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o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部最新研制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对传统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凝练出了涵盖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四要素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学校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关键是教师,即对广大一线英语教师而言,落实落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需要以新课标倡导的英语课程体系为载体,整合课内外相关主题资源,探索“教师能操作、学生易接受、教学有效果、实践可迁移”的具有一定时代性、实用性、人文性和创造性的主题教学设计活动方案。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教学设计
  教育部历时五年修订的最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于2018年1月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新课标》着力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构建高中教育英语共同基础,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升学生语用能力。[1]总之,《新课标》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四项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更加综合的时代要求。[2]那么,如何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此,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英语核心素养”为“篇名”,共检索到国内学者近五年发表的论文1373篇,2015—2019各年发文量分别为2篇、65篇、255篇、610篇、441篇(2019年截至8月2日)。就发文数量而言,该研究主题可谓炙手可热、发展迅猛。然而,细观质量,却让人担忧:该主题已有研究成果重复严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文章篇幅短小,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差,浅尝辄止,缺乏学理价值;研究大多泛泛而谈,停留于文字组合和一般教学感悟,缺乏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笔者以《新课标》“课程内容”中多处分散涉及的“中西饮食文化比较之中文菜名英译”相关主题为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借助教育学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以“四个紧扣”为抓手,即紧扣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扣国内外重大相关时事热点,紧扣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学目标,紧扣信息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设计出了一套具有一定时代性、实用性、人文性和创造性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方案。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文菜名英译理念
  中国菜肴是中华美食中脍炙人口的瑰宝,不仅选材多样、技法独特、造型精美、口感丰富,而且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无疑是世界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朵餐饮奇葩在世界范围内绽放的强度和效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英文译名能否基于中西语言文化差异和经济社会国际化发展的双重视角,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舞台上探索“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形象”的“国际表达”方案。
  在文化民族性視角下,汉英语言表达风格差异主要体现为“三个层面”[3]:(1)汉语优美辞藻显文气与英语直观描写重实际;(2)汉语层层修饰显语气与英语避虚就实重语义;(3)汉语四字排比显势气与英语舍形取义重文理。因此,中国菜肴之名一般具有“六显”特征:善用华丽之词显诗意,喜用四字结构显气韵;善用比喻显形象,喜用夸张显雅量;善用典故显底蕴,喜用谐音显寓意。
  在经济全球化视角下,中国改革开放与国际合作逐步从规模转向效益,从形式转向内涵。饮食无国界,口腹欲之本。中文菜肴的英译需要在充分尊重汉英语言文化客观规律和独特差异的基础上,借助“民以食为天”的大众化平台,在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上培育、传播和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饮食品牌,凸显中国菜肴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中的独特价值和贡献。
  基于文化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双重视角,中文菜名英译应该遵循语言差异与文化传承兼顾、品牌创建与经济发展协调的要求,优化中文菜名英译的民族性文化效应与国际化经济效益。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目标设计
  本次课基于《新课标》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将中文菜名英译主题教学目标设定如下(见表1):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内容设计
  本次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三类中文菜名英译的理论原则与实践方法,即常规型、文化型、专属型中文菜名英译的理论与实务(见图1)。
  (一)常规型中文菜名的英译
  英译方法:基于汉英语言句法结构和修辞艺术差异,常规型中文菜名英译需要采取“主配料分明、兼顾刀法和做法”的“常规翻译法”:
  (1)确定并突出主料中心词:一般是菜类(vegetables)或肉类(meat)(学生搜集整理,老师审阅完善)。
  (2)配料或调料用定语后置:姜、蒜、香葱、洋葱、辣椒、韭菜、酱油(soy sauce)、盐、醋、糖、黄酒等。它们通常使用with或in引出的定语短语置于主料之后。
  (3)注意两种刀法:一是无形刀法,如:去骨、捣烂、脱壳、剥皮、打鳞、酿入、雕刻等;二是有形刀法,如:切片、切丁、切块、切丝、切末、切条、切段等。
  (4)标注烹饪方法:烹饪方法是中国菜肴脍炙人口的独特工艺,主要可分为三类[4]:第一,“炒-炸-爆-煎”类:煎、爆炒、油炸、炒/嫩煎等;第二,“煮-炖-焖-烧”类:烧、煲/炖/焖、熬/煨、烤、烧烤、烤/焙、煮、涮等;第三,“腌-熏-渍”类:盐渍的/腌制的、咸的、熏的、防腐的/储存的等。
