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的反思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uanx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有效教学实践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师应就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及对思想品德课程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等方面进行反思。本文从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改革教学方法及课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 有效课堂
  新课改以来,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都会深切地体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长期因循“填鸭式”教学模式,“讲授——板书 ——讲授”近乎成了不变的教学手段,因此,思想品德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矫正人生轨迹,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呢?反思过去,我的体会是:
  一、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指教育的主客体之间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和睦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我尝到过成功的喜悦,也体验过失败的眼泪,令我欣慰和自豪的是学生对我的感激和信任,他们在来信来电中每每提及老师“和蔼可亲”、“温暖的微笑”、“看我时专注的眼神”、“处事民主”、“待人宽容”等。能让我万分欣喜。如何才能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呢?
  1.要真心热爱每一名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沟通学生与教师心灵的桥梁。虽然思想品德课教师课时数少,和学生见面机会少,但并不妨碍教师与他们足膝谈心,舍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呵护他们稚嫩的心灵。学生也是人,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你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一定会换来他们的以诚相见,推心置腹和对你的尊重与爱戴。更为重要的是,你的付出将会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得到无声的影响。从而渐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2.要成为学生喜欢的朋友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你亲近你,进而喜欢你教的学科,学生才会学得轻松自如,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感染和升华,课堂教学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效益。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朋友呢?
  要用最短的时间记住你所教的班级学生的姓名。教师熟练地叫出每一位同学的名字,能使学生感到教师离他们很近,教师在关心着他们。尤其是学困生,越会觉得自己不是可有可无的,有价值的。在老师心目中有他的地位,老师器重他。就会增强努力学习信心。
  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容易偏爱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样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成绩好的学生也未必会领你的情,因为他认为这是他努力的结果。有的还会埋怨你的不公,因为你的偏爱让同学对他另眼相看,失去很多的朋友。他还会觉得你做唯一名教师,一名崇高的人,都缺乏一颗“公心”。因此,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尽最大努力做到“公平、公正”。
  要尊重学生。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很难获得别人的尊重。要做学生尊重的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做他们的楷模,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使其自觉形成尊重他人的习惯。他们就对你倍加尊重。千万不能对学生挖苦讽刺,要让学生明白挖苦讽刺同学,其实是自己挖苦讽刺自己。如遇学生有些“过分”的做法,我们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不要放不下一时的面子,不要怜惜自己的笑容,这样你就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学生对你永远的爱,永远的尊重。
  二、要构建有效的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我们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采用以下方法:
  1.阅读教学法
  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指导学
  生阅读教材是我上好思想品德课常用的方法。我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阅读法进行教学,依据所要学习的内容的要点先列出简明易懂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然后根据学生的阅读结果,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回答有关问题。因为目的性明确,学生容易抓住概念,理解观点,熟悉教材,重难点就容易突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辩论式教学法
  对一些有争论,需要有一段时间酝酿,而且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可采用辩论式的讨论形式。例如,“初中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事先,可让同学作一些准备,按不同观点推选出善辩者4—6名,组成对立面的正反双方。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辅导或提供必要的资料。这种形式的讨论,由于双方都作了认真准备,对自己的观点考虑成熟,论点清楚,论据充分。又因辩论具有对抗赛的性质,刺激性较强,所以辩论过程中可使大家思想集中,课堂气氛既紧张又热烈。
  3.趣味故事教学法
  教学中根据具体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性较
  强且寓意深刻的故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还能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在讲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框时,结合青少年学生常为一些小事争吵,甚至打架斗殴,我就讲“六尺巷”的小故事:“说古代有位大士名叫张英,虽然权势很大,但为人善良,待人宽厚。他在朝廷作官时,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打通关系,打胜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回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又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诗的意思是自己不赞成家人为了一点小事和邻居斤斤计较。家人接信后让出了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形成了‘六尺巷’。”学生听了这故事后,觉得同学之间要相互礼让,为自己过去的自私自利、斤斤计较感到羞愧脸红。故事富有教育意义且有趣,在快乐的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品质、思想道德得到了提升。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当我们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或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及时不断的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应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地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课堂讨论与合作学习是否适时有效等等。著名的教育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所以我们应让教学反思真正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反思教学,让课堂教学越来越有效,教师素质才能在教学中逐步提高。
  反思带来的快乐使我感受颇深,如今也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就事半功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认真研读《课程改革纲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精髓,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应用新课程理念,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形式多样、不断发展,拥有更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吕宪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2] 陆卓谟,《思想品德课程创新之路》
  [3]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
  (作者单位: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教师进修学校 110121)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英语老师,最近两年我明显发现,学生学英语很困难,很被动。很多学生反应所有学科中最头疼的就是外语,很多偏科的学生也都是其它学科相当优异,而英语很差,几乎一窍不通。更悲哀的是有些学生见到英语老师就想躲;也有学生跟我说如果您不教英语,我们会更喜欢您。所以英语老师们真的该好好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并且新课程改革也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加强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个体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有兴趣的事物积极的探索,并带有情绪和向往的心情,兴趣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发展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才是教学中的关键,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树立自身的良好师德形象和理性的权威观  教师良好师德形象和理性的权威
1 引  言Cr 的强毒性 ,引起了人们关注。测定Cr 的方法文献报道较多 ,国家标准方法是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但该法受各种共存物干扰 ,并受检出限限制 (最低检出浓度为 0 0 0
摘要: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笔者深深体会到,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自主学习是新课程下教学质量保障的前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笔者认为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养成、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三方面去做。  关键词: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 学习习惯 ; 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阶段目标五个方面十七次提到“自己”
摘要:人类经济活动是有道德价值导向的。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认同并践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方向,也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学;高中道德;价值观学习;方向  苏联的申加罗夫在《情感与感情是现实反映的形式》中说,“情感领域的不协调是最高的惨淡的现实。情感与感情的世界是在较早的年龄形成的,但是,如果某些对道德而言至关重要的情感没有形成
在黄土高原地区 ,研究了不同土内保墒措施对油松幼林土壤水分状况 ,土壤物理性质和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内施用保水剂、绿肥和锯末保墒材料后 ,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孔隙度等有明显提高 ;且显著提高了油松幼林的地径和树高生长量 ,与对照相比 ,施用保水剂使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分别提高了 76 %和 75%、绿肥分别提高了 82 %和 88%、锯末分别提高了51%和 50 %。土壤内施用保水剂时 ,要将
新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也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措而在实践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之所以要对小学品德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因为多年来我们的品德教育工作虽然备受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花了大力气,但是德育的实效性一直不太理想。因此,这一次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加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这一次实施新课程的尝试体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民族素质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提高民族素质的希望不断强烈,人们普遍关心自己的健康,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生理健康轻心理健康的问题,我国某市权威部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发现小学生心理问题达9.7%。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心灵感化教育,它显著的特点是教育者调动情感的力量,尊重和理解学生,满怀热情
管理者要想收获人心,就得用“心”去管理。但我认为,“心管理”就是“管理心”,“管理心”要从培养“责任心”做起。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责任心是从事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育工作的性质、任务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而且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这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初中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忽视美育的因素。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使学生从诗词中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利用古诗词中美好的形象,强烈的情感等去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古诗文的学习,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美学教育。  一、描绘诗歌的图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