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木雕双林寺韦陀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anie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佛教在我国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其中也衍生出了佛教专属的雕刻艺术。就目前佛教雕刻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千年古寺双林寺的韦陀像,其不仅是我国木雕工艺发展过程中木雕艺术水平的呈现,同样也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双林寺中的韦陀像,通过精妙的手法将静止雕像形象化、动态化,并通过丰富的色彩营造出极具特点的韵味。本文针对双林寺韦陀木雕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造型手法及蕴含的佛学思想。
  关键词:双林寺;木雕;韦陀;艺术内涵
  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寺,双林寺中存有近1600尊雕塑作品,且多数是自明代传承下来的,因此双林寺也被艺术界称之为“中华雕刻艺术宝库”。在这些丰富多彩的雕塑作品中,各种神态的天王、菩萨应有尽有,且大小不一,最大的有几丈高,最小的只有几尺高。
  双林寺是我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典型的中轴线三进结构,从南向北分别是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与娘娘殿[1]。作为双林寺中最为壮丽的建筑,大雄宝殿东西方向都设计了配殿,而千佛殿就坐落于大雄宝殿中的东边。千佛殿中现存雕塑500多尊,尤其以韦陀雕塑最为显著,因此也被相关学者称为中国韦陀雕像之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双林寺的雕刻水准。
  作为佛教中最负盛名的护法天神,韦陀菩萨在佛教代表了去邪祟,护佛法的意义,也是佛教中金刚护法中的代表人物。我国传统寺庙中的韦陀造型普遍是披荆挂帅的将军形象,有的手持金刚杵,有的用杵支地,也有的韦陀会双手合十。但这些与双林寺中的韦陀形象相对比会黯然失色,双林寺中的韦陀不仅造型雄伟,同时细节处理也十分到位,让人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文武双全,动态十足。双林寺中的木雕韦陀的特点可以从动态、神态、颜色及装饰四个特点来分析。
  一、动态视觉
  双林寺的韦陀造型不同于双手合十,手持降魔杵的韦陀造型,更加注重寓动于静、破静为动的视觉动态。雕像的左脚作为支撑点,从腰部作为出发点,让头部来带动整个上半身向右侧扭动,头部、颈部与胸部的扭动到整体结构的最大限度,进行呈现出一种十分浮夸的S型姿态,同时扭动的头部与胸腔部分的对比也形成了刚烈的空间感,不仅体现了人物体态的层次感,同时整体姿态犹如一张拉满的弓,让人更为直观的感受到韦陀的高大威猛。因此双林寺的韦陀造型通过充分动态的曲线,营造出了一种活灵活现的意境,加之配备了随风飘摇的飘带,也为整体造型增添了一种柔和的动感,通过刚猛与融合对比,让韦陀形象极具视觉冲击。全球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表示,人类的运动其本质就是一个姿势到另一个姿势的变化,因此在视角移动时,雕塑的各个肢体就是有序的姿势,继而可以让人直观的感到雕塑的动态[2]。双林寺中的韦陀造型就是利用这种概论及浮夸的雕刻技巧,更加注重人物的头部、躯干到脚蕴含着的强烈且矛盾的姿势,以此来实现“寓静于动”的意境。
  二、内在神韵
  我国传统的艺术理念就是注重意境上的美,因此双林寺的韦陀形象会加大对于内在神韵的刻画。南齐谢赫在“六法”中提出气韵生动,这也是我国古代对于艺术作品评价的核心指标。双林寺的木雕作品不仅是体块、动态还是色彩搭配都完全基于这一艺术审美标准,但同时也衍生出了专属的特色[3]。首先双林寺的韦陀木雕利用视觉动态来描绘人物的神韵,在把控人物神态的同时,更为细致的刻画人物的动态,将韦陀的姿态与衣物、盔甲和飘带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迎风而立的动感,最大程度上展现出韦陀的动势,彰显人物气宇轩昂的气势。其次,深入刻画人物的眼神来凸显整体韵味,双林寺的韦陀造型更加注重对其眼神的描绘,刻意的将瞳孔转向与头部活动相反的方向,通过这种反常的理念,将其融入并转折面部相反的面,跟随着头部、颈部、躯干及腰部的转动,形成一种冲击感强烈的曲线,让整个目标充满了运动气息[4]。利用细节吸引眼球,随着视线的移动,让人可以感受到整个木雕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气息,从细节到整体,再到合理的留白,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古代对于神韵的审美追求。
  三、注重线条
  线作为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中的核心因素,不论是在绘画、书法还是雕刻中都不可或缺。我国传统的雕塑不同于西方写实雕塑形式,对于线条的处理更加倾向于衣纹本身的物理性及合理性,同时更加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与神韵的呈现。双林寺的韦陀木雕的衣纹线条的深浅虚实中,可以发现古代雕刻家对于线条曲直、穿插等变化的重视,以此来表现衣服的纹理与骨骼肌肉的统一[5]。通过简单的线条来将人物的气势展现出来,强化人物的力量感,从而让人可以更为直观的感受到韦陀高大威猛的形象。其次双林寺韦陀造型的下半部分,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手法,双林寺韦陀上半部分挺直的线条与下半部分带有一定弧度的曲线形成了反差,在表现服装随风而动质感的同时,也将韦陀那种慈悲为怀展现的淋漓尽致。
  四、色彩搭配
  雙林寺的韦陀木雕是我国传统雕绘合一的代表作品,作为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双林寺韦陀的配色不仅丰富艳丽,同时也蕴含了浓烈的思想感情。双林寺雕塑的用色也显著的有别于其他寺观,不仅整体构思和谐且统一,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迎合了我国传统的审美标准。双林寺的韦陀用色选择了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颜料,呈现出一种华丽的视觉感受,其次通过冷暖色差及明暗变化来体现服装的背面及高光,描绘出人物的层间及立体感[6]。加之使用了肉色颜料修饰肌肤,给人一种惟妙惟肖的即视感。在双林寺的韦陀造型中,虽然找不到过于精雕细琢的地方,但色彩的运用上运用了大胆且夸张的概括,不仅表现了人物的张力,同时也遵循了佛教的审美标准,利用色彩的艺术张力,营造出极具特点、神韵的宗教人物形象。双林寺的韦陀造型加之艳丽的配色,更为直观的展现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总结