  教学案例:首届“一带一路国际论坛”(BRF)晚宴菜单中两道主菜的英译:(1)菌香牛肉;(2)香草鳕鱼。
  效果检测:请学生用迁移法英译以下四道菜名:(1)鱼香肉丝;(2)番茄炒蛋;(3)红烧肉;(4)泥鳅炖黄瓜。
  (二)文化型中文菜名的英译
  英译方法:基于汉英语言修辞艺术差异,文化型中文菜名的英译需要坚持“避虚就实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综合翻译法”。
  教学案例:首届“一带一路国际论坛”(BRF)晚宴菜单中另两道主菜的英译:(1)花好月圆;(2)富贵龙虾。   效果检测:请学生用迁移法英译以下六道菜名:(1)四喜丸子;(2)白云凤爪;(3)凤凰投林;(4)金玉满堂;(5)龙凤呈祥;(6)霸王别姬。
  (三)专属型中文菜名的英译
  英译方法:基于我国广袤的地域差异和风土人情特色,专属型中文菜名的英译需要坚持“品牌创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品牌翻译法”。
  教学案例:(1)既有成功案例,如:天津小吃“狗不理”包子、北京名菜“北京烤鸭”、广东名菜“龙虎斗”、四川名菜“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等;(2) 2016年G20杭州峰会晚宴菜单中的“东坡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等区域特色名菜[5]。
  效果检测:(1)开封“童子鸡”;(2)川渝“口水鸡”“辣子鸡”;(3)江浙“叫花鸡”;(4)衢州“不老神鸡”(中国第三、浙江首个鸡类绿色食品);(5)粤菜“脆皮鸡”;(6)德州“扒鸡”;(7)长沙“臭豆腐”。
  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过程设计
  本次课围绕有效教学“三要素”(目标明确、过程完整、结果达标)[6],将整个教学过程(共2课时,90分钟)细化为以下“四个环节”和“八个步骤”(见表2):
  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反思
  (一)总体风格:四个紧扣
  本次课主题教学设计紧扣国内重大时事热点(2017年5月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论坛和2016年9月主办的G20杭州峰会欢迎宴会菜单),从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重视角探讨中文菜名英译的理论要点与操作方法;紧扣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学目标,探索中文菜名英译的项目化、任务型教学方案;紧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中文菜名英译为切口,培育学生“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情怀和“爱民族、爱家乡、爱生活”的感情,探寻将党的教育方针融入英语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紧扣信息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基于中国美食国际化的考量,从经济发展与品牌创建的角度探讨中文专有菜名英译中的民族品牌创建方法。“四个紧扣”体现了本次教学设计的时代性、实用性、人文性和创造性。
  (二)具体特征:三个落点
  1. 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中文菜名英译理念”确定教学目标、内容、重点和难点,将传统的学科知识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转变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以情境为背景(共创设2个重要情境)、以任务为驱动(共设置3大任务)的教学设计。第二,基于“有效教学理论”设计教学环节、步骤、方法和策略,突出教学过程的四大逻辑要素:(1)引起意向;(2)明釋内容;(3)调适形式;(4)关注结果。综合运用时事播报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文教学法、口诀朗诵法等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法,力争实现有效教学的三大核心指标:目标明确、过程完整、结果达标。
  2. 教学设计的目标与内容
  本次课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涵盖的“四个维度”,将中文菜名英译主题教学目标设定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四个类别,重点是学习和掌握中文菜名英译所需的文化知识、核心词汇和常用表达,理解和应用中文菜名英译的形式与要素、原则与方法,并围绕上述目标,以“一个主题”“两个视角”“三个类别”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力求系统性和完整性。
  3. 教学设计的反馈与评价
  本次课力求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即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目标的多维化,并结合主题教学实际,落实为以下三原则:(1)能力目标,注重项目情境创设,使教学活动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学以致用;(2)任务训练,注重任务与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学生主体,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学习活动的合作性。整个教学活动强调动态反馈和过程评价,注重反馈与评价的及时性和多元性。为此,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3个课内迁移性“小测试”(对应三类菜名的英译)和1个课后拓展性大测试(展示家乡特色菜)。
  (三)改进措施:两个优化
  本次主题教学设计经受了实践检验:笔者以本次教学设计为指导,参加了学校2017年度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得到了同行和评委们的高度肯定,最终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但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本次课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其改进措施是“两个优化”:第一,基于业界同行和评审专家的点评意见,不断优化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方案、原则与规范;第二,基于课堂教学的学生反馈和自我反思,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实施的方法与策略、细节与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 杨修平. 新课标视域下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框架的解读与应用[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1): 4-8.
