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话教学初探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t19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低学段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学中我们应扎实有效地进行。课堂上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写话。同时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把所看所听所想用文字写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
  关键词:想象;观察;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同时强调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在教学中让学生写些什么话题呢?采用什么形式呢?怎样激发孩子写话的兴趣呢?我想先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爱写、乐写。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的写话形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话欲望。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引发兴趣,想象写作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的写话形式,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教师要善于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多种活动,拓宽学生写话的渠道,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为学生活用语文、参与实践体验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从而达到课标所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目标。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写话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开。画一画,写一写,做一做……只要学生喜欢,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做。小学生受兴趣的吸引,最喜欢具有情境性的表演,教师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做写话的主人。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天地看图写话《小猴过河》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后,教师就可让学生来演一演。通过扮演、体验图中的角色,促使学生入境入情,入境悟神。在这次看图写话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把故事写得栩栩如生;教师还可组织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朗读比赛等,再现故事、文章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写话时自然能一气呵成;学习《一片树叶》后,教师就可让学生续写故事《小猪又路过……》;教师还可让学生大胆地“异想天开”,畅想生活、畅想未来,如学习了《未来的交通工具》一课后,让学生想象未来的交通工具、未来的房屋、未来的学校等。画一画写下来,向同学介绍。由于这些都是学生颇感兴趣的话题,因此,学生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二、创设情境,留心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睁开眼睛观察万物,竖起耳朵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敞开心扉去感受生活。一次,我以《寻找春天》为题,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现实的生活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他们在田野里奔跑着,玩耍着,那天真与浪漫的欢乐使我无法比拟。我抓住这个时机趁机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学生说:“找到了,春天就在这里!老师你看:这里的小草都发芽了,绿绿的嫩嫩的多好看呀!那里有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放风筝!”我高兴地走过去,对他们说:“春天真的来啦!这嫩嫩的小草,穿着绿油油的衣服,还摇摆着小小的身躯,多可爱呀!你们想对春天说点什么?”学生的兴趣一下激发出来了,有的说:“小草啊!太感谢你啦!是你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有的说:“小草啊,你快快长大,和我们一起放风筝吧!”学生你一言我一句,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情境。我因势利导,追问他们:“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发现柳树发芽了。”有的学生说:“我发现青蛙也出来感受春天的气息啦!”我启发:“你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抢着说:“我听到了,小鸟在唱歌,柳枝、小草、青蛙都在给它伴舞。”学生在这欢声笑语中体验到春天的美好。我再次提出话题:“同学们,春天在哪里?你想和春天说悄悄话了吗?今天回家把自己看到的春天,想到的春天,听到的春天写下来再给它配上图!”就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一下子被这神奇的大自然给点燃了。
  三、体验成功,激发热情
  对刚学写话的小学生而言,教师要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帮助,才能消除学生对写话的恐惧,增强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诱发学生写话的动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竭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朗读学生的作品,赞美写得好的小文章,建立班级习作专栏。被选上的学生得到了鼓励,也为其他的学生树立了榜样,带动了全班学生写话的积极性。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从同伴、老师、家长、社会的赞扬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把写话当成一件乐事,就会越写越好。
  总之,写话教学任重而道远,我相信,只要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学生就会轻松地写作,在他们的笔下描绘出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留下他们童年中最美好、最纯真的记忆。
  (作者单位 陕西省兴平兴化小学)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美术欣赏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几幅名画,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欣赏方法、审美思维,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认识美术作品,并能独立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评述的能力。国家美术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一,就是要求我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在美术欣赏中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哲学、政治、经济、宗教、神话等方面的关系,形成一个大致的艺术观,初步确立中国传统绘画——写意、西方传统绘画——写实
作为一名低年级教师,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曾和一年级老师交流,她们说孩子们在幼儿园养成了许多坏习惯:老师正在讲课,孩子就跑到教室前面扔垃圾;下课凳子摆得歪七扭八
摘 要:一部分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并不适应,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辍学,当然也有部分老师抱怨学生基础差,抄袭作业。面对这一现象,作为教师更应该重视中小学知识的完美衔接。  关键词:中小学;衔接;学习动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教育段之间的知识都存在着一定的衔接性。我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要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必须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入手。  一、教师“教”的衔接  教师是
摘 要:素质拓展培训活动风靡全国,它能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哪些启示,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哪些借鉴?实践证明,只要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自我提升,开拓思维,就能在不断探索中走出一条成功的素质教育发展之路。  关键词:素质;拓展;管理能力  素质拓展,又称拓展训练、外展训练,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风靡全球50余年的素质拓展,近年来在国内
《现代汉语词典》对插图的解释是:“插图,是指插附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通常分为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两大类。”《辞海》对其的解释是:“指插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的形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现代插图定义为用绘画、摄影、图形文字以及图表说明等形式表现书籍、文章内容等信息元素的内涵且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视觉造型符号。综上:课本插图指对课本中文字的一种图解说明,指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除了语言文字教学,还有思想情感教育、审美教育。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创设审美化的教学情境,使语文课既有情又有趣,充满着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化教育;导语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克莱德·E·柯伦所说:“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的素质怎样进入人的生活,当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来完善、扩展这种美的体验方法时,他们也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因此在追求教学最优化的教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是初中生学好数学的第一步。如何挖掘数学自身的学科资源,培养和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从事数学教学的每一位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本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是每位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
摘 要:围绕“初中英语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定位”,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内涵;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定位存在的误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真正角色应该是:指导者、参与者、激发者、评估者等。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师;小组合作;角色定位  英语教学法专家J. Hammer说过:“最好的教师应该是那些仔细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组织教与学的人。”由此可以看出:教师
摘 要:教学是师生双方的活动,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创境激趣,更新观念,尝试探究,体验成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关键词:积极性;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