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审美教育初探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m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美感。大到周围的建筑物,小到我们穿的衣服、戴的手饰。如:苗族同胞头上戴的头饰,穿的节日盛装等等。在他们的眼中,这就是美,就是生活的质朴。为此在讲解课文中的欣赏画时,可适当安排学生观看类似的教学录像,讲解类似的话题,让学生明白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值得留传!也可以安排学生到农家收集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学生参观少数民族的节日表演。也可以让学生收集图片、照片、生活品等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在活跃的气氛中了解了审美的价值,掌握了审美的意识,知道了什么是美。
  
  二、引领学生拓宽思维——发现美
  
  为了充分让学生了解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课前可以安排学生自备一种简单的工艺品、生活用品、啤酒瓶或大小的容器等等到学校。更可以让学生收集CD、DVD光盘所得到的民间艺术品;在讲解美的真谛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带的物品、光盘等理解他的美感(有条件的学校,可到多功能教室讲解自己的观点,教师先制作课件)。如:啤酒瓶的设计是怎样体现美的?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带的物品的美处,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言,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简单的审美。
  
  三、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形式美感的培养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学美术课的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这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
  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每个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人只分辨红、橙、黄、绿、青、紫、黑、白等简单的色彩,而画家和经过绘画训练的人就能表现出事物的丰富色彩的色彩变化和色彩与色彩之间的互相关系。在美术课中我们通过讲解、观察、练习,使学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识和调配方法,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观察分析能力,进而掌握这一造型语言。
  2、审美情趣的培养
  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舍科特尼科夫绘的《又是一个两分》使很多学生为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感到羞涩。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多方位地展开。
  3、审美理想的培养
  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反过来,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
  
  四、激发、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像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像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像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美术课堂教学,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做到真正主动自学、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实践,学生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审美上也有了大提高。此而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设计,及时启发和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思维。教师教学时要退出分析问题的舞台,让学生主动分析,寻找思路去发现美、挖掘自身的审美意识。美术课的教学只有鼓励学生自己去看、去做、去思维。如果长期坚持,学生良好的习惯就会形成,审美能力就会得到发展、提升。
  总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分析教材,教学生学,设计出最佳的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能得到培养。
其他文献
达维多夫说:“要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而改变思维类型。”显然,在教学改革这个整体行为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设计是基础,教学内容的处理和设计是核心,教学结构的过程和方法的选用和设计是手段。启发式教学是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基础,推导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结构、过程、方法设定的有机整体。  近几年来,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为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
期刊
一、划分能力培养阶段及目标    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各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高中物理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  1.过渡阶段  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
期刊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单一封闭的社会结构的解体以及大众传媒的悄然兴起,特别是 网络媒体的发展,受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已经觉醒,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方式,能充分展示思想政治的合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主体性日益增强,个性日趋丰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性的本质。要达到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须从多方面努力。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以人为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讲“活”历史,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进行改革。而严谨的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我认为处理好三个关系必不可少:    一、课堂气氛“严”与“活”的关系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控制能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
期刊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教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会提出问题,究其原因,与教师不会提问,或不善于提问有关。而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新课程理念要求问题的设计
期刊
一、落实德育民主化,使德育方法由单向灌输向平等交流转变    落实德育民主化涉及教师与学生教育观的转变。教师要深刻认识到随着社会发展步代的加快,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和提高。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问题上不如学生。充分认可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相信他们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有超过自己的思考,主动与学生交流,虚心接受学生意见,与学生平等沟通,共同提高。学生要消除对教师、对家长的依赖思想。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个
期刊
在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以自主、讨论、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为主要课堂形式,以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以知识的整合为着力点,以优化课堂资源为增强课堂活力的发动机,以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为目的,完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一、承认差异、尊重个性    把培养自主意识,作为政治课教育的首要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尊重学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扩展,计算机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在许多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应用愈加普遍。我认为教师应将Internet教育与多媒体教学合理巧妙地运用到课堂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习,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传授新课或系统复习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是以电脑为指挥中心,将摄像机、数码影相机、录像机、录音机、实物投影机、影碟机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政
期刊
《课程标准》以旧大纲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对教学内容做了部分调整并使之更加完善。与原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突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    《课程标
期刊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纽斯也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总之,积极的兴趣,是促使人们去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原动力。要加强中师历史教学地位,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就此问题从四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改进“灌输法”    目前,中师历史课上大部分教师采用最多的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当然,由于学生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