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中应注意的几点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hu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不仅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思想观点也发生了巨变,其中包括对教育的看法,对教育质量,教育条件,教育环境及教育者都提出了相应要求和期望。然而,国家的教育经费是有限的,单靠国家财政拨款很难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
  首先,在资金管理、人事管理方面与高中、大专院校不同,这对教师的心理会产生压力和一定的影响;
  其次,工作环境、氛围,工作纪律方面要求严格,培养出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再次,学生状况较复杂,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且要有坚定的信心毅力,足够的耐心和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所以,作一名合格或出色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加强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修养,尤其在以下几方面要引起注意:
  
  一、顺应时代步伐,调整心态,尽快适应环境
  
  1.奉献精神
  有些人认为,教书就是打工,就应该拿一分钱干一份活,谈不上“奉献”二字,这种思想是十分错误并且有害的。
  首先,学校也是一块重要的教育阵地,同样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输送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任务,如果总是抱着干活就是为了挣钱的想法,则是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的肤浅,对教师的职业性质没有深刻的领悟和体会,也是对自己劳动价值的贬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青少年美好的灵魂,很难量化地、用某一统一标准来衡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但可以说,有无奉献精神是衡量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
  另外,老教师要发挥余热,老有所用,创造人生第二个辉煌,青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优秀的师资力量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所以,决定自己是否应该有奉献精神。只要是作教师,就不能缺乏奉献。
  2.爱岗敬业,爱校如家
  学校的生存之本是生源,决定生源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而这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所以说,教师与学校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校兴我兴,校衰我衰”,学校的兴衰荣辱关系着每个教师的前途命运。教师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就是支持学校的建设;反之,学校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
  如果只把学校当成一支跳板,或一个暂时的落脚处,不安心教学,见异思迁;或只当成挣钱
  的饭碗,工作就会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学生不负责任,误人子弟。
  
  二、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的生源是多渠道的,而且部份学生不仅成绩低,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尤指乡、村学校)也相当差,通常被称为“双差”甚至“三差”生。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既不能歧视学生,也不能消极对待,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灰意冷的思想,而是应该多钻研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通常,对人才的定义分两方面:一种是学有专长,在某一领域有特殊发明创造的人。这就是我们传统观念中的人才。另一种是有一定文化知识基础,具有责任感,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勤奋工作,富有创造精神,能为社会作贡献的普通劳动者。
  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有着“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即“学而优则仕”。面对低素质的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更有其突出的意义。
  人才是多规格的,无高低贵贱之分。国家建设既需要专家学者,也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劳动大军。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差生”来说,会“作人”比会“作学问”更重要。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从多角度观察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其潜力,会“借题发挥”,就会出现“三差生也高产”的局面。
  教师要认识到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出一个专家一样伟大,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及从事事业的崇高意义。
  
  三、严格要求、耐心教育、树立良好形象
  
  在校学生多是家庭条件优越者,再加上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望子成龙,施予过多的溺爱和纵容。这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修养产生了不良影响。例如:毅志力薄弱,缺乏吃苦精神、自私、爱慕虚荣,行为自由散漫,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一要敢于管理。不能因为他们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而畏首畏尾。如果对学生的恶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容忍纵容的态度,姑息养奸,则会后患无穷。
  二要擅于管理。由于学生的娇气、骄气都比较严重,个性缺点十分突出,逆反心理很强,情绪控制能力弱,对他们的教育一定得讲究方法,教师时而扮严父,唱红脸;时而扮慈母,唱白脸,软硬兼施,刚柔并济。
  此外,许多学生的家庭背景较复杂:有单亲的;有父母离异的,有的家长出国了,或长期在外做生意打工,无暇照顾子女等,这就使得对他们的教育十分困难。普通的说教显得很苍白,教师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思想倾向,从薄弱处入手,触及他们的心灵深处,给他们以转变和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长的喜悦,才能从根本上逐步转化他们。
  三要为人师表,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一旦教师对某个学生偏袒、过份关照,或有求于某家长,则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便一落千丈,教师的千言万语全成了空话。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就是这个道理。
  态度不卑不亢,脾气不愠不火,拿出耐心恒心,捧出爱心,是冰山也能被融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义务教育学校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只要肯付出努力,必定会造就出出色的教师,在义务教育事业中写下自己的人生乐章。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扩展,计算机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在许多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应用愈加普遍。我认为教师应将Internet教育与多媒体教学合理巧妙地运用到课堂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习,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传授新课或系统复习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是以电脑为指挥中心,将摄像机、数码影相机、录像机、录音机、实物投影机、影碟机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政
期刊
《课程标准》以旧大纲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对教学内容做了部分调整并使之更加完善。与原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突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    《课程标
期刊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纽斯也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总之,积极的兴趣,是促使人们去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原动力。要加强中师历史教学地位,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就此问题从四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改进“灌输法”    目前,中师历史课上大部分教师采用最多的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当然,由于学生对
期刊
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美感。大到周围的建筑物,
期刊
“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审美”,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体育美学是在体育实践中发展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不仅要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美的表现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还要研究人的美感和审美意识在体育运动中的反映及表现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实质上则是对我们21世纪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
期刊
情感品质对人的影响是长期广泛和深刻的,拥有良好情感品质是一个人一生中宝贵的财富,体育课是培养学生情感品质的上佳场所。因此,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良好的情感品质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起师生共鸣,逐渐形成他们的良好情感品质。体育教学在内容和场地上都比其他学科要复杂,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情感表现。    一、热爱之情    爱是对人或物最深的情感认识,可表现为一种倾向,
期刊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渠道。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呢?     一、按照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要求,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发展中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的不协调性、理论认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协调性的实际,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定要
期刊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的一句话。那被苏霍姆林斯基感叹的“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被冠以另一名称——“后进生”。“后进生”一直是教育工作的“老大难”,他们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内向,敏感而脆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对
期刊
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采用表扬与批评这一手段,它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评价方式。恰当的表扬与批评,对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融洽师生关系,树立良好的班级风气,都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表扬要有方法批评要有限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批评无痕    批评,是一剂苦药,有时是一剂学生不得不服的苦药。这剂苦药包容了教师多少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和无奈心情。作为班主任,我们不可以放纵学生的错误,但
期刊
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是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课前查阅许多资料,课上滔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