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普米族羊头琴的保护和传承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z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在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演进,逐渐得到形成与发展,其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基因与认同,并且也能够维系民族存续与发展。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需要做好其对应的保护与传承。所以,本文以普米族羊头琴为例,对于其保护与传承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满足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键词:羊头琴;保护;传承
  随着时代的不断發展,大部分原生态的文化遗产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异,有的则会直接走向衰落与消亡。所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群体、团队、有时为个人所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表演、实践、知识体系、技能、实物、文化场所等[1]。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无法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属于民族个性与审美习惯的呈现。其主要是依托于人的本身,基于形象、声音、技艺等诸多表现手段,从而通过以身相传的方式作为其文化链,以此来实现延续,其属于“活”的文化,并且也是传统之中最为脆弱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来说,人的作用就是至关重要的。
  二、普米族羊头琴的保护和传承
  “羊头琴,来自一个神秘部落的法器。供奉在神圣火塘三角旁,由智者掌管。神话与史诗由乐师们在琴上弹奏出来,薪火相传。”筛选木料、阴干,最后将一整块木头打磨塑形雕刻,蒙羊皮,挂以四弦,锯末飞舞之间,成就了普米族传统民族乐器。针对普米族羊头琴的保护与传承,首先就需要对于普米族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才能够找准其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方向。
  (一)普米族人的基本介绍
  普米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氐羌族群,是最早居住于青藏高原一带的游牧部落,后来跟着蒙古大军迁徙至云南、四川一带,直到1960年才正名为普米族。普米族崇拜羊,羊是孝是善亦是吉祥,普米族传统的丧葬习俗中,“给羊子”就是最重要的仪式:族人仙逝之时,羊亦是逝者魂归故里的指路者。族人说:普米族家家户户从小培养孩子的孝道,羊头是普米族人生活中很重要的符号[2]。
  (二)羊头琴博物馆
  羊头琴是由琴头、琴棒、琴杆、琴弦、琴箱、琴马、琴枕、琴钮几部分组成,制作工艺颇为复杂,从筛选木料到挂四弦,备料到制作完成历时需要半年之久,而在材料准备就绪的前提下,单制作琴身而言,就连老师傅至少也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把羊头琴,品质差一点的几百块,而雕刻精良又悠扬悦耳的要上千块,物有所值,唯有亲历了羊头琴的制作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到羊头琴与手艺人的匠艺与匠心。
  (三)制作羊头琴
  文化,从来就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并且通过各种表现形式传达出来,比如雕刻艺术,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古老的传统技艺之一发展沿袭至今。以往羊头琴上的花纹装饰极其简单,随着经济发展、工具种类多样、雕刻技艺的提高以及受众的喜好,现在羊头琴琴身的雕刻图案丰富了许多。将四弦琴改造成羊头琴,配以琴箱多样的图案,正是希望通过雕刻的艺术形式,向世人展示着普米族族人的人文与宗教。
  (四)精美的羊头雕刻艺术
  一般琴箱背面多以雕刻祭三脚的图案,三脚在普米族语言中称为“神抓”,也就是火塘,置放在正方中央位置,代表家中祖先,不可亵渎。羊头琴上的三脚图案,采用镂空雕刻的方式装饰于琴箱,是普米族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尊重。在琴箱周边也有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雕饰图案,这些图案进行图腾化设计,有的图案来源于普米族的舞蹈和乐器,有的图案的设计灵感取自普米族传统服饰的花纹,有的是象征着美好爱情的情人树,有的图案代表“日月星辰”。普米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与交流,族人们创作了一套简单的记事符号,篆刻在木料之上以防止拿错或偷窃之事,而如今,这些被族人们用来记事的带着“占有”性质的符号,也被雕刻在羊头琴之上,它并不仅只是表达一种占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让外族人更加深入的了解羊头琴,了解普米族[3]。
  三、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需要懂得“保护为主、传承发展”,将保护作为基本的前提与根本,基于保护的基础上,能够满足传承规律的开发与利用要求,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保护遗产项目,最终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05):287-288.
