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zh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发展到今天,素质教育的推行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是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课堂评价在这方面的独特效果使其在教育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本文就目前中学英语课堂的要求,论述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求、评价方式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 英语 课堂 教学 评价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意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评价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课堂评价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业、行为、听课状态、课堂表现等作出的评价。它是师生之间知识的沟通与反馈和师生间情感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积极思维以及培养和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素质教育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课堂评价是每个基础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二、评价语言要幽默生动
  
  1.幽默地评价,创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幽默的语言如同“兴奋剂”,教师如能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幽默诙谐的方法授课,就能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就能使学生愿意和教师配合,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教师讲课才能如鱼得水。
  学生上课打瞌睡,我们应该怎么办?“你拜老祖宗太多了,会不灵验的呵。”一次,我拍了拍一位打瞌睡的学生的肩膀,笑着对他说。周围的学生听了,哄堂大笑,有几个昏昏欲睡的也都给笑醒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來了。不用说,那节课效果极佳!
  可见,幽默创造了质量。因此,所有的课堂评价应以鼓励性为主。这样的评价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幽默地评价,是处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矛盾的润滑剂
  学生难免犯错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调整。教师管理学生,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要针对其复杂的心理个性,使用幽默语言,在轻松但又深刻的情境中,具体分析其错误,走进他们的心里,让学生感悟到自己的不足。
  3.幽默地评价课堂突发事件,使课堂顺利地进行下去
  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往往是我们上课前没有想到的,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化解,可能一节课都难上好。然而如果能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灵活处理,巧妙引导,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
  一天早上,正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在教室里走了几步,其他人都看着他,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所有的学生都以为有一场好戏看。那位闯祸的也在等待着一顿挨骂。我微笑着问他:“That’s great! You want to act out?”他没有料到我这样说,结结巴巴地说:“是,呵,不不不是!”全班哄堂大笑。我马上接着问:“So who can act out the passage?”课堂很快恢复正常。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语言如果单一、缺少变化,那么时间久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就会缺乏兴趣,麻木不仁。因此,教师要运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沐春风、使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课文后来讲,有一位教师的评价语言就非常富有变化,充满表现力和感召力:“读得真不错!你的英语发音非常地道!”“你的英语发音带有美国音!”“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和录音带的一样棒!”……
  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评价方式
  
  新课标的实施,各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在鼓励、引导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的同时,也要让教师的评价闪现出智慧的光芒。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1.鉴赏性评价
  我曾在一本资料中看到对姚竹青老师的介绍:他的作文评语以其个性化、人文化的特点,深入人心。其中就不乏对学生作文优点的欣赏,如:“你出手不凡,想不到你竟然写得如此情趣盎然;语言美极了,谢谢你使我有幸读到了这样美妙精巧的文章;此文寓意深长,值得反复吟咏。”读到这样充满赞美和肯定且极富人情味的评语,我们可以想像作为学生那幸福高兴的表情和成功的愉悦感。
  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赞美语言,不仅是对已经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极大鼓舞,也会激发其他学生思想的火花。
  2.引导性评价
  为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都应力求在课堂上建立一种和谐、愉悦、轻松的民主教学氛围,于是延迟评判原则逐渐被引入课堂。但是,延迟评判并不等于不评判,更不能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而故意含糊其辞,混淆是非。如果对学生得出的错误结论不加以匡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这样学生就会误以为得到了教师的默认,“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为害不浅。笔者在教学的尝试中认识到,对于学生的一些片面的、偏激的、甚至错误的观点和看法,宜给予引导性评价。
  课堂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回答往往纷繁复杂,教师的评价也应该风格各异。如可以对学生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的回答太妙了。”对小组可以进行这样的评价:“你们真是一群智多星。瞧,再困难的题目也难不倒你们!”甚至用电视上的一些俏皮话评价:“你们真是太有才了!”也可以对不完善的回答这样评价:“你能想到这一点,连老师都没有注意到,但是这里是另外一种意思、用法。”可以用掌声鼓励、记录加分……总之要使课堂评价走出单一性、模糊性的怪圈,走向多元化和艺术化,成为激发学生智慧火花的有效手段。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评价不应拘于一种形式,而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不能千篇一律,教师应全身心地投入,技巧性、艺术性地评价学生,使学生如沐春风,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
  
