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分析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zhenzhuo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石化企业职业生涯
  应具备的能力及职业需求分析,提出高职高专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准职业能力,为使学生将来成为合格的石化企业接班人奠定基础。
  关键词:石化专业 能力 阶段
  当前,我国的石化企业与相对应的高职教育有很严重的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职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满足不了石化企业的期望,国内约200家高职高专院校也纷纷进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研讨、改革和建设,争取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一、石化从业人员结构现状
  目前最为突出的矛盾是从业人员总体素质难以满足整个石化行业发展的需要。石化企业生产员工占总体员工比例约80%,而真正参与一线生产小班的员工又占生产员工的80%,说明决定石化企业生产水平的人群正是这占总体石化员工约60%以上的一线生产操作者。西南区和西北区的石化企业矛盾更为凸显。
  二、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与石化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在德国,职业教育是企业按其要求去制定职业学校的教育计划。 在我国仍有部分职业教育混同于普教,办成了“二等”大学,培养出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职教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态度为导向。
  三、石化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一)复合型技能
  石化企业一线员工以具备高职教育经历为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一专多能、一岗多能,而且还要有自主获取知识、可持续发展、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并能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二)注重品行
  企业很看重员工的技能,应当具备勇于承担、恪尽职守、吃苦耐劳等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和产品质量意识。有能力但心态不好、适应不了环境的聪明人,不如愿意学习,踏踏实实做事的平常人。
  (三)潜能开发与创新
  现代石化企业较重视员工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单纯以资历和经验作为评定人才的标准。企业在劳动安全、敬业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职工有较高的要求。另外企业还需要班、组长等基层管理人员,特别在一些中小企業,职教毕业生就有可能承担重要技术岗位工作。
  四、石化员工职业生涯阶段
  (一)入厂安全培训阶段
  企业通过厂级、车间级和班组级安全培训,使新入厂毕业生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意义、任务和重要性,懂得劳动保护、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
  (二)学岗、顶岗、转岗阶段
  此阶段主要培养员工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承担、恪尽职守、吃苦耐劳精神。主副操提高其预判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配合意识。同时转岗需要员工有归零心态,谦虚、好学。
  (三)班组长阶段
  基层领导和管理者更需要有沟通、组织、领导才能,要诚信做人树立威信,能受到班组成员的信任,在熟悉生产过程的前提下有较强的冷静思考和决断能力。
  五、职业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模式
  (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以将来就业岗位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进行解构和重构,构建较为实用性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其目的是为将来胜任职业工作岗位作专业知识的储备。
  (二)专业课程开发
  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应以企业工作调研为起点,以电话网络咨询、企业研讨、教师下场锻炼等多种形式确定岗位工作内容,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化处理,生成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课程,做到覆盖将来工作岗位涉及的知识点,宽度深度适中,课程之间要有良好的衔接,且不可重叠。
  (三)教学方式
  专业教师应有企业工作经历,能熟练地将理论教授、实体操作和仿真实训融为一体。教学采用角色扮演、仿真操作、工作任务驱动、引导思维等多种方式;授课地点可以是专业专用教室,或是实训现场,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石化企业的准员工。
  总之,以石化员工的职业能力分析为起点,对高职高专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与重构,对课程实施的模式探讨和教学方式的研究,将会使石化专业学生具有企业所期望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使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得以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敏,于葵.关于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127-128.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于祖文,谭维奇,张鹏顺.关于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
  作者简介:
  杨金尧(1985- ),男,河北承德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化学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石油加工生产工艺的教学和研
  究工作。
  (责编 张亚欣)
其他文献
经教育部社科司同意,全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于2006年1月至4月开展了第三届评优活动,本刊从1000多种学报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本刊特色栏目“现当代诗学研究”
摘要: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近年  来,由于农村发展的特殊情况,我校学生大多数属于留守学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学生数目的减少,学生心理变化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本文介绍自2010至2014年我校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结果,我们从中发现一些问题,找到一些办法,尽可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条更为良好的发展方向。笔者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希望能够为全国类似的地区教育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社会实践 农
物理学科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系统性,而中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理解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避免枯燥而机械的知识讲述,而是将知识寓于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与场景之中,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的特点,这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特点,更能激起学生对物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地探索真理,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
笔者在一次维修中。偶然发现燃油压力表的接头与空调压力测试表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互换。一辆三星道奇SX6510MPV,在行驶1h后就会出现加速无力并且最终熄火的故障,若等待半
上星期,我们进行了一次自测考试,用的是襄阳五中出的稳派试卷。作文题是一个给材料命题作文。要求以“逃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我带的一个理科生交试卷的时候特意
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都得到一定的提升,对直观的图形和具体要求理解更为准确。刚刚步入初中,学生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但对正负数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到位,许多学生对它的概念理解容易形成知识遗忘和误区。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生动、高效的课堂打下了坚实基础。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由浅到深、由感性升华到理性,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相交流,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形式贯穿
故障现象:一辆2009年款北京现代途胜2.0LSUV商品车,起动着车后,仪表中的蓄电池指示灯长亮不熄,而发动机的起动和运转都很正常。而且,驻车制动手柄放下后,仪表中的驻车制动指示灯也不
一辆2003年产路虎揽胜越野车,搭载4.4LV8发动机,匹配ZF公司生产的5HP24A型5前速手/自一体式四轮驱动自动变速器。该车为某汽车修理厂送来的故障车,所以并不是用户直接描述的故障。
车辆的制动性能是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中重要的检测项目,制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做好车辆的制动性能检测尤其重要。根据2006年8月出台的《机动车维修管理办
2009年,海拉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将为中国汽车售后市场全面提供贝洱海拉服务公司(Behr hella Service)的汽车空调及发动机冷却系统(以下简称汽车温控系统)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