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pangp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统编本教材相较于以往版本的教材来说,文言文选入的篇目明显增多,这充分表现了编者对学生学习文言文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教学文言文才更有效呢?
  一、以读为本,加强朗读指导
  教学文言文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把课文读好。何谓读好呢?由于文言文中有许多生僻字、通假字以及许多语句顺序与白话文不一样等,因此,在朗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句子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力求声断气连,直至读出文言文那独特的韵味为止。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课时,由于字数不多,句子也好理解,在朗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重点放在对文言文如何断句停顿的指导上。如“炎帝/之/少女”“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这样的形式,如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则能够很快读出句子的抑扬顿挫之感,读出句子的韵味。再如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中的《囊萤夜读》一文篇幅虽然短小,但学生要想读好也不容易。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从“囊、胤、恭、勤”等词语入手,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扫除文字障碍,再让学生读好断句与停顿。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读准字音是基础,读好断句停顿与韵味是提升。教师要能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停顿断句的指导,以使学生逐步读出文言文的声断气连之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二、教给方法,促进内容理解
  文言文具有语言凝练的特点,每个字都包含有深刻的意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怎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呢?当下的文言文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逐字逐词地让学生理解,于是一篇抑扬顿挫、富有韵味的文言文就被上成了翻译课;另一种是完全放手,许多教师认为文言文的课文注释里面有词句的意思,学生只需要借助课文注释理解即可,教师不必做过多指导。其实,对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还是有着一定难度的,以至于教师完全放手以后,许多学生在学完课文后仍然不知所云。因此,把握文言文教学的度,教给学生閱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对学生来说才是真正有用的。
  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由于篇幅短小,也称小古文。那么,对于初次阅读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怎样才能做到适度地教呢?课后习题为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提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因此,在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以课后习题为参照进行教学就是合理的。
  教师引导学生参照课后习题就是教学文言文的有效方法,注意对课后习题的合理运用,可以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
  三、聚焦词句,丰富阅读经验
  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石。对于文言文教学来说,揣摩编者意图、聚焦文言文中一些难懂或者关键的词句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经验,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如在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中的《囊萤夜读》一文中,“以夜继日焉”这句话就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教师可结合“夜以继日”这个成语来帮助学生理解,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古今文化的差异。教学时教师借机向学生进行成语意思的渗透,并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可以丰富他们的文言文阅读经验,为学生今后的运用奠定基础。
  精心揣摩词句意思,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助力。
  四、补充资料,降低阅读难度
  文言文中所讲述的故事以及人们的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与现代社会有很大不同,这就为学生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教师应当结合文言文的内容,为学生补充或者拓展一些有关的资料,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司马光在史学上取得的成就拓展给学生听,从而使学生明白司马光小时候就是一个遇事沉着冷静、爱动脑筋、会想办法的人,他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与他的聪明才智是分不开的。再如教学《囊萤夜读》这个小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故事拓展给学生听,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可以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提升文言文教学效果。
  在文言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特点为学生拓展一些资料,可以深化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突破阅读难点,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五、揣摩意图,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是统编本教材的亮点,为教师教什么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指引。同样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在兼顾特点的基础上,揣摩编者意图,观照语文要素,把握好文言文“这一篇”与单元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文言文教学与语文要素之间的有机融合。
  如《精卫填海》所在的单元是一个神话故事单元,这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这些语文要素除了要在《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白话文中进行落实外,在《精卫填海》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也要观照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样,不仅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还为学生用自己的话讲精卫填海的故事奠定了基础。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在立足于文言文文体特征的基础上,巧妙进行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
