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生理研究在儿童舞创作中的重要性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iri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行儿童舞蹈的创作之前,编导首先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深入到幼儿园、小学,在和孩子们共同生活、学习、娱乐的过程中观察和了解孩子们爱什么、恨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了解他们的性情和所好,懂得他们的追求和希望。儿童舞蹈是编给孩子们看的,儿童舞蹈绝不是成人舞蹈和专业舞蹈的改头换面。因此,儿童舞编导必须先研究“儿童”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特征。
  一、儿童心理特征在儿童舞蹈创作中的重要性
  大量创作实践已表明,儿童舞蹈不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就难以举步成功。凡是卓有建树的儿童舞蹈编导,都能够考虑到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在童心的牵动下,驰骋于儿童舞蹈创作的园地,不断推出新作,编织精品,为广大儿童乃至成人献上了格调高、品味纯的“精神粮食”。
  儿童舞蹈《我是解放军》中,编导抓住了孩子贪玩的心理特点,讲述了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午休时间不睡觉,装扮成解放军玩起了打仗游戏的小故事。舞蹈中孩子们一会儿射击,一会儿搏斗,一会儿跃起冲锋,一会儿躲藏隐蔽,玩的不亦乐乎,最后累得玩不动了,东倒西歪地倒在床上睡着了。该作品巧妙地将孩子玩耍的游戏情景搬上舞台,真实反映出一颗纯净的童心和一派质朴的童趣。儿童歌舞剧《这里的春天最美丽》,以多种物类的模仿为舞段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艺术品格。舞剧中有模仿海底水母、珊瑚、章鱼的舞蹈片段;有模仿森林中小鸟、小猴、梅花鹿的舞蹈片段;还有模仿太空中星星、月亮、机器人等的舞蹈片段,都真切地反映了孩子善于模仿,喜欢幻想的情趣。
  当然,在儿童舞创作中对儿童几种典型的心理特征的把握和表现手法,均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如舞蹈《步步高》,既反映了孩子逞能的心态,又显示出贪玩的兴致;舞蹈《我是解放军》是体现孩子游戏的舞蹈,也是模仿解放军的舞蹈。舞蹈中关于儿童心理特征的表现手法,相互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即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互通的渗透性。
  二、儿童舞编导必须研究“儿童”这一表演材料的生理特征
  研究儿童的生理特征,也就是把握儿童舞蹈创作的物质条件。3岁至12岁的儿童,从总体上看,骨骼较软,容易变型;肌肉纤维细,弹力小;收缩力差,容易疲劳;关节韧性大,但容易脱节,等等。因此,儿童舞蹈创作不能与成人舞蹈创作相提并论,必须研究“儿童”这一特殊表演材料的生理特征后,方可进行舞蹈的创作。
  1. 骨骼
  儿童的骨组织含钙较少,骨化过程尚未完成。因此,儿童骨骼比成人软而柔韧,富有弹性,是软度训练的最佳时期。但是,因为硬度较低,骨骼容易弯曲变形,需谨慎行事。根据儿童骨骼的特点,在儿童舞蹈的动作设计和排练时要注意:适当设计软度技巧,动作力求舒展,考虑排练场地的安全性,注意补充营养。
  2. 关节
  儿童关节面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儿童活动时的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成人,但牢固性相对较差,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出现脱位。因此要注意:排练前进行关节活动;动作可塑性强,但难度要适宜;避免大力拉扯动作,以防关节脱节。
  3. 肌肉
  儿童时期的肌肉组织正处于迅速增长期。喜欢蹦跳,弹跳性好,但耐力差,易疲劳。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重量不断增加,肌力也相应增强。身体各部肌肉发育顺序是,躯干肌先于四肢肌,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肉先于小肌肉。根据儿童这一生理特点,在儿童舞蹈的动作设计和排练时要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疲劳过度;动作难度适宜,谨防肌肉拉伤;结合肌力发展规律设计动作,不可拔苗助长。
  4. 神经系统
  儿童神经过程不稳定,兴奋过程占优势,神经系统活动的集中能力较弱,表现为儿童活泼好动,动作不协调,容易出现多余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排练时应注意:动作设计活泼欢快为宜;舞蹈的节奏要鲜明,清晰;采取生动有趣的排练方法,集中注意力。
  三、儿童生理特征在儿童舞蹈创作中的重要性
  从以上儿童生理特点看,孩子们的生理机能正处于快速而有序的发育阶段。此阶段的骨骼组织硬度小,韧性大,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是,若遭遇不适度的外力,便容易弯曲变形,甚至出现损伤,影响正常发育。另一方面,此阶段的肌肉组织也正处于健全成长的时期,有较大的可塑性,但同时缺乏持久的耐力,通常表现为弹性频率与收缩频率都比较迟钝,缺乏一定的力度。尤其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无论是骨骼、肌肉或筋脉系统,都更为幼嫩和软弱,对剧烈动作的平衡协调与急缓变化过程中的控制能力,均不能与成人相提并论。
