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模式学习”集体活动的实施与研讨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式是从许多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关系。模式学习有助于幼儿根据不同的关系来审视物体,模式这种数理逻辑关系的形成是幼儿未来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那么,大班幼儿应该掌握哪些有关模式的关键经验呢?教师又该如何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活动呢?为此,我们大班组教师一起设计了一个模式学习的集体活动(即第一次活动)。在活动实施后的研讨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随后,我们又设计和实施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活动,并分别进行了研讨。下面呈现的是这三次活动的实施与研讨过程以及我们的反思。
  一、活动的实施与研讨
  (一)第一次活动的实施与研讨
  1.活动呈现
  活动初始,教师首先让幼儿识别“1个苹果2个梨,1个苹果2个梨,1个苹果2个梨”(ABB)的模式,然后请个别幼儿用苹果和梨的图片创造其他不同的模式。孩子们创造出了“1个梨2个苹果(ABB)”“2个苹果2个梨(AABB)”“2个苹果1个梨(AAB)”的模式。
  接着,教师提供给幼儿不同的小组操作材料,让他们创造出更多的模式。教师提供的材料有彩色小花图片、不同颜色的积木、不同颜色的拼插材料等。幼儿创造出的模式大多为“一块绿积木一块蓝积木(AB)模式”“黄花、绿花、红花(ABC)模式”等。
  2.活动研讨
  整个活动比较流畅,教师提供的材料很丰富,幼儿的表现也很好。但在接下来的研讨中,教师们指出了很多问题:“幼儿基本上都能够完成,那么这一教学活动的价值何在?对幼儿的挑战是什么?”“中班幼儿好像也在学习这样的内容,那么大班幼儿应该掌握哪些有关模式的关键概念呢?”“提供的材料比较丰富,但都属于一个类型的,所以孩子们创造出来的模式基本都差不多。”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查阅了相关理论,最后聚焦到两个主要方面:
  (1)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了哪些有关模式的概念,还需接受哪些挑战。教师只有先了解幼儿的发展基点在哪里,才能提供适宜的教育内容。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已经掌握了模式创造这一概念,所以当教师的教学内容还局限在模式创造这一层面时,孩子们觉得毫无挑战性。而我们在设计这个活动前并没有认真考虑幼儿的实际状况。总的来说,有关模式的关键经验包括识别、复制、扩展、创造、转换、描述和交流等(黄瑾,2010)。教师一般会先让幼儿“找找规律”(识别),然后让幼儿“穿一个跟老师一样的项链”(复制),之后是让幼儿“帮老师把穿了一半的项链接着穿下去”(扩展),最后是让幼儿“自己穿一条跟老师不一样的项链”(创造)。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教师不仅要让他们创造出模式,还要鼓励他们在声音模式、视觉模式、动作模式等方面进行转换,并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2)大班幼儿应该接触哪些模式载体和类型。在活动中,教师提供的范例都是视觉方面的。其实,模式的载体和类型很丰富。从载体来看,视觉方面的材料有图片、实物、符号,听觉方面的材料有乐器声、人声等。从类型来看,有重复性模式(AB、ABB、AABB等),有循环模式(春夏秋冬),有滋长模式( , , , ),有变异模式(红蓝绿,红蓝紫,红蓝黑)(黄瑾,2010)。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教师不仅要让他们获得重复性模式概念,还要让他们接触并获得其他类型的模式概念,比如“1个小圈1个大圈,1个小圈2个大圈,1个小圈3个大圈……”;教师不仅要为幼儿提供视觉上的模式材料,还要鼓励幼儿注意其他模式载体,如声音的模式、动作的模式等。
  经过研讨,我们设计并实施了第二次活动。
  (二)第二次活动的实施与研讨
  1.活动呈现
  第一个环节,教师出示了摩托车、汽车的卡片,让幼儿有规律地把这些卡片排列起来。孩子们摆出的模式有:“1辆摩托车1辆汽车”(AB)“1辆汽车1辆摩托车”(AB),“1辆摩托车2辆汽车”(ABB),“2辆摩托车1辆汽车”(AAB)。
  第二个环节,教师让幼儿模仿摩托车和汽车各自发出的声音,然后对应着他们自己摆出来的模式发出声音,比如“1辆汽车1辆摩托车,1辆汽车1辆摩托车,1辆汽车1辆摩托车”对应的声音是“嘀嘀呜呜,嘀嘀呜呜,嘀嘀呜呜”。
  第三个环节,教师给幼儿示范“1辆摩托车1辆汽车,1辆摩托车2辆汽车,1辆摩托车3辆汽车”这样的递增模式。后来,孩子们又集体创造出了其他不同的递增模式。
  第四个环节(个别操作),教师提供大量交通工具的小卡片,让幼儿分组摆出不同的模式,然后用交通工具的声音(比如汽车是嘀嘀,摩托车是呜呜)把摆出的模式表征出来。有的孩子摆出了“1辆汽车1艘轮船1架飞机,1辆汽车2艘轮船1架飞机,1辆汽车3艘轮船1架飞机”的递增模式。
  2.活动研讨
  在活动后的研讨中,教师们又提出了问题:“虽然这次活动出现的‘递增模式’和‘模式的转换’是大班幼儿应该获得的关键经验,但还是觉得有些别扭……”“不真实!为什么交通工具要摆成这个样子呢?现实生活中不是这样的啊!”于是,我们学习了有关“生活与儿童数学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对于幼儿来说,那些他们可以感知到的、与其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因为与幼儿生活相近的内容才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才会给他们提供有利于理解的线索,让他们感知到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从而认同数学的价值。
