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h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的运用现代微课技术手段,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能把繁琐的知识转化的简单易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理念上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实现突破,在学生学习上很好的运用,在教材的挖掘上释放教材的潜能,能够系统的学习数学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微课技术;初中数学;应用
  一、利用微课创设动态图像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传统的教学,遇到抽象的概念,教师就反反复复地讲述,有的时候越讲述学生越听得糊涂。如果利用微课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形象具体的知识,那样学生更容易理解。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重难点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例如,利用微课,轻轻点击鼠标画出各种正多面体,然后对画出的图形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一边操作一边观察,平移时图形会怎么变化,旋转时怎么变化,缩放时怎么变化,分割图形时它又会怎么变化,取截面时图形怎么变化,在电脑上一一显示出来,学生看得清清楚楚;微课还可以把图形的表面展开后,观察图形怎么变化,把立体的多边形放到平面上看,会是什么样的等,如果拿实物进行演示,那可是比登天还难。数学的学习,往往是数和形的结合,通过数的变化看形的变化,通过形的变化看数的变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平移、旋转、分割、缩放、截取、展开等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也是数的一个变化。再比如,学习三角形的三个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以前的做法都是教师在黑板上边画图演示,学生在下面观察理解,空间感强的学生能理解透,空间感不好的学生如听神话,听的稀里糊涂。假如利用微课,在电脑上演示,画一个三角形,利用菜单命令,三条角平分线瞬間就能画出来,然后观察,三条角平分线总是相交于一点,教师可以随意拖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让其形状发生不同的变化,然后在观察角平分线的变化,不管怎么三角形怎么变化,三条角平分线总是相交于一点。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师也无须反反复复的讲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1.课前教学
  微课可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前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对课堂教学主题的把握,使得学生可以积极结合新旧知识点进行思考,从而发挥自身思维能动性,达成教学高效化目标。比如人教版九年级解直三角形应用教学,教师可适当布置一些练习强化学生新旧知识点。例子测量松树AB的高度,如有一个人站在举例松树15米的E处,测得仰角度数∠ACD=52°,并且已知人的高度是1.72米,求树的高度有多少米?通过此类微课练习,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很快投入学习状态,加强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应用正弦及余弦解直角三角形,甚至可以创新思维使用正切和余切来解直角三角形。教师把控教学节奏,使得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引导来逐步深入数学问题情境,促使新旧知识点结合深化,使得思维得到有效拓展,避免传统模式思想僵化的弊端。因此,微课在课前教学以问题形式为主。
  2.课中教学
  微课可应用于初中数学课中教学中,引入知识点讲解,使得学生对于教学目标明确,并充实自身数学知识深度。课堂中微课教学有别于课前的问题形式微课,而是以知识点引入讲解为主。教师要适当利用微课资源辅助手段进行知识详细讲解,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详细剖析而加强对数学定理、概念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微课设计要具备针对性,使得教学内容知识点集中,加强教学主题的明确性。比如人教版教学锐角三角函数,教师可将知识点正弦、余弦、正切概念分为三个微课视频,引导知识讲解,使得学生可以正确地用siaA、cosA、tanA去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并且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做到根据这些值回馈对应的锐角度数。在课堂教学微课中,教师要注意把控教学讲解节奏,并适度给予学生留白的空间与时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概括的思维能力。因此,微课在课中教学以知识讲解为主。
  3.课后教学
  微课可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后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巩固教学知识点,延展数学知识广度与深度。教师可适当布置一些巩固习题、开放习题、拓展习题并拷贝给学生,促使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适当的习题微课可以加快学生对新旧知识点的巩固记忆,使得学生通过习题来加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促使自身学业能力有所提升。比如人教版三角函数教学,教师可布置开放式习题,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进行探究活动,促使学生之间达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学生之间思想可以共通有无,互相弥补自身思想局限,促使学生创新意识与数学思维得到加强,从而加强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微课在课后教学以习题巩固为主。
  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通过课前问题创设微课、课中知识讲解微课、课后习题巩固微课三方面进行开展,促使数学教学实现高效化目标。
  参考文献:
  [1]孙丽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李丽颖,许晖.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61-63.
  [3]肖天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2014,04
  [4]赵永.初中数学思想方法在拉萨市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藏大学,2014.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郡芙蓉中学410000 )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激励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要善于开发与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让学生进行丰富、活泼的有效性练笔,从而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程资源;习作资源;开发利用  丁有宽老师曾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小练笔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阅读教学应充分利用小练笔这一独特的形式,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一篇好的练笔
摘要:《中庸》开篇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三句是一脉相承的,乃是《中庸》全书的总纲要,而中间‘率性之谓道’一句为承接上下两句的枢纽。这三句讲人的秉性是上天赋予的,即宇宙万物的性,都是自然而然有的,此即天性;此天性中有其自然之理。“率性之谓道”是说遵循人性之天赋自然,合于当然的规范,无过不及,这就是人生的当行之路。“修道之谓教”是指圣人教化众人本来就是遵循人性以修明人道。虽然
摘要:数形结合思想是中学到高等数学解题中极其重要的解题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解析几何题的法宝, 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起着关键作用。数形结合思想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中、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本文中
摘要:中華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书法就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在我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书法是人类文明的财富,是历史文化的结晶,是基础教育的依靠。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笔记本等先进技术的普及,很多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中小学教育课程中注重书法教育,提升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为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提升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语文课程中,将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摘要: 高中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并以教材为基础开拓自身的学习、研究视野。为此,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在政治课堂及平时接触到的经济学知识,立足于历史及现实,试阐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及区别。  关键词: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经济理论 ;全球化  在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中,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均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应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并结合一
摘要: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師,现在文笔枯涩,表达常辞不达意,对语言的驾驭与应用感到捉襟见肘,面对学生已经没有了优势。为什么如此?静下心来回想工作以来的历程,答案立即浮出水面——这些年笔者很少坐下来翻阅曾经钟爱的溢满墨香的书页。缺少积累、缺乏思考、缺失领悟,渐渐地自己的硬盘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便与理想中的儒雅、从容、大气的自己越来越远,倒是越来越像一名工匠,其后果是学生对自己的崇拜渐渐少了,对
摘要:人的差异性,决定着每个学生对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更影响着学生面对学习态度的不一致。这也导致教育的差异性。语文作为各基础学科中的基础,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一体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当为每个能力高低不一的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语文的机会。  关键词:多元化阅读;简单、快乐作文;激趣;喜爱语文  不可否认人的天性有高低之分。人的差异性,决定着每个学生对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更影响着学
摘要:本文针对数学教学应回归生活展开探究,希望能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生活;数学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26  每个人的学习生涯都少不了数学这门课,但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数学却似乎是数学家们在演算纸上花费心思展开的一场智力游戏,对普通人来说则显得有些高深甚至遥不可及。于是,数学一度几乎成为枯燥乏味
摘要:在九年级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并且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政治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政治素质的形成起到极大的引导作用,对其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树立也有很大影响。所以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学习能力教育放在首位,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还能利用政治分析能力分析问题与生活中的热点现象,在为中考助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那么教师要做的就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其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1]。在新课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发展,培养自主性,让学生能够以一种求知欲望特别强烈的状态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2]。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习自主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自主性;小学数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