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直以来人们对《雷雨》的研究都是着重于从社会悲剧性方面。中职语文在解读《雷雨》时,对超出社会意识形态的部分却只是淡化和回避,以至于把人物固定化,将周朴园定义为一个资本家。本文从人性和人生定位的角度对大文本《雷雨》进行新的解读,引领中学生在通过几个问题来从课文《雷雨》中体会到人性,对周朴园做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评价。
  关键词:语文;文本;社会问题
  《雷雨》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的成名作品,也是曹禺的处女作。《雷雨》共有四幕,第二幕戏选入了凤凰职教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教材。由于文章本身比较长,而中职学生一般存在着基础整体比较差,尤其是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外加上大文本《雷雨》和课文《雷雨》理解起来的区别,所以我引导学生从大处着手,试着“管中窥豹”,从课文《雷雨》来窥探曹禺的经典作品《雷雨》。
  其实自从《雷雨》进入课本以后,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往往将《雷雨》当作一个社会问题剧,喜欢从阶级性的角度来脸谱化人物形象。随着时代的开放,文学界也渐渐解禁思想,人们也开始逐步认同“把文学还给文学史”这个口号。与此同时,语文教学界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不应该用阶段分析法解读文学作品,再次回归到从人性角度认识理解人物形象。正是因为这样,让我们重新审视课本《雷雨》。我们会发现,这里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对《雷雨》进行解读时,与其说是基于《雷雨》全剧的解读,实质上却是基于节选版《雷雨》的解读。其中最主要的不能绕开的中心问题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笔者试图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来谈谈对于《雷雨》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来看看这个问题:“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这个问题是解读《雷雨》的一把钥匙。一般我们会有两套思路。一套支撑周朴园有感情的,细节有:叫人找旧雨衣和旧衬衣、质问打开窗户者、回顾三十年前在无锡的生活、想给侍萍修坟墓等等。还有一套是支撑周朴园对侍萍没有感情的,细节有:当周朴园认出鲁侍萍之后的严厉反应——“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前后对比把周朴园温情脉脉的面纱彻底撕破了。从现在的教学来看,我们一般是这么给学生答案的:周朴园对侍萍有感情,但是相认之后的周朴园表现出来的是他的自身利益高于情感,所以是没有感情的。但是这个说法不能让学生非常信服理解以及认可,特别是周朴园对侍萍是有感情的这个问题上,学生存在疑惑,他们认为这些证据不足以支撑有感情这个分析。这让我思考问题存在的原因。其实《雷雨》以节选的形式进入教材,原本就是选段,基于选段的分析,本身就存在局限性。所以我们要分清楚《雷雨》的全剧大文本,以及另外一个《雷雨》节选版的小文本。我们在学习《雷雨》这课时,首先要明白,《雷雨》这课是小文本,它是从大文本中分离出来的,但是它又是相对独立的,不从属于大文本,在对文本进行阐释时具有独立的阐释空间。我们对周朴园感情问题的争论一直都是局限在小文本上,可以说仅仅是“管中窥豹”,只是基于选段的片面分析。上文提到一些细节,我们可以看作是中性材料。因为周朴园后续对侍萍的一些行为,如果不把它放到大文本中解读,那么它不能作为周朴园没有感情的证据。也就是说,这些行为细节在小文本和大文本中具有截然不同的意义。
  在小文本的以下细节中:周朴园严厉质问鲁侍萍;尝试用钱解决两人间的恩怨及与鲁大海的对峙等等,其实这些情节的设计焦点在揭示作为老爷和董事长的周朴园的冷酷、自私、伪善。相对来说,仅仅凭借小文本,在没有更多具有说服力的印证材料之下,阐释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无感情,仅仅通过这样的阐释便轻易推断:周朴园为何如此装模作样。这种证据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因此,为了解决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问题,就必须依据整个大文本进行分析。其实扩大到大文本,问题就很好解决了。第一幕中开头就已经反复提及周朴园的种种奇怪规矩,比如对房间、家具、窗户的各种特殊要求,不允许下人进屋等等,这些都是一些佐证。同时,通过周朴园与周萍的对话,表明了周萍的名字与其生身母的联系。通过这些小细节,可以自然地引出第二幕,我们也可以理解周朴园的一系列行为其实并非像小文本那样突兀。在第二幕我们课文没有节选的部分中,有两个细节值得我们品味:周朴园批评周萍太莽撞,然后嘱咐账房给鲁贵和四凤多算两个月的工钱。通过这个细节可以发现,周朴园觉得良心过意不去,想给鲁侍萍一定的补偿。在第三幕中,侍萍说了一句公道话:“人的心都靠不住,我并不是说人坏,我就是恨人性太弱,太容易变了。”对于周朴园究竟有没有感情,其实侍萍是最明白的。第四幕周朴园给鲁侍萍汇钱时,曾经当着周蘩漪的面反复看鲁侍萍的相片。以及后来还当众命令周萍认母,虽说这是侍萍再次出现的无奈之举,但是他的话“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其实极其有力地看出了周朴园不同于小文本的另一面,这也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真实感情,是以忏悔的形式根植于内心。
  由此基础上,我将课程设置如下:首先,在教《雷雨》之前的一周,我就布置了任务。第一,看完《雷雨》全剧,可以看电影,也可以看书。第二,就是将《雷雨》分角色来表演。在熟悉全剧的情况下,我带领学生通过中心问题“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引导阅读。当然如预期的我们会找到正反证据。正面证据有旧雨衣和旧衬衣、质问打开窗户者、回顾三十年前在无锡的生活、想给侍萍修坟墓等等。而反面证据是周朴园认出鲁侍萍之后的严厉反应——“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我会引导学生读出这个反差。而后从教参的答案来给他们做一个解读。而后引导他们,这种解读科学吗?让他们领悟到我们仅仅是读了《雷雨》这个大文本的一个片段,而仅仅分析一个片段容易管中窺豹,断章取义,所以我引导学生再次回家探究《雷雨》原著。在他们又一次探究《雷雨》原著的基础上,我将这个问题扩大化,让他们同样的问题在原著中找答案,得到第二次收获。而职业中学语文课堂的灵活多样也为这次教学实验提供了便利。在对《雷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收获了从大文本,宏观看待问题的方法,了解了作品是不可割裂开来看的学习方法,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张奕祎,现就职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旅游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实践创新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学生參与的“问题、合作、实践、纠错”等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拓展,加深对英语知识的巩固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情境教学;创新个性;英语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学生展现主体特殊性的重要标志;《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规定“实践创新