  曾看过这样一个儿童舞作品,一群看上去7岁、8岁的小演员们披着长发,身穿宽松的大白裙,在舞台上随着非常躁动的音乐,疯狂地跑动和甩动着头发。不知是地板太滑还是孩子们的控制力太差,舞台上出现好几个小演员摔倒在地的场面,台下的观众无不为小演员们的安全担忧。该舞蹈应该是根据北京现代舞团《我的1997》改编的现代舞作品,把成人作品生搬硬套在孩子们身上,以孩子们的身体条件无法表现该作品所需要的张力和抽象的意境。有些编导,为了比赛拿到好成绩,不顾孩子的安全,拼命堆砌高难度技巧,以至于孩子们吃不消,出现扭伤、拉伤,甚至腰椎骨折终身瘫痪等严重问题。这种舞蹈不仅不能使儿童受到美的熏陶,还使儿童舞蹈园地——这块沃土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儿童舞蹈编导不能只站在编导的角度考虑作品效果,还应该充分了解儿童身体所能承受的量和度。
  因此,儿童舞蹈编导在设计动作时,一定要从儿童生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儿童身体发展的自然素质,研究儿童舞蹈动作的发展规律。编导在编排动作时难易程度和运动量的大小及组织技巧等方面,都要符合儿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随时注意避免骨骼折断,肌肉拉伤和过度疲劳等现象发生,防止创作过程中的“专业化”、“成人化”倾向,确保儿童舞蹈创作活动能够顺利、健康、愉快地完成。
  责任编辑 邱丽
其他文献
一个合格的小公民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家庭生活中耐心地进行公共道德意识的启蒙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坚持长期和全面的品德教育,人人参与,全社会学习,才能构建起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公民公共道德意识才能遍地开花。  春播,撒下启蒙的种子  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就首先应是那样的人。君不见,在亮着红灯的人行道上,母亲拉着孩子在穿梭的车辆前疾走如飞,丝毫不在乎闯红灯的危险。在车水马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上一定要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在课堂内外全面关注和落实“三维目标”。而任务驱动能实现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即对技术上的操练、技术方法、学习方法和信息文化的感受、内化的整合。  一、理解“任务”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如何去理解“任务”,怎样才算是“任务”呢?我认为在中小学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多角度地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引导学生树立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在环境的三大范畴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外在的,精神环境是内在的,而外在的环境污染总是由内在的环境污染造成的,因此,要改变现状,必须先树立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在教学中紧密联系世界、我国和身边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现状,
导数的应用,给函数性质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也为函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它与传统方法相比,简捷明快,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当前的中学教学中,导数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更需要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过程.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懂得数学、学好数学.也就是说,有效的数学学习,必须要让学生充满具体的数学经验,而获得数学经验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做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是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  1. 指明探究的方向  有些数学问题,如果仅仅凭借思考,则往往比较抽象,很难得出结果,但
当了十多年的班主任,我觉得要想教好一个学生,不但要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案例一:一次科代表和另一名学生抱着收上来的练习册来到办公室,告诉我还有3个同学没有交作业。我像往常一样,很生气地对课代表交代:“让那几个人快点交作业,要不我就要处罚他们了。”话音刚落,旁边的学生说:“老师,我帮你催他们交作业吧!”我一看,他也是一名不爱交作业的学生。当时我有点迟疑,怕他不能完成任务反而
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的高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