃管、大烧杯、溢水杯、硫酸铜、橡皮泥、水、细、线、酒精灯、细铁丝、导线,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测量工具和其他一些有用的实验器材,设计出测量橡皮泥或硫酸铜溶液密度的实验,并要求学生写出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实现思维由实物到抽象,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让思维在“玩”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3.3 加强习题训练,深化发散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的思维潜能往往是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开发出来。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训练作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准备习题时必须坚持开放性、科学性、实践性、探究性原则,做到知识点、知识层次、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的完美统一。让学生在答题解题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例如有这样一道习题:一密闭容器内放有一盆新鲜的绿色植物,它的旁边放一烧杯清水,清水内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将该溶器放在一黑暗处,问数天后小球是什么状态?(A漂浮、B悬浮、C下沉、D无法确定)。这种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相互渗透的习题,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对启迪学生思维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其方法灵活多样,但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遵循人类认知世界的规律,按照科学的引导方法结合教学与生活实际,认真研究,积极创新,不断实践,就一定能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方面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道路,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丈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全体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尝试,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农村中学 学生 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比成绩更重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
期刊
摘要:文章指出,数学教学要打破固定印象,开拓学生视野;灵活运用定理,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联想。  关键词:开拓 运用 观察 启发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注重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进行好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本文从学科内容体系、学生学习过程、方法、价值观目标、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新课标指导下的历史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历史 教学设计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教育部频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探究学习的要求,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
期刊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法摆在先于选择教法的位置加以考虑,真正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使问题体现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乐学”。分步设置问题情境,分化难点让学生“易学”。开放设置问题情境,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关键词:情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课中考遵循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由闭卷考试转轨到开卷考试模式,给每位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方向感弱化,能力性强化;死知识减少,活材料增多。欲获得优良成绩绝非易事。本文结合学生实际状况,谈谈应对新挑战,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达到的四个境界。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 境界    思想品德课中考遵循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由闭卷考试转轨到开卷考试模式,给每位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新问题:方向感弱化
期刊
摘要:《水部式》是唐朝关于水资源管理的专门行政法规,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分配、节水等内容有着较为详细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历史先进性,同时也体现出其作为早期古代自然资源立法的历史局限性。  关键词:唐朝 《水部式》 水资源    1、唐朝《水部式》制定的历史背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唐朝可以说是一个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王朝,除边疆荒漠地区之外“凡天下水泉三亿二万三千五百五十九,其在遐荒绝域,迨不可得而知
期刊
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断地充实自己,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教育领域这一前沿阵地进行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努力探索、开拓进取。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    知识的创新和应用将成为时代经济的强劲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科学素质的养成。  初中物理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
期刊
摘要:教学不仅有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有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活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必须予以解决。  关键词:新课程 学生 探究活动 问题    目前正在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最佳突破口,它要求我们老师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不仅有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有教师与学生和学
期刊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教师要在发挥自身的创造性的基础上,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重视和运用扩散思维,探索创造个性和创造能力,充分挖掘出教材和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因素,从途径和形式等方面去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造教育 途径 形式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教师要在发挥自身的创造性的基础上,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重视和运用扩散思维,探索创造个性和创造
期刊
摘要:小教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①创设氛围,激发创新。创设民族和谐氛围,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和安全;②鼓励质疑,勇于创新。创新意识来自质疑,教师要提高思维的变通性;④开启思维,促进创新。小教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④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立足自主 着眼创新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所以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学校的责任是创造能使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