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植系列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精神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纲要》中提到农村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来提高幼儿的发展。近年来,我园开展的种植活动系列园本化的研究,从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大量感知、经验积累,于是我们将“学和玩”相结合。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操作活动,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积累经验,形成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一、营造种植环境,培养幼儿认知兴趣
  大自然是幼儿最初获取知识的丰富源泉,孩子能从大自然中获得丰富的知识。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发挥大自然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因时制宜
  种植活动是我园每周必不可少的课程,除此以外,教师们还利用中午散步、户外运动等机会引导孩子充分观察种植园的植物和幼儿园里的植物,抓住一个点、或某个细节对孩子进行随机教学。一天吃完午饭,我和时老师带着孩子去种植园散步,一个孩子大声叫道:“快来看!我们的豌豆苗变黄了!”走进一看豌豆的叶子全黄了。这是为什么呢?对于小班的孩子,刚接触到种植活动,对此并没有太多的看法,我也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和引导,只是请一个孩子给豌豆浇了点水。过了几天孩子跑过来:“老师我们的豌豆苗又活了,真是奇怪,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嘻嘻:“那天梓俊给苗苗……”,哦!原来是苗苗渴了,要喝水。此后不用老师提醒,孩子们也能很好的表现,简单的一个发现让孩子明白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因此,我觉得开展认识农作物活动很有必要。
  (二)因地制宜
  现在的家长、孩子就像笼中的金丝鸟,生活富裕了,很少会关心周围的事物。有一次活动,我请家长帮我收集一些小麦的图片,拿来的居然韭菜的图片。当时我就在想家长都分不清,何况是孩子呢!于是决定在我班的“自由地”上,和孩子一起种下了小麦,给孩子一个认知的机会。在孩子们几个月的照顾下,小麦一天天长大,孩子,能从形状、气味等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知,从而真正的区分它们的特征。
  农作物来源于生活,为幼儿常见的,由于它的直观性、可取性、神秘性深受我们农村幼儿的喜爱。此次活动正是结合我园资源的优势,利用农作物对幼儿进行教育
  二、开展实践活动, 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在与幼儿园自然物质环境的接触中,会不时地生成许多问题。教师要判断幼儿生成的问题内容是否有价值,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内容,教师就应予以支持。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获得能力、发展个性。
  为了能让孩子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每天都会带着孩子来到种植园巡视。正在此时我无意中发现青菜上有很多的洞洞,有的甚至只剩下叶柄。再走进一看青菜的叶子上有好几只大青虫,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那只不过是从青菜苗的茎上分出的一个枝杈,我想机会终于来了……,立即叫来孩子们。可观察了好一会,孩子们只发现了大小不一的洞洞,其它什么也沒发现,这时的我有点按捺不住了,真想马上指给他们看,可是转念又一想:不能着急,要给孩子们充分去观察、探究、发现的时间。正想着,突然,可盈惊喜地说:“看呀!快看呀!有好几只虫子,好可怕呀!”其他孩子的目光也看了过去。“老师,快点把虫子拿下来吧!要不然,青菜就会都被虫子吃光的。”我又提出了新问题:“要是虫子会咬我们,该怎么办呀!你们看虫子都有它保护自己的方法,我们捉虫子时是不是也要想一个保护自己的方法呢?”“老师,您可以戴手套呀!”“用咱们可以用小树枝把它挑下来行不行呢?”“不然我们用纸把它捏下来”……这么多的好办法,最终孩子们用小树枝把虫子挑了下来。
  三、延伸主题网络,体验种植无穷乐趣
  主题活动与种植活动同步化。小班幼儿最喜欢形象、具体、直观的事物,我们在开学初成立了《可爱的大蒜宝宝》主题,让每个幼儿参与观察、种植。在很短的时间内,幼儿就发现了大蒜的成长变化,这对幼儿观察植物生长产生兴趣打好了基础。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幼儿沉浸在环境中自然的接受主题内容的熏陶,我们创设了具有装饰性的大墙面,可供幼儿操作的区域材料,让幼儿参与照料的自然角等。
  实录一:班级的玩具柜上都种植了大蒜,但是小班幼儿只管种不会照料。当他们看到自然角的蒜头已经长叶,就着急地问老师:“我的蒜宝宝怎么还没有长高呢?”我让幼儿观察早上老师给大蒜浇水,并及时引导:“大蒜宝宝喝水啦,大蒜宝宝才会长高呀!”,这样直观的教育使幼儿知道植物需要水。有趣的是在体育活动后,阳阳到了教室里就去喝水:“我要喝水了,我喝水了就像大蒜宝宝一样长高了!”别的幼儿看到了也非常乐意喝水。九月份的天气比较炎热,幼儿的补水问题就让他们自己非常主动的解决了。
  实录二:当自然角柜子上的大蒜也开始抽叶时,幼儿又发现:“老师,我的大蒜宝宝怎么还没有长“头发”呀”。听到这话,好多幼儿都围了过来,孩子议论的重点是:谁浇的水多?但是很快有他们发现一盆能照到太阳,一盆很难照到太阳,很自然地幼儿从讨论中知道了植物的成长也需要阳光。
  可见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就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观察和比较环境中事物之间的差别,幼儿会表现出大胆自主探索学习的举动,并对此表现出强烈的满足感。对于深奥的自然科学、植物生长规律的理解,就在幼儿的生活中自然习得。
  引用教育家卢梭说的话:“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才能做到实效性和有针对性”。所以,我们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开始,去挖掘生活中的一切有利于教育的因素,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儿自主地认识世界,拓展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培养了美感、加深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西林街道中心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地下室是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手段。文章结合具体项目,从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的造价、停车效率、行车流线、自然采光和通风及人防等角度展开研究,探讨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合理设计
每个教学环节又是由许多教学细节组成的,一堂课教学效果好坏,在于课堂中那些闪光的细节。一节成功的课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教学中的若干细节。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有意识地、创造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数学相对于语文,更加抽象,缺乏形象性,而小学生重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展不足,接受理解抽象数学有难度,但现实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如购物、投资、时间管理、成本管理、火箭卫星等,若我们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发现数学原来与自己联系如此密切,数学如此重要,会兴趣盎然地学数学,且接受理解更容易,数学能力发展得更快更好。陶行知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正>区角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十分重要的活动环节,也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因为,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去自由
期刊
地下室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部分,是地上建筑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近年来新建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地下工程设计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配合量大,不断加大了地下室建筑的设计难度。
以基于城市环境分析的建筑设计观念培养为主线进行教学,可以转化传统教学中重功能与形体、轻环境和整体的倾向,将设计课组织的切入点放在场地环境的分析上,注重构思和设计的过程
相比于平原城市,山地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更有鲜明的特色。文章以闽清县梅溪新城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从山地城市与竖向规划的概念入手,详细论述了山地城市控制性详
结合某电气设计实例,依据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主要从供配电系统的主接线、变配电所的选址、负荷计算、设备配电、接地与安全等方面论述大型工业联合厂房在供配电系统设计时的
【正】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加关注如何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课堂的高质高效。练习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占很大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