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政策的推行必须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如果制定政策时没有考虑实施政策所需的资源,而且如果没有必要的资源,学校、教师和学生就会处于要求得不到满足的局面”。所以我们认为进一步发掘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的,人们对语文课程资源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教材、参考书、习题册等显性资源,这是对课程资源的狭隘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其中列举的资源达21种之多。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培植、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满足教学需要的因素、条件和方法。课程资源的利用,实质上就是赋予课程资源教育教学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开发的目的,而开发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的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也会进一步促进开发。
  
  一、课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对教师主体资源的发掘
  杜威在20世纪初就认识到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潜在贡献,他认为教师是尚未开发的巨大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知识与经历,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的教学准备和常规进修必须纳入日常教学安排,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教师继续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实施“大语文”教育。以开发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超越教材,超越学科,超越课堂,引导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学语文、用语文”。
  时间、空间和学习材料是学习环境中三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教师在资源的安排与利用上要起主导作用,“课程资源像自然资源一样具有再生性,不仅指物质上的再利用,更多的是指思想上、知识上新的增长点”。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常犯的错误,然后设计和整理成各种特定技能和知识领域的核查表,从而及时提供反馈资料。同时学校的行政人员、家长以及社区成员也应担负起他们应该担负的那份责任,确保资源能够被利用。
  
  2 对学生主体资源的发掘
  学生是课程资源的主体之一,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资源意识,才能体现出他们在新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如果懂得认识的欢乐和取得成绩的欢乐,那么求知的愿望将永远伴随着他的学习”。
  学生还要有时间去检验自己的新想法,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去做诸如阅读、实验和讨论等多种多样的工作,所以在课程政策上一定要创造出一种灵活、自主和探究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要能拥有这些资源,也必须被赋予权力,使自己不但能够选择更合适的材料,也能决定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这些资源。教师在选择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资源的适当性和可获得性,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让他们有机会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从而获得健康活泼的发展。
  
  3 对教材的二度发掘
  一是因人制宜,合理增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教材吸引、匹配学生,让学生亲近、喜欢教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的“绝对权威”,创造性使用教材。二是因地制宜,适当变换。教材中的文章虽说都是精挑细选的经典选文,但对于各地方的学生来说,并不一定都很适宜。从认知特点看,学生对熟悉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适当改变教材内容,使教材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层面。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有效教学。三是因时制宜,合理调整。在教学中,教师可将文章作适当的时间上的调整,使之与特定时节相照应,这样可赋予教材以动感,赋予教材以活的生命,教材内容与学生情感就结合到了一起。
  
  二、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自然资源
  大自然是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保持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发展学生对自然万物的兴趣,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领略作品横生的妙趣和伟大的文学艺术魅力,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笔伸到鲜活的大自然中去,搭起连通物象与意象的桥梁,感受创作的过程,收获成功的喜悦。
  
  2 校内资源
  一是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合理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二是充分发掘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应及时捕捉并善于利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情景、问题和生成的知识体验等,使教学过程富有创造性和乐趣。如: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示才艺的环境;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精神;利用图书馆、报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3 社会文化资源
  要正确对待各种社会文化资源,既关注高雅文化,又善待大众文化。在大众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亚文化与校园文化已形成一门隐性语文课程,学生在语言、思维模式、审美观、价值观等方面都显现出大众文化现象的表征。大众文化无疑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文化,多年来一直被我们忽略,在课堂上从来没有为它留下一席之地。其实,文化是宽容的,教育也必须是宽容的。只要教师会引导,这些文化其实都可以转化为恰当的课程资源。
  
  4 人文资源
  人文资源是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由于文学本身巨大的包容性和感染力,深入解读一定数量的文学经典,往往可以在人文修养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文学教育应当以文学经典为中心,通过文本让学生感受那汩汨流动的文脉,把握文章深处涌动的生命律动,体悟文学的美妙与轻灵。尝试与这些思想的伟人做一番心灵的交流,从各个角度去谈自己的理解或感悟。
  
  5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可以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重组。学生可通过网络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除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外,还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其他文献
讨论粗糙集代数与MTL代数的关系以及由粗糙集代数构造MTL代数的方法.借助近似代数上的原子及同余关系,证明了在适当选取蕴涵算子及余运算之后,粗糙集代数就成为MTL代数.
本文证明了套代数上的每个范数连续的零点广义σ-可导映射是广义σ-导子.
很久很久以前,我有张稚气的脸。犹记得那年,十几岁的我坐在教室里,看着尹老师一手托着语文课本,一手在随着情绪指指画画,这个两鬢有白发的男老师,讲课时不准说话。但我没法挑剔,因为这是尹老师的语文课。  初二上学期,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我听尹老师课的三年中。最寻常的一天,最普通的一课。记忆里,阅读、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些都是中学语文
关键词 微管 胸腔积液 气胸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31.069  本文收集了我院胸外科2005~2008年间胸腔积液及自发性气胸的病人。胸腔积液及自发性气胸的病人临床很多,有恶性肿瘤所引起胸腔积液、有結核所引起的、有心衰所引起的胸腔积液,有肺大泡破裂所致的自发性气胸。它们共同的症状:胸闷、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伴有疼痛,重者不能平卧,端坐呼吸,甚至危
《记承天寺夜游》写苏轼在一个寒秋的深夜(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与好友张怀民在月下散步的情景。既然是“夜游”,自然是不眠人做的事情。那么为何不眠呢?
原诗没有题目。这首诗写于1917年9月周总理东渡日本留学之际;1919年3月,周总理归国前夕,以此诗书赠张鸿浩诸人,诗后有“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等语。
[摘 要]校园文化是熏陶学生综合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企业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只有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吸收到校园中来并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和 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那么,如何建设有高职特色的高品位校园文化,保障高职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
摘 要 目的:探讨经皮胸膜活检术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经皮胸膜活检术。结果:46例获得阳性结果,恶性肿瘤31例,胸膜结核15例,慢性炎症9例。结论:经皮胸膜活检术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穿刺阳性率高,并发症少。
摘 要 通过对1例智残患者的护理,学习总结了相关智残知识及特点,针对其特点对智残患者给予合适的护理:以诱导性护理提高患者兴趣;劝导性护理让患者情绪稳定;鼓励性护理让患者信任护士;强制性护理为了患者的康复;一般护理让患者全方位都得到重视,从而达到安全护理的目的。  关键词 弱智患者 安全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68    病历资料  患者,
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之一。今天,“作文难”的问题依然困扰着许多教师和学生。郑友霄和章国华的《中学写作教学的困境与对策》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