  四、课堂评价注意事项
  
  不管是何种方式的课堂评价,都应该做到真诚、中肯、到位、公正无私,尽量多使用鼓励性评价。另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要动情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也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知,无论什么样的评价都必须动情。
  当学生字迹工整时,教师除给他“A”外,再加上一句:“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wonderful!”当平时胆怯的孩子能站起来大声发言时,教师除了给他灿烂的笑脸外,还应鼓励他说:“I’m really happy that you did very well.”这样,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教师的语言、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2.评价要有针对性
  教师给学生及时、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对学生起到及时强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机应变的语言机智。如在教“定语从句”这一内容时,有位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后说:“我在这里找到了一句定语从句‘This is the bag they need’。”对于一个刚刚接触新语法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个非常难得的准确判断。如果教师只是轻描淡写地、例行公事似地、像表扬其他提普通问题的学生那样的说“你真棒”,显然没有把这个学生学习时动了脑筋的优点挖掘出来,评价的针对性明显不强,也就收不到好的效果。但如果教师此时这样说:“你太厉害了,看得出你在自学时读得很仔细,思考得很深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本人对高质量学习的持续追求,同时也可激发其他学生养成读书爱动脑筋、爱钻研的好习惯。
  3.评价要具体
  我们在评价一个学生时,就要让他知道教师在评价他什么。这样,他才能感到自己确实应该得到表扬,自己是因为某个方面进步或突出了,才得到了教师的表扬,或者自己哪一方面还存在问题,还须努力。其他学生,也比较容易产生同感。比如有时我们可以这样评价学生:“今天你的作业写得非常好!其中这个句子写得很地道!”“你这次的测验比上次进步了很多!”……
  4.方式因人而异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我们要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质才能,帮助学生拥有自尊和自信。因此,对待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评价学生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语言表扬(又分书面与口语两种),可以用肢體语言表扬,可以轻描淡写地表扬,也可以郑重其事地表扬……
  例如,有些学生爱面子,自尊心强,教师应多用贴切的评价语言激趣;性格内向的学生,敏感性高,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应该经常用赞许的口气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避免刺激性的语言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优秀学生可多用掌声代替语言。
  当然,课堂上评价学生,一个眼神,一个暗示,一个会意的微笑,走过去摸摸他的头,照样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5.主体多元、互动
  传统的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提倡的是多元化主体,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提倡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
  例如,在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先问别的学生:“How is her answer?”然后教师可问刚才回答问题的那个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answer?”
  另外,在评价中还要注意三忌:
  一忌夸大。夸大的评价既伤到被评价学生的自尊,也使其他学生对评价失去感觉,尤其是正面的评价。
  二忌重复。重复的评价使学生感觉评价不真诚,觉得教师是在敷衍,也使评价失去本身的意义。而且,单调的评价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忌厚此薄彼。在评价学生时若出现厚此薄彼会使学生拒绝接受评价,师生关系、课堂气氛、思维动力均受到抑制。
  当然,鼓励不是要一味地说好,而是应肯定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性格,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优势有所认识。因为人的潜能是多元的,主动评价学生时应能发现学生的强项潜能,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起自信,注意对学生健康的情感,因此针对价值观的鼓励性评价是十分重要的。这种鼓励的作用十分巨大,能使他们更自信、更坚定、更乐观地面对生活。在评价过程中,应不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总之,当教师评价学生、学生和学生互评或学生本人自评时,无论成绩是优、良或中,效果都是非同一般的:学生喜欢听老师和同学描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的过程,因为这样做学生能感到他们的价值和学习责任。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同学和老师要表示出对他们的信心,具体分析他们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师——学生和学生——学生间的交流过程就是相互认识、重新认识自我和他人的过程,这样,通过评价,学生学会了咨询,学会发现和改进自己的不足,学会评价自己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各位同仁们,让我们舍去“廉价”的评价,给每位学生以个性的鼓励,让每一位学生“人在语言中渐渐长大,心在语言中慢慢享受”,使评价真正发挥其激励的作用,流光溢彩。
其他文献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六大基本理念,在这些新的教学理念里,要求教师教会学生与生活、与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并要求教师改变地理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做了一些探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地理教学,
一、巧设导语——激趣    有句名言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授课伊始,教师如能巧设引人入胜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因课而异,巧作安排,现举例如下:  1.歌曲导入法  大家知道,音乐本身就有一种无穷的魅力,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充满好奇的孩子们。恰当的引用歌曲导入,将使孩子们感情激荡,沉醉其中,更有利于学习。例如,教学《台阶》时,不妨先放一首崔京浩演唱的《父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首要渠道和有力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从小就逐步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是思想教育的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激发民族自
【摘 要】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欣赏者。赏识学生的细微进步和小小闪光点,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和实现历史的教学功能。  【关键词】 赏识教育 历史教学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交互式学生和教师交流会上,我作为高二历史教师代表与高三历史课代表们进行了沟通,其中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学生希望老师对他们多些表扬和鼓励
文艺批评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提高鉴赏能力和艺术趣味。不管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甚至是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都离不开文艺批评的宏观指导。因此,教师和学生应该了解一些关于文艺批评的理论。    一、美学观点包含政治观点和艺术标准    所谓美学观点,就是要求评论文艺作品注意艺术的审美特性,遵循艺术反映现实的特殊规律,对作品作具体的艺术分析,把艺术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的,而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班级教师与学生集体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而琐碎的工作,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需要满怀热情持之以恒。当然,要进行有效的教育,培养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还要讲究方法。    一、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制定班级奋斗目标    在
【摘要】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人文情怀,倡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它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  【关键词】角色转变 课堂氛围 教学手段 学生参与 学会学习    笔者认为要确保历史教学最大限度地“活”起来,关键在于做到以下五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加强和提高音乐课组织教学中的德育,为教师的教,创造良好的课堂教育教学秩序,为学生的学,营造和谐进取的良好课堂氛围。  【关键词】音乐课 教学 德育    凡在中学长期进行教育教学者,在课堂里时常都会看到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坐卧不宁、游手好闲和心神不定的学生,这些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往往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且一问三不知。面对此情此景,教者将如何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就此谈谈本
“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生动地说明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将市场的调节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下面,笔者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等角度来谈谈对宏观调控的理性思考。  【经济生活角度】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是一个多层面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而“听”与“唱”则是这多层面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唱”与“听”是相辅相成的。在高中音乐欣赏中既要重视学生的鉴赏,更应注重教师的范唱和学生的歌唱体验。  一、教师的范唱  音乐教师范唱的好坏,取决于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做好范唱,既是对教师的基本功的检验,也是对教师的一种鞭策,同时对学生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课本里很多音乐作品首次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