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unn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过渡作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初中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科目中的阅读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部分,虽然很多语文教师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但是,在当下以传统理念为主的教育环境下,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忽视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导致学生的阅读效率低、质量不高。基于此,本文将探析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最近新兴的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是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教授,完全忽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个性化阅读教学则是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引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性和自主性阅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的语文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一、注重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语文教师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时,应该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通过营造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能够自主地学习语文知识。
  如,笔者在教授《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首先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段视频,这段视频的内容主要是对所要学习文章的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缘由的介绍,学生们通过视频中的背景音乐、图片以及语言介绍能够形象、生动地了解到关于这篇文章的基本创作背景,从而产生了想要深入了解这篇文章的愿望,使学生能够处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见此情况,笔者便让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并要求他们在阅读完后总结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内容。因为观看的视频,所以学生们能够自主地阅读这篇文章,并积极地完成笔者布置的任务。当学生们阅读了文章且完成了任务后,笔者会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自己所概括的文章内容,并让他们对概括的内容进行互相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学生们因为个性的不同,对一件事情的考虑角度不同,所以在小组讨论中能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学习氛围浓厚。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注重课堂学习气氛的营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注重对阅读内容的拓展
  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忽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从而无法满足学生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也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课本内容进行拓展,使学生能够阅读到更多、更好的文章作品。
  如,笔者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时,会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为了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个性化阅读,并且阅读到优质的作品,笔者根据教学目标和初中生的生理特性,为学生推荐了一系列的类型多样的课外书书单,让学生根据笔者所推荐的书单,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进行课外书阅读。除此之外,笔者还会举办一系列的与阅读有关的竞赛活动,并给予第一名一定的奖励。笔者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推动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并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活动中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从而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注重閱读内容的拓展,满足学生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获得个性化发展。
  三、将实际内容运用到个性化教学中
  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可运用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应用到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笔者在进行《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了解到这一课所涉及的内容是与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有关,而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意义,考虑到学生的了解能力和知识范畴,为了使他们能够形象地阅读并学习这篇文章,因此,笔者设计了走进自然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们走进了大自然,让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体验。然后再让学生们进行文章的详细阅读,因为学生们有了实践体验,所以他们能够深入地了解这篇文章。在学生们阅读完后,笔者还会对他们进行问题的提问,使他们能够进行个性化的回答,增强对文章中所表现的情感的理解,从而使笔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多引导学生们进行个性化阅读,应该将实际内容应用到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增强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人们对教师的教学有了更新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应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获得个性化发展,提升其自身的综合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卫泽.浅析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构建与运用[J].学周刊,2017(18).
  [2]张明. 浅析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构建与运用[J].学周刊,2018(0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目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意识,督促学生能够进行知识点的自我掌握,并且增加学生对待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解题思路。文章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获得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引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越加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
期刊
摘 要: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我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是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教学工具,能够将原本抽象、散乱的内容,以直观的框图形式进行展示,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效果。在目前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发展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梳理能力,丰富学生的文章立意角度等,从而逐步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兴趣;立意  语文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學科,对学生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学科教学内容。本文就有机化学中《油脂》为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等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油脂;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科学态度  《油脂》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在必修二中已经部分学习过了,如果只是简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对于其日后的数学学习极为有利。本文即是通过生活化的导入、根据教材创设生活化的情景以及课后作业练习的生活化三个角度对小学数学的生活化进行论述,体验数学的实用性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小学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比比皆是。既然小学数学知识与我们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质量有了质的提高,为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开拓,唤起学生心里学习数学的激情,掌握课本中数学知识的重、难点,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追问机会,在追问的教学引导下,帮助学生充分调动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下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结合课堂导入追问”“利用知识难点追问”“在课堂开放式追问”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追问技巧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
期刊
摘 要:语文属于一门重点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如今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构建语用型的课堂教学,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去积极探索语用型课堂教学的策略,并开展有效的语用型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用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稳固的基础,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小学语文语用型课堂的教学
期刊
摘 要:数学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就是复杂的抽象概念和科学的逻辑思维。小学数学学习是学生接触数学的第一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避免学生被数学的难度所困扰,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拉近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爱上数学,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并且有信心去面对今后难度提升的数学学习。本文将浅谈如何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快乐数学;
期刊
摘 要:数学课堂提问要结合重点要点,展开系列思考,顺着数学学习的主要思路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提问互动中掌握数学的精髓。高段数学模式下,学生们已经具备了数学的基础认知意识,此时的提问应让学生理解题意,可结合自己已掌握数学知识形成问题思路,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应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提问中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
期刊
摘 要:高考选考是一种新的高考形式,浙江省是全国高考改革试点之一,从2015年开始至今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在历史考试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学考题和加试题。学考题是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检验,在分值上很难拉开。但是加试题就可以更为直观地展现考生的学科素养与能力。本文通过对往年的历史加试题进行分析后,得出题目的相关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一定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高考历史;加试题;特点  引言:  高考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