摘 要: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强健学生的身体,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本文围绕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生命  社会学家指出,生命是人生存的第一要素。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认识生命存在的意义,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这就要求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核心,让学生有效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在探索简便计算过程中,学生去观察、思考、比较、感悟让课堂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真实;有效;真正发生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P57例2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并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
摘要:幸福课堂是学生放飞梦想的起点。在幸福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在幸福课堂中,教师教得激情飞扬,学生学得热火朝天。高中生承受着高考带来的无形压力,因此,教师更应该让高中生感受到学习的幸福愉悦感,以此来化解高考为他们带来的压力,让他们享受学习之乐趣。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一些高中语文幸福课堂的建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幸福课堂;建构策略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张家港C校随迁子女越来越多,而随迁子女英语学习不适应性状况也日益突出,笔者通过尝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并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乐趣。  关键词:随迁子女 英語 学习适应性  张家港C校的随迁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学习环境、学习习惯不同,大部分随迁子女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环境与本地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出现了—系列的
摘 要: 阅读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阅读让学生获得知识、丰富体验,是认识社会与解读人的复杂性的重要途径。教会学生阅读,就是教会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让他们享受阅读、享受生活。  关键词: 语文教学;阅读;有效引读  一、 乐于阅读的意义  1. 阅读能促进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李永宁老师说过,语感是对言语内涵的一种直觉能力,是已经成为无意识的组成部分的观念、经验、体验,甚至难以运用言词自
摘 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教好学生数学将让学生受益终生,本文通过圆的教学思考,探寻教授学生数学的好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寓教于乐,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圆被称作完美的图形,它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在圆的学习中,寻找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一、 提出带有
摘 要:英语中需要书写的部分主要集中体现在作文方面,大多数学生在一提到写作的时候立马有一种不良的反应,因为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编词凑字数自然难熬,教师也往往对其现象不够重视,所以本文就此现象提出了读写结合的策略,让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更加行之有效。  关键词: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有效课堂  在以往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是将阅读与写作分开的。但我们通过实践发现,这样的课堂效率是
摘 要:每年四月份高三复习进入白热化阶段,最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无限量地找题、解题、讲题,学生不知疲倦地听题、 读题、 解题,但这种依靠 “题海战术”的复习方式方法已很难适应现阶段高考 “能力立意”的要求.高考数学复习进入二轮,各校数学教师都有自己特有的复习方式,笔者认为无主题地讲一堆题,不如重点 “三思”一题,即思“源”、思“延”、思“原”。  关键词:数学;专题;策略  一、 思“源”  我们都
摘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与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较多语文老师为应付考试,把生动感人、充满情、理、美的古诗文“肢解”成支离破碎的练习。导致语文教学失去了情趣和魅力,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文学修养得不到提高,民族文化得不到传承发扬。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应试教学  案例片段:  笔者在观看《关雎》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中,发现两种不同教学理念的教学效果对比鲜明。  第一位教师的课堂片段:  环节一: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