  [3]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 熊欣.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国菜名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5] 英文版G20峰会杭州宣传片, 深邃与激荡完美融合[EB/OL].http://v.ku6.com/show/Bq_ygditX-q3Wusj5iXmgg...html? fromvsogou=1,2016-9-1.
  [6] 崔允漷. 有效教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吴晶晶
其他文献
[摘要]在信息化背景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为大众所关注。文章从实践背景、实践过程、实践反思等方面介绍了基于“泰微课”的高中政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泰微课”;高中政治;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一、教学实践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
[摘 要] 本土文化在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角色游戏因其扮演性特征成为易于被学龄前儿童接受的学习方式之一,而舞蹈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以身体语言来呈现作品的思想和情感,身体语言的运用在某些层面来说也是扮演性的一种呈现。因此,将优秀的少数民族舞蹈资源进行提炼加工运用在角色游戏中,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的社会认知、民族认同、身心健康等的发展。  [关键词] 本土文化
[摘 要]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帮助学生进行行为养成以及价值观塑造等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德育课程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没能与学校工作很好地结合。本文以新余市暨阳学校为分析个案,介绍一些德育课程与学校工作有效结合的经验以及评估反思。  [关键词]德育课程;学校管理;教评  我国历来有重视德育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德育更是被放在首位明确写在教育方针中。“立德为上”已成为全社会的
[摘 要] 一个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专业发展是优质教育呈现的关键,关注课堂教学的研究才能够呈现出高质量的课堂,教师才能够得到足够的发展。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和思考,更需要教师做一个研究者,不断地精研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持续的研究中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一个独特的“自己”,让学生感受到与众不同的课堂。  [关键词] 教师成长;反思  每个教师希望自己更为优秀,而这个过
[摘 要] 就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而言,“学习进阶”理论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一般认为“学习进阶是对一段时期内,儿童学习或者探究某主题时,其思维方式的连续且不断精致发展的描述”。《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课的复习课教学,就可以运用到学习进阶式的思维教学,教师可通过设计层层推进,逐步深入对思维结构的分析思考,从而获得高效的复习方法并在认知能力上得到不断进阶。  [关键词] 学习进阶;复习课;教学设计;《亚洲
[摘 要] 2011版数学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程式课堂就是借助學程单让学生体验并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分享—整合提炼—实践运用”的学习历程。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经验,发现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堂情境中互动分享,形成对知识的梳理、提升,最终自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 学程单;合作学习;自主建构
[摘要] STEM理念下的项目式学习,强调为学生提供真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知识,通过层层递进的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等活动,完成主题项目,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以基于STEM理念的项目式学习“点亮红绿灯”为例,由实际问题出发,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线,科学探究、工程设计与制作为基础,不断地利用问题推动课堂教学。  [关键词]
[摘 要] 国内经济领域文本文化特色鲜明。文化负载词因其独特性,在翻译中的问题不断突显。本文通过对文化负载词成因的分析,结合《王二的经济学故事》翻译,通过引用功能对等理论的相关概念分析文化负载词在翻译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而探讨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功能对等理论  一、经济文本特点  经济领域文本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国特色,以《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为例:  1.涉及内容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语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当中的地位正在逐渐提升。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能够准确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诸多教育研究学者纷纷投入到关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研究当中。经研究发现,语文学科与绘画艺术元素有着较强的联系性,诸多精美的文章当中都会插入一些极为符合文章意境的插画。这些插画的出现,不仅能够使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语文当中的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极大地
[摘 要] 政治认同是其他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它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是学生创造美好生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是当前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当下政治教师依赖强制性的灌输、说教和单纯的知识讲授,缺乏必要的情感价值的体验,远远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赞同和认可,难以实现对政治认同学科素养的建构。  [关键词]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师生探疑;合作探究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