  [2]宋艺文.新媒体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J].西部广播电视,2020(08):65-66.
  [3]刘雪,马知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认同研究[J].齐鲁艺苑,2020(02):4-9.
其他文献
近年来,恐怖袭击频繁发生,各种形式的火炸药威胁着国家和人民安全。爆炸过程中的相关化合物及残留火炸药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对人与自然有着极大的危害。因此,火炸药的现场、实时检测不仅可以预防恐怖袭击、维持社会稳定而且对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至关重要。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作为一种高灵敏度、无标记和快速检测的方法,已被广泛用于火炸药的检测中。然而,受制于检测基底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检测性能仍
盐湖卤水、磷石膏、竹加工废料是我国工业和农业发展中留下来的一些比较难处理的废料,其堆积处理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造成巨大的环境问题。轻烧氧化镁和盐湖卤水提纯的Mg Cl_2可制备氯氧镁水泥(MOC),针对MOC耐水性差的缺点,本文提出利用工业废弃物磷石膏(另可掺少量磷酸)、微硅粉分别对MOC进行改性处理,以改善MOC的耐水性。根据两种不同改性方法得到的MOC作为粘结剂和竹加工废料制备建筑用的仿木材料
摘 要:为了能够满足社会与国家的发展需求,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并且当下已经面临要枯竭的情况。由此人们的环保意识与绿色建设技术也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所以在建筑建设过程当中使用绿色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当下社会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其中该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减少施工当中能源的消耗,并且降低对施工建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与破坏,确保整体行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会重点分析该技术主要的应用优质,并具体讨论其
期刊
摘 要: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民本思想打破了孔子以来坚持的君民关系的传统,开始以民为本,重视民意,“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对于当今社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这种思想的局限性,以更好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关键词:民本;民;君主;民贵君轻  一、孟子民本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民本思想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存在。孟子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出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
期刊
二硫化钼(MoS_2)作为继石墨烯发现后的又一类二维材料,不仅具有与石墨烯类似的层状结构,还具有天然的带隙可调特性(从体材料的间接带隙1.3 e V转变到单层的直接带隙1.8 e V)。由于其优异的半导体性质,因此在场效应晶体管、光电探测器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二氧化钒(VO_2)薄膜在68℃左右会产生半导体-金属相变,从单斜相转变为四方金红石相,同时伴随着光电性能的改变,使其在光电器件方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部分绘画作品,并分析其画面中表现手法的特征和成因。首先,笔者从历史背景、生平经历和创作心理转变这三个方面来解释和分析克里姆特的画面成因。之后,分析画面的艺术特色,讲述由于生活的变化带来创作心理的转变,导致画面内容的和表现手法的巨大转变,以及这些独具特色的优秀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最后总结他的画面中为什么会充满异域特色和平面化的装饰手法,讲述他的作品用绚
期刊
摘 要: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改编代表了中国的钢琴曲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主要分析钢琴曲《夕阳箫鼓》其中的美学特征思想,分别通过其作者的介绍、作品创作背景和作品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更深入的研究其美学特征。  关键词:钢琴曲;《夕阳箫鼓》;美学特征  黎英海先生改编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魅力,和包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怀。从作品的艺术价值来看,两者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可以产生出更多的火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汽车保有量有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汽车数量的大量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出现了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各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研究交通流检测领域中的多目标运动车辆检测与跟踪技术。由于监控视频所处的环境、场景、目标和干扰的多样性,有必要研究移动多目标的检测与跟踪技术,以便更好地将交通流检测
期刊
摘 要:随着目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煤炭企业工会组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想要保障煤炭企业工会组织稳定发展,就必须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内部人员的思想稳定性。因此,文章结合实际内容,首先对煤炭企业工会组织基本概述加以明确,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煤炭企业工会组织开展思政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求能够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工会组织;思政工作  引言  煤炭企业工会组织思想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