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诱导”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不但要求教师的教学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注重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適应课改要求,语文老师必须重视“情感诱导”。
  
  一、教师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增强责任心
  
  课堂是教学的主舞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各方面的素质都是学生模仿的标准。成功的教师,包括在课堂教学中能营造活跃气氛的教师,必须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精深的专业学问,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必须具有沉着稳健的气质、健谈的口才和友善的亲和力等。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那份热忱和奉献精神,是推动老师搞好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正如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热忱和期望全部倾注于美丽少女塑像上一样,教师要把自己满腔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爱生如子,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关爱,去教育,期望他们成龙成凤。语文科涉及范围很广,博大精深,正是“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老师的一颦一笑,用的每一个词,讲的每一句话等均能体现他的语文水平,课堂上风趣的语言、准确的解释、精练的表达等活动,对教师的专业水准要求很高,更需要老师为之倾注自己的热情和心血。因此,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新观念,增强责任感。
  
  二、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情感诱导”是师生之间产生一种心灵感应,先是沟通再是共鸣后是激情。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尊重、殷切的期望、热切的鼓励,使师生之间思维共振,情感共鸣,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心的距离近了,师生关系融洽了,既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又能活跃思维,促进学习。激活学生主体情感方法很多,比如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文我合一朗读,巧妙的提问等。例如教学《最后一课》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小弗郎士去读,感受一下将当亡国奴的悲凉,反复读相关句段,让学生情感与小弗郎士产生共鸣,感悟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提问:文章详细地描绘了“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乐趣”之前为什么连用两个“不必说”呢?“不必说”是什么意思?既然“不必说”为什么还要写?既然这儿有无穷乐趣为何详写“泥墙根一带”呢?到底哪儿的乐趣多?安排这样的详写与略写有什么作用?这样一问一答,步步深入,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深思,激活他们的思维,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获得清晰、持久而深刻的记忆。
  另外,教师要积极赞许,肯定学生成绩。我从不吝惜表扬,常用微笑或点头表示肯定,“读得准确流利”、“有进步”、“聪明”、“回答正确加十分”等激励语言。初中生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自信心不足而自尊心特强,对外界的反应特别敏感,很容易受外界期望特别是老师的期望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信心,为学生的全体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总之,无论用什么“招”,语文老师要使学生真正喜欢语文课,自觉去学,主动去学,这样教学就走上了成功之路。
  
  三、努力挖掘学生的“亮点”,多给后进生一些鼓励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存在的,通常我们分为三个层次:好、中、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其能力的学习材料,并指导他们采用适宜的方法。好的学生,多提供运用独立思考自己去发现问题的学习材料;对中等的学生,多提供中等偏难的学习材料;对于差的学生,多给以进行记忆从事模仿的学习材料,这样有益于活跃气氛,影射老师对他们的期待。
  美国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获得赞许和肯定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内驱力。教师在情感上容纳每一位后进生,挖掘他们的“亮点”,多一些鼓励,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学《枣核》引导学生体会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时,差生甲大声说:既然如此思乡,回来就得了呗。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不少学生附和,我表扬他自己能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讨论。教《出师表》要求两天内背出。第二天我就抽检,中等生乙举手,竟然能即席背诵全文,我当即表扬,“我就知道你行”“同学们掌声鼓励”,以后背书表上圈儿越打越多,速度快多了。皮格马利翁的热情和期待能激活美少女塑像,创造奇迹。事实告诉我们在精神上多给后进生以期待,以鼓励,能激发他们干劲十足,信心百倍,潜能倍发,进步迅速。差的学生进步了,也能激发好的学生快速进步,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样。
  
  四、“情感诱导”有两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把握好“度”。课堂气氛要和谐、轻松,不能走极端。过于热闹,学生情绪过于兴奋,易出话茬,笑话太多,影响学生深思,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消化。过于沉闷不但降低兴趣,也抑制思维,古板无味,导致厌学。尤其是小城镇的学生,比较自负且感情用事成分大,易走极端,故老师要把握好大局,既要严肃又要活泼,师生共同携手,合作双赢。
  二是切忌偏见。实践证明,学生很反感有偏见的老师。老师对学生不管是哪方面的偏见,学生从情感疏远你,情绪上对抗你,行为上不听课、不做作业、捣乱、伏台睡觉等负面现象,提高教学质量从何谈起?语文学科范围广,知识点繁多,既有独立性又相互关联,微妙精深,老师老是亲近那几个“高材生”,老是提问那几个“种子”,老是读那几个“高手”的作文,大多数学生就因此失落而消极。语文学科知识讲究的是积累与多读多写,一旦消极松懈厌学就产生恶性循环的后果。如果大部分学生反感,对抗老师,那么这个老师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宣告失败了。
其他文献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首要渠道和有力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从小就逐步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是思想教育的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激发民族自
【摘 要】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欣赏者。赏识学生的细微进步和小小闪光点,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和实现历史的教学功能。  【关键词】 赏识教育 历史教学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交互式学生和教师交流会上,我作为高二历史教师代表与高三历史课代表们进行了沟通,其中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学生希望老师对他们多些表扬和鼓励
文艺批评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提高鉴赏能力和艺术趣味。不管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甚至是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都离不开文艺批评的宏观指导。因此,教师和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关于文艺批评的理论。    一、美学观点包含政治观点和艺术标准    所谓美学观点,就是要求评论文艺作品注意艺术的审美特性,遵循艺术反映现实的特殊规律,对作品作具体的艺术分析,把艺术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的,而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班级教师与学生集体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而琐碎的工作,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需要满怀热情持之以恒。当然,要进行有效的教育,培养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还要讲究方法。    一、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制定班级奋斗目标    在
【摘要】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人文情怀,倡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它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  【关键词】角色转变 课堂氛围 教学手段 学生参与 学会学习    笔者认为要确保历史教学最大限度地“活”起来,关键在于做到以下五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加强和提高音乐课组织教学中的德育,为教师的教,创造良好的课堂教育教学秩序,为学生的学,营造和谐进取的良好课堂氛围。  【关键词】音乐课 教学 德育    凡在中学长期进行教育教学者,在课堂里时常都会看到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坐卧不宁、游手好闲和心神不定的学生,这些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往往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且一问三不知。面对此情此景,教者将如何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就此谈谈本
“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生动地说明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将市场的调节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下面,笔者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等角度来谈谈对宏观调控的理性思考。  【经济生活角度】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是一个多层面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而“听”与“唱”则是这多层面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唱”与“听”是相辅相成的。在高中音乐欣赏中既要重视学生的鉴赏,更应注重教师的范唱和学生的歌唱体验。  一、教师的范唱  音乐教师范唱的好坏,取决于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做好范唱,既是对教师的基本功的检验,也是对教师的一种鞭策,同时对学生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课本里很多音乐作品首次同学生
【摘要】教育发展到今天,素质教育的推行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是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课堂评价在这方面的独特效果使其在教育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本文就目前中学英语课堂的要求,论述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求、评价方式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 英语 课堂 教学 评价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意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
什么是理想的新课堂,我认为理想的新课堂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实现人文的终极关怀,凸现生命的灵动;课堂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焕发出生命活力;能把完整的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有整体的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智慧;真正地让学生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理想的课堂,能够在知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