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力量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x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我们阅读经典作品有什么用?
  有人说:“都手机时代了,那些老八股的文学作品跟不上时代潮流了,过时了……”
  有人说:“没看出哪里经典啊?”
  有人说:“我喜欢看视频,喜欢网络小说。”
  ……
  看上去是在探讨阅读经典书籍,其实探讨的是你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拥有怎样的一生。
  经典的力量是什么?
  就像经典款服饰,穿着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体现着每个年纪不同的韵味。阅读经典作品也如此。
  少年读经典,读到的是故事;
  中年读经典,品出的是共鸣;
  老年读经典,悟出的则是真相。
  历史总是在不断地重复,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不断重读经典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温故而知新”。与之相似的是,快餐文化与时髦服饰一样,转瞬即逝,无法留驻,而经典的力量让人散发出成熟而持久的余香。
  你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吗?
  我们常常说犹太人非常聪明,其实他们的大脑与我们没有太多的不同,聪明来自阅读量,区别在于为什么他们喜爱读书。据说犹太人会在书上涂抹蜂蜜或是用蜂蜜写希伯来语的字母,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是一件甜美的事情而不是压力、负担。最甜美的其实还是他们可以从小按照兴趣去阅读,顺藤摸瓜,在第一本书中产生的疑问又会在下一本书中找到答案。于是许多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他的知识面相当于某个领域的专家。再仔细回想一下,这种方式不正是学者们的研究方法吗?
  所以,此刻只想问你:“你还记得自己对书籍的兴趣在哪里吗?”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的任务,循着自己的兴趣去找到阅读的快乐吧。
  碎片化信息会怎样改变你?
  现在通行的阅读内容,从长篇博客—140个字的微博—微信朋友圈—视频,篇幅越来越简短,了解事物的方式越来越简化,人们越来越缺乏耐心慢慢读完长篇幅的内容。网络信息变得碎片化、快餐化、简易化,尤其是在短视频中“三秒爆头”、讲究新奇特和短平快,确实符合如今生活快节奏的需求。但是假如我们习惯了这种阅读方式,那被改变的不仅仅是阅读习惯,还会有思维方式。
  无论是写一篇文章还是读一本书,都是个人系统化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将内容形成一个体系完整呈现出来。而碎片化信息只说了其中的一个局部,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因以及来龙去脉。当简单的碎片化信息读多了之后,人们的思维方式会变得简单化,不愿意过多考虑事件的背景、原因、关联性及未来可能趋势,并且在面对复杂事件时,我们会失去了解的耐心,失去思考的严谨态度,失去评价的客观角度——“我们的思维会变得简单粗暴”。长此以往,人的思维能力就会发生可怕的退化。所以,我们会看到网上一些被称为“喷子”的留言者,他们往往语句简单、语气强硬、以偏概全……甚至都没有耐心把他要评论的内容完整地看完,只凭着大概溜一眼后看到的某几句话就形成了印象,就开始所谓的“评论”。于是会常常看到这样的人遭到其他人的抨击——“这文章你都没看明白就乱说话”。
  我们的教养、态度、能力……都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修为之中,想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就从读书开始吧。
  思维退化了的你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思维退化导致平庸。
  人类与动物关键的区别在于,人类可以深度思考,而不是依靠本能行动。当我们的思维方式简单粗暴,我们的语言也会变成“短平快”的语句,没有礼貌用语,没有嚴谨思维和缜密表达;常常得罪了人自己却不知道,一开口已经注定了谈判失败自己还一无所知。
  如何发现自己思维退化、思考能力减弱了呢?据说,符合如下三条特质就说明一个人正在变得懒于思考:
  1.手上的事情超过3件,就不知如何处理了;
  2.开会讨论问题,别人想出了3个好主意,而你一个都想不出来;
  3.当被问到想吃些什么或在其他方面给些主意时,总是说“随便”。
  当然这只是举例,未必一定科学,仅供参考。
  让我们开始读书吧!
  读书、阅读经典作品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在励志鼓舞中奋斗追求成功,虽然我并不一定认同传统的“成功”概念,但是人本能总希望自己“混得好一点”。只有蛮干和吃苦耐劳未必能让你摆脱平庸,何不阅读经典,从而赋予你智慧的砝码呢?