  六、迁移模仿,落实语言运用
  在现代文的教学中,多数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而在文言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这方面的关注程度明显不够。其实,古人在写文章时也是讲究一定方法技巧的。阅读文言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以真正发现文本表达之秘妙,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如《司马光》一文有这样的句子:“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水迸,儿得活。”细读这些句子就会发现,作者是先从整体上描写了群儿在干什么,再对几个重点人物进行描写。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一儿登瓮的时候,其他孩子在做什么”,再让学生按照“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一儿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堂处处呈现语言文字,洋溢着优秀文化气息,应让学生在浓郁的语文气味中耳濡目染,传承优秀文化,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笔者以统编本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文化元素的借用,让导入有语文味  语文阅读课堂的导入方法精彩纷呈,各有千秋,但都指向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这一层面。笔者认为,好的课堂导入也应有语文味,而不是追求表面的热闹。因此,在教学《雷雨
古诗词语言凝练丰厚,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然而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古诗词的传承,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在形式上很单调,大多停留在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的读读背背上,缺乏对古诗词的深度了解和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我发现探究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作为教师,要对古诗词进行深度的探究,也就是要和学生一起享受古诗词的意蕴美、节奏美、音韵美,还要和学生一起
写字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写字习惯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及发展也会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在目前的信息化背景之下,教师应该尽量改变较为落后的教学思维,时刻谨记与时俱进,根据信息化时代的技术优势,在写字教学的过程当中,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都被激发起来。同时,也要不断地改革教学的方式,使写字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在写字教学时,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要公平合理地
清晨,我独自坐在办公室与“作业大军”奋战,电话铃突然响了,一瞧,是小琛妈妈的来电。我连忙接通电话,电话那头,小琛妈妈说:“黄老师,不好意思,打扰您工作了,我们家小琛变得爱阅读课外书了,这都是您的功劳啊!”  听了小琛妈妈的话,我脑海里一下子冒出许多画面。一年前,我在班级开展“流动绘本”活动,让每名学生带2~3本绘本到校。我给每本绘本编上号,再亲手交到每位学生手中,两天轮换一次,一学期下来,每名学生
微课的视频时长大多在10分钟左右,主要是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探讨。微课越来越广泛地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目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本着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意义学习、高效学习的原则,在基础教育领域被广泛运用。语文是既具工具性又具人文性的一门课程,语文课程的两方面性质都要求课内、课外有效配合,恰好微课在这两个大的领域都可发挥积极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尝试着从微课植入课堂的时机加
随文练笔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伴随着阅读教学展开,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使读写相得益彰,是进行语言文字訓练的重要方式。但到底如何运用,看似容易,操作起来却很难。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练笔只停留在“你想说什么”“说说你的看法”……这种肤浅的练习上。大多数练笔都会脱离语境,千篇一律,变成了缺乏引领的假练笔、空练笔、浅练笔。怎样才能做到真练笔、实练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创举、横跨”等词语。  2.学习课文围绕一个意思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初步体会用列数字的方法表现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感受语言的准确性。  3.从赵州桥的设计与建造上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感受“世界闻名”  1.猜谜:“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通过培养观察能力,会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观察要全面、细致、透彻  要写好习作,首先要对生活进行观察。怎样观察呢?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可总结为三个主要方面:全、细、透。  1.全,就是全方面地、完整地观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观察不全面,因此也就写不出庐山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才能对客观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感性的习作评价制度,随性的习作评价方式,千篇一律的评价语言,致使现行的习作评价难以更上一层楼,难以发挥在习作教学的重要地位,还引发了一些恶性的评改循环制度。立足于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习作评改制度上做出一些新鲜的尝试,希望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与此同时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直视习作评改问题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报告文学首要的条件必须真实。它肯定要以历史材料为基础塑造典型人物、记述典型事件、体现典型环境。也就是说,以真人真事作为创作的约束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与一般文学创作的区别所在。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很看重这本《昆仑山的雪》,罕为珍惜。二三十年前甚至四十年前,青藏兵站部的作者们创作的《十万里路见忠心》《鹰》《梅花欢喜满天雪》《莽昆仑》等作品,所纪录下来的当时特定环境下的汽车兵生活、兵站生活和白衣战士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