  经过讨论,我们明确了修改的方向:模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应该搜寻那些与真实生活情景有关的教学内容。于是,我们又设计并实施了第三次活动。
  (三)第三次活动的实施与研讨
  1.活动呈现
  元旦前夕,我们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活动。
  第一个环节,教师出示节日里超市、商场或大街上有规律排列的拉花、灯笼等图片,让幼儿识别模式。
  第二个环节,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制作有规律的拉花,装饰活动室。   第三个环节,教师把幼儿制作好的拉花挂到活动室里,鼓励幼儿把自己制作拉花的规律用打击乐器表现出来,其他幼儿作为小观众。比如,一个幼儿制作拉花的规律是“红黄蓝(ABC)模式”,那么他可以邀请另外两个幼儿一起用“木鱼、沙锤、三角铁”的乐器声表征视觉上的“红黄蓝”模式。
  2.活动研讨
  在活动后的研讨中,教师们都认为这次活动与真实的生活情景相结合,幼儿在自然状态下获得了相关经验。借助元旦的节日氛围,幼儿投入到装饰活动室的任务中,愉快地进行着手工活动,而不是有学习压力的“数学活动”,最后自然而然获得了模式的概念。而且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用打击乐器表征视觉的模式,涉及了模式的转换,与第一次活动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原有经验。
  但这个活动并不完美,教师们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整个活动中,教师的控制较多,幼儿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教师们认为,如果活动更加开放些,幼儿自主探究的成分就会更多些,学习就会更加主动些。比如,教师可以先不出示打击乐器,而是让幼儿自己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式把自己制作拉花的规律表征出来,也许有的幼儿会用动作表达,有的幼儿会用高低不同的声音表达……我们要相信,幼儿的创造性是无穷的,给予幼儿的空间越大,幼儿获得的成长就越多。
  二、活动反思
  (一)找准核心经验是实施教育的前提
  进入正式的学校环境前,幼儿很早就能辨认、描述、扩展模式,分析重复性模式和渐增模式是如何产生的(莎莉·穆莫
其他文献
党员的先进性决定着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要使我们党永远保持坚强的战斗性,强化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述党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下载软件《MTV下载精灵P2P版》(下载地址:http://www.mtv-ktv.com/MtvP2P_setup.exe),安装运行后,就可以看到“精灵”绿色的清爽界面了,默认打开的是“分享”页面,彰显了软件的共享精神。切换到“乐库”页面,可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MTV,选中链接可以直接打开进行下载(如图1)。
在乘法公式的学习中,如果能从几何的角度出发,建立直观、形象的几何模型,将有助于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对于平方差公式(a+b)(a-b)=a~2-b~2,在规定字母为正数的情况下,我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心中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幼儿
一、全员岗位职务培训的基本做法 (一)划岗定标根据生产经营管理的客观需要和精兵简政的原则,确定设立哪些岗位。在划分岗位的基础上,根据每一岗位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噢,六点钟了。”我一骨碌爬起来,看了看表,想起昨晚舅舅从果园打电话来要我去帮他收摘柑桔的事。我匆匆骑上自行车,像箭一般往舅舅的果园方向驶去。清晨,一轮红日从东边冉
一、总复习的设计要兼顾教与学总复习的设计既要利于教师的教,又要利于学生的学,这是对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尊重。特别是,由于总复习不再是新知识的生长,而主要是认知结构的重
学校特色教育实践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之外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延伸性和拓展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它应该以培养学生兴趣、发掘学生特长为目标,以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
在消化科门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病人,主诉各种消化道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不适、反酸、烧心、下腹胀痛、肠道“叽里咕噜”作响、肛门排气不断等,他们反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