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中高中化学新课的导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w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查表明,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由于受上一节课的干扰,学生很难快速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因此,研究导入新课方法是不容忽视的课题。笔者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导入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总结如下:
  一、新课导入的主要功能
  1.建立师生情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感情,学生才会听老师的讲解,才会接受老师的指导,愉快地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而新课的导入恰恰能起到这种作用。
  2.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导入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对学习产生兴趣,
  使课堂效果最优化。
  二、运用导入方法时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在化学教学中既要重视新旧知识点与点的衔接,又要注重知识点与面的切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仅要做到抓联系促衔接,更要以点带面、以局部辐射整体,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大概網络,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将知识横向联系并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领会知识。
  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及情感目标的达成,趣味性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所在。各种典故、时事政治、故事比喻,甚至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趣味实验、“厨房化学”等都可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只要教师精心组织,它们都可以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缩短教师与学生、高深的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距离。
  3.适度性原则新课的导入不要故弄玄虚,不要过于深奥,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有兴趣有欲望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更有信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导入的方法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主要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法等来决定。常用的导入方法有:
  1.模型导入法
  化学模型可以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直观,因此用模型来讲解抽象的知识点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如,高三讲“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学生看到模型想到钻石,学习兴趣当然就来了。
  2.开门见山法
  上课一开始,教师直接提出本节课的课题,说明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如,在讲授“化学反应速率”一节时这样导入新课:“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用速度来描述,那么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我们用什么量来描述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导入语,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在学习中自然会将其与物理中的“速度”相联系。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直截了当,能起到定向学生思维的作用,但启迪、引导学生思维的功效太差,不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3.图片展示导入法
  利用图片美丽的景色、鲜艳的色彩来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上“胶体”时,教师一开始就展示一些图片,如清晨美丽的森林中万道金光射到森林中的景象(丁达尔现象),三角洲的形成(胶体的凝聚),黄山晨雾美景、工厂上方的浓烟(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固溶胶)等,学生被这些图片深深地吸引,自然就形成了想掌握胶体知识的迫切心理。
  4.诗词导入法
  理科教师课堂念诗,是一件让学生感觉比较新鲜的事,觉得新鲜,思维也就自然跟着老师走了。如,
  学习有机化学《乙醇》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的课堂引入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自然也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5.故事导入法
  教师用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奇闻、轶事、故事等作为一节课的开始,能活跃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热点导入法
  所谓热点,指的是社会生活、生产、高科技、医疗、环保等各方面民众关注的问题,既是热点,学生也必定很感兴趣,而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例如,学习蛋白质的性质时,就可先让学生看有关劣质奶粉销售引起“大头娃娃”的相关新闻和数据统计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蛋白质性质的热情。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优选”,在实际教学中,具体使用哪种导入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最主要的是讲求实际效果。
  (责任编辑 罗 艳)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不难看出,科学家对问题的提出是非常重视的。这是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去钻研解决问题的方法。政治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和数学学科有不同之处,但在课堂教学
制备了掺加不同胶粉的粘接砂浆,分别以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和3种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作为基材,测试了不同粘接砂浆在标准养护条件和水养条件下与不同水泥基防水材料之间的粘结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新课程合作学习的教学课堂,一改过去教科书和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正在被激活,师生互动正在形成,新课程合作学习给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带来巨大的变化.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如何有效进行,正是我们数学教师在新的时期需要不断思索和探索的课题.    一、 有关新课程合作学习的反思  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
在怀新高速公路建设中,怀新公司、总监办始终坚持科学管理,提出了以“六个理念”指导项目建设,实现了质量、安全、环保、投资控制等各项工作和谐并进,顺利按期优质完成了高速路的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学质量的优劣,其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办法多种多样。以下三种办法是我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
目的: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o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EES-DCR)中在造瘘口放置自制新型泪囊鼻腔引流支架,并将鼻腔黏膜移植贴附于造瘘口前壁创面上,观察
数学从生活中来也服务于现实生活.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初中学生心理发展告诉我们,越是接近于现实生活的事物,学生越感兴趣,求知欲望越强.因此,在数学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1例32眼PACG持续高眼压状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的抽象性.皮亚杰也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因此,要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数学教学就必须遵循人的“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论的基本规律.教学中若能“将抽象的思维化为生动的直观”,则可使数学“冰冷的美丽”绽放“生命的火花”!    一、“将抽象的思维化为生动的直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可使课堂不仅成为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和交通部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厅领导班子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新班子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同心协力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