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也进行着不断地改革.如今的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去探究学习中的难点、重点.学生的自主学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探究意识则是自主学习中核心的内容,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成为当今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而物理学是一门非常需要探究意识的学科,物理学需要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并且通过不断的实验去学习并且吸收新知识.
  1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的质疑能力尤为重要.质疑就是学生在学习遇到难题难点或者学习中的疑惑时,敢于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去思考它并且想办法去解决这个疑惑.初中物理学科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难学习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难点和疑点,于是就需要学生的质疑能力,只有敢于质疑,才能熟练掌握新的知识.然而质疑不是随便的提出疑惑,而是要挖掘有深度、有内涵的问题,是对物理规律的发现、对物理新技巧的创新.如何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而物理实验则是一个很适合的途径,通过物理实验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质疑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内能的变化规律”和“热能和功”的时候,在教学方案里面有一个演示实验:在实验中,有一个厚的玻璃筒,在玻璃筒里有一些易燃物品,这时候用活塞压缩玻璃筒里面的空气,这时候玻璃筒内的易燃物品自己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经过压缩,玻璃筒中的空气内能得到了增加,从而玻璃筒里的温度上升了,当温度达到燃点时,易燃物品就自己燃烧起来了.学生往往很容易被这个有趣的物理实验所吸引,因此实验过后很多学生都会提出疑惑:这个物理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玻璃筒内部的温度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玻璃筒内的温度变化了?还有这个实验的实际运用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都是具有创新思想的问题,是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上就可以帮助学生去锻炼自己的质疑能力.比如,在“玻璃筒内的温度是否变化”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来帮助学生.教师可以改变一下原本教学方案的实验方法,不直接在玻璃筒里放入易燃物品,而是直接用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然后让学生观察玻璃筒内的空气内能是否增加了.空气的内能当然是无法用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因此,学生就会心存疑惑,怎么能看得到空气内能是否增加了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证明玻璃筒内的空气内能变化了.然后学生就可以展开讨论,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当学生自己思考过后,经过不断的尝试之后,教师再把易燃物品放进玻璃筒的方案提出来,这样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对其的理解也越来越透彻.同时又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热爱质疑.
  2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物理是充满想象的学科,只有不断地发挥想象去创新,才可以发现新的物理知识,熟练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中较为重要的知识,而原子的学习就需要运用到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去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这一物理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这一知识点时,需要向学生讲解α粒子撞击氮核的实验.众所周知,α粒子撞击氮核后会形成一种新物质,那就是质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学生提出两种预想的实验结果:(1)α粒子在撞击氮核的时候直接穿过了氮核;(2)α粒子在撞击氮核后,被氮核吸收然后变成一个新核,最后分裂出质子.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去猜想这两个预想的实验结果哪个是正确的.学生因为缺少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所以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第一种预想结果,即α粒子撞击氮核后会穿过氮核.因此,在学生经过了充分的猜想、思考过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的答案,向学生呈现实验的真实照片,让学生发现α粒子撞击氮核后出现的三条轨迹线.这样,学生就能完全吸收这一个知识点,加深对α粒子撞击氮核实验的理解,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利用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是最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之一,物理实验则是最主要的方法.在物理实验中,最考验学生创新能力的就是设计型的实验,就是需要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去设计一个物理实验,然后证实自己的猜想或者得出正确的结果.设计实验就需要学生考虑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步骤、实验的过程、实验的分析方法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学生去思考,从各种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去引入实验之中.教师在其中只是担任一个辅助的角色,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对于实验方案的选择、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最后数据的总结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设计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实验是否成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总结后再给予正确的指导.
  例如,教师在教到“重力加速度”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值.重力加速度的值在测量中的误差还是挺大的,每个学生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可能都不一样,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让学生相互讨论,探索产生误差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让学生可以发散他们的思维,充分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再如某初中物理课中,老师要对学生们讲解如何利用工具对物理的电性进行测量.该校老师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学生们知识的获取量,采用物理小实验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学.首先,该校老师要求学生们自制验电器.由于该教学实验正值初冬,老师为了方便学生们寻找实验材料,要求学生们首先找一个玻璃瓶,并将其清洁后晾干.然后在实验时将一根拉直的曲别针从瓶塞中穿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曲别针穿入瓶塞前,要将其两端尖锐的部分磨圆.以保证其达到最佳的测量效果.在曲别针穿入瓶塞后,将其一端弯曲成一个小圆圈,而另一端弯曲成直角.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铝纸剪成一个4×0.6厘米的条形状,将其对折后放置到直角弯曲的一边,就制成了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学生们通过利用自己制作的验电器对物体的带电量进行实验,得出了不同物体带电量不同的结论,使学生们不仅能够快速掌握物理科学知识,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通过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物理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适应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其他文献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研究对象或两个系统在某些属性上类似而推出其他属性也类似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形式.类比法的一般模式为:A对象具有属性a、b、c、d,B对象具有属性a′、b′、c′,其中a、b、c与a′、b′、c′相同或相似,所以研究对象B可能具有属性d′,且d′与d相同或相似.类比对象间共有的属性越多,则类比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同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具
期刊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人才也有了新的要求,需要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学生时期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一生的思维发展、学习习惯、实践创新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学习情境”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融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利用故事式、问题式、探究式、媒体式和生活式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合运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问题式的学习
物理概念是高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是通往物理世界的一把钥匙,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任务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只是简单的罗列概念,将教材上的概念定义读出来,而不是带着学生去推导,甚至有的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完全忽略概念教学,一读而过,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对此,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态度,正确认识物理概念的重要性,采用多种方式加强物理概
期刊
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是连接师生内心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提
初中物理课本中有一些经典题型,它们是各种试题的发源地,由它们可以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新题型,抓住根本,弄清原题的物理意义,那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所遇物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如,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有这样一道习题:  要测量一个阻值约为数百欧的电阻.能提供的器材有:干电池两节、学生用电压表(量程为0~3V 0~15V)、滑动变阻器(100 Ω 2 A)和电阻箱(0~9999 Ω 5 A),开关
高中物理学习是一个充满思维的过程,而思维的重点又往往是围绕问题解决来进行的,因此问题解决思维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问题解决思维往往是伴随着问题解决而进行的,一个问题得到成功的解决之后,学生收获的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而没有从问题解决思维的角度去思考.这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是有关系的,传统物理教学更强调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具体物理问题的解决,而作为一种思维,问题解决常
期刊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物理概念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不仅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特殊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还可以使学生取得思考并掌握探索问题的主动权.所以在教学中要尽可能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学生准确的形成,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各种概念.几年来,笔者借助物理概念教学,在提升学生的思维方面进行了一些探
安培定则在判断通电直导线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时十分便捷,除此之外,右手定则在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也有着重要应用.与右手定则对应的是左手定则,其主要应用在判断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方向上.对于初学者,学生往往不能厘清二者之间的差别,容易将它们弄混淆,以至于对后续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扰.  1 传统右手和左手的使用简介  左手定则主要用在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以及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的方
期刊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及创造能力,2001年秋季,我在99级计算机专业1班的《多煤体制作》课程中进行了“创造性学习”教学实验,并取得一定成效。一、“创造性”学习1.成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如图1所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潜在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通过教学再创造出新的“最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