  现在,许多母亲是主动阅读者,因为她们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
  企业家也是主动阅读者,因为在经营管理中太多的难题需要通过学习来解决;
  如主持人董卿一般有气质的美女,因为爱读书而带来高级的美貌……
  我在采访一些造诣很深的艺术家时,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爱读书、爱生活。因为人类的直接经验来源于生活,而间接经验来源于书籍。他们不可能将世间百味都亲身尝试一遍,许多灵感都源于日常的阅读。
  书籍内容可以令人内心充盈,不再成为“空心人”。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移情换景”,当你苦闷时、无聊时,读书可以带你穿越时空,进入“一个人的剧场”,从经典书籍中了解人情世故、世间万象、社会发展规律。“读书太少、想得太多”导致抑郁苦闷,读书可以减少钻牛角尖,因为你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也许作家在书中已经指出了答案……
  一生很短,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往往10年、20年甚至更长久之后才能体现出来,“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待人生暮年方才惊觉自己因为读书少而有所欠缺,为时晚矣。人生没有回头路,何不早日找到“经典的力量”?
  (作者为南京音乐台节目主持人)
其他文献
志愿服务是德育的重要載体,是学习和体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实践活动,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团结精神、提升实践能力、树立人生理想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志愿服务需要学校大力倡导,班级精心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首先,学校层面要大力倡导志愿服务。一是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学校举行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先进表彰会等做思想动员,让学生了解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特征,宣传表彰志愿
对中职学生来说,爱心、责任与奉献尤为重要。在我校“三成教育”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伴随着心智的成熟,我们对爱心、责任与奉献有了深切的体认。  2020年1月,我们2019级烹饪专业学生走进灌南县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技能为活动中心的老人们奉献爱心。  当天我们准备了鲫鱼、鲈鱼、鸡、猪肉、豆芽、豆腐等新鲜食材,带上了刀具、手勺等烹饪工具,怀着激动的心情步行出发。  到达老年
期刊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以练代学;以练带学;先学后练;先练后学;学练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2-0150-02  当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一些教师高度重视“练”而忽视“学”,甚至以练代学,把练习、作业当成学生取得高分的法宝,致使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对知识的掌握仅限于表面,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久而久
4月18日上午7点30分,2021淮安西游乐园淮安马拉松正式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跑友相聚“运河之都”,用脚步去丈量“运河三千里”,用拼搏的汗水献礼建党100周年。  我和同学们是在比赛前一个星期接到比赛志愿服务任务的。凌晨4点起床,6点10分志愿者们就已经集合完毕,各自去往所负责的场地。尽管有困意,但终究被期待与好奇的心情所冲散。通过电视直播,我看到运动员们检录完就在跑道里站好,这时有摄影的无人机
期刊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数学思维;思维基础;思维路径;思维进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2-0143-03  思维可视化的一般定义就是借助图示工具将原本不可视的思考方法和途径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方便理解。在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体地位的小学阶段,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思维可视化,让学生的思路清晰可见,可以让学生沿着一定的思维脉络去学会思考,
印度有句谚语:“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  据说,培养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但是极少有人可以坚持21天去养成一个好习惯,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耐力。我的体会是,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最好先选一个你认为比较容易的事去做,这样坚持就变得不太困难,也容易尝到成功的滋味,久而久之,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我曾
期刊
倪锦涛同学:  你好!  我们虽然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但未必没有实现理想的机会。成长之路上,付出的汗水和泪水都会给予我们美好的回报。  学习是提升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的系统的过程,我们既要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又要学会操作技能,还要参加各种提升自我综合素养的活动。你,接下来的三年打算如何度过?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姿态来面对未来呢?  一、找兴趣,树目标  大家来学校报到的时候,都选择了自己认可的专业。但是
期刊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最初,我以为这是一个追求夢想的励志小说,可书中探讨的问题,远远比我认为的更发人深省。种族歧视的无奈,家庭教育的悲哀,追求梦想的坎坷……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小说《无声告白》,作者伍绮诗。开篇的第一句话,蕴含了一种撕裂的张力。莉迪亚是一个悲剧家庭的产物,她的母亲玛德琳是地道的美国白人女性,终身追求与众不同,渴望摆脱生活的平庸
期刊
有一次我去拍摄证件照,正好遇到顾客对照片效果不满意,与店员发生争执,闹得很不愉快。等了很久他们还没解决问题,我就自告奋勇,使用Photoshop等专业软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得到了一致认可。所学技能在生活中派上用场,也帮助了别人,我感受到学好技能的重要性。技能使我放光彩!  (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17高职视觉 顾可儿)  学校组织的“走进敬老院”志愿服务活动,要求我们能学有所用,展示一技之能。美术
期刊
亲爱的同学们,据我所知,你们中有不少人都有这样一个想法:从现在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可是自己身上又有一些坏毛病总也戒不掉,于是陷入苦恼之中。其实你能够想到这个问题,就已经走在解决问题的路上了。接下来同学们要做的就是:不犹豫,不彷徨,立即行动起来并咬牙坚持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一定会有惊喜出现——坏毛病戒掉了,好习惯养成了,一个全新的自己诞生了!  习惯是个中性词,但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