  佛教在我国流传千年,影响深远,因此也衍生出大量相关的艺术作品,其中以雕塑最为显著,雕塑从艺术角度来说是静态的,但却又拥有专属性质。双林寺中的韦陀形象被后人称之为中国传统雕塑之瑰宝,不仅代表了我国传统雕塑水准,同时也是木雕在我国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多元化表现,双林寺韦陀造型通过动态、神韵、线条及色彩,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宗教人物形象。因此千佛殿中的韦陀形象,可以让人从其整体姿态及色彩的搭配中感悟到佛家哲理,这也算我国古代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具备极高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韩琦.传统佛教造像神态动态与动势体现——浅析双林寺韦驮像及水陆庵24神将的雕塑艺术特色[J].美术文献,2018(05):15-17.
  [2]董慈红. 双林寺释迦殿佛传故事悬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孙月锋. 中国传统雕塑形态语言的意境表达探究[D].郑州大学,2015.
  [4]陈静. 从感官到心灵[D].中央美术学院,2014.
  [5]张恒翔.元明清时期宗教造像——元明清时期彩塑、石刻、木雕艺术欣赏[J].中国美术教育,2008(05):76-79.
  [6]刘冠峰. 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具体特征流变的思考[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徐俊杰 1980年生山西太原人,性别:男,山西省太原人,山西省工美木雕专业委员会委员。
其他文献
摘要:少儿通过参与美术活动,能够实现审美、动手、想象、思维等艺术能力的有效培养。而创新性应用综合材料,可以实现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性、趣味性的提升,有效改革与创新美术教育工作,同时,实现少儿多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进而推动其日后的全面、健康与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围绕少儿美术教育中创新性应用综合材料的策略予以详细分析,以求可提高美术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综合材料;少儿;美术教育;创新性应用
摘要:新課程标准改革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下,教育部门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初中历史是一门有厚度、有沉淀的综合性学科,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有效避免了历史知识的枯燥性,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而构建出基于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高效课堂。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打造趣味课堂
摘要:近年来,社会不断进步,教育行业不断改革,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都在创新。英语学科在初中生的学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思想下,初中生的英语课堂,仍然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新型学习理念,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手法,将课堂的主权交还到学生手中,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高。本文将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以读促写方法的优势进行简要论述。在此基础上,
摘要:本文从传播中国文化和提升学生素养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并且从跨文化教学、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教师水平和丰富课程内涵四个方面分析了基于培养文化自信导向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方法,希望能为相关教学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自信;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前言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都在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
摘要:在时代进步中教育事业也迎来更高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而中职院校的学生与其他普通高中学生存在明显差距,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兴趣低下,并且学习效率不佳。基于这样的学情,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加数学内容的丰富化,其中互助式教学法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们互帮互助,形成优劣势互补,提高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互助式教学;中职教育;
摘要:近年来,短视频的发展如火如茶,短视频的内容形式丰富,门槛低,这使得我们人人都可以是短视频的发布者和创作者,本文结合短视频创作分享一些短视频文案写作的思路和优秀案例。  关键词:短视频、文案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察觉,以前当我们遇到一些生活小疑问的时候,我们会打开手机百度,让我们来百度一下吧,而现在我们是不是更习惯于打开手机短视频平台,直接搜索相关的内容呢?在这些短视频平台中,我
摘要:词汇是语言表达以及书写表达所需词和固定短语的统称。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词汇的关键时期,怎样提高小学阶段语文词汇教学的效率,下文我们将进行多点的发掘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汇教学;多点发掘;研究  前言  小学是学习生字、词的启蒙阶段,在对课文教材以及课外读物的阅读中,会遇到很多的生字、词。尤其词语的重要性,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不了某些词汇的意思,对文章的大致意义也无法明确。在一句
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掰安瓿加药是每日频率最高的一项操作.掰安瓿时约有95%护理人员的手部曾受到过损伤,20%受损后的手部继发感染,直接损害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我科护士将检验科采血用的血标车容器"塑料离心管"用于掰安瓿,经临床3 000余次应用,无1名护士因掰安瓿而导致手部受损的发生,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机械生产模式逐渐在发生着重要的转变,目前已经从以往的生产模式转变为了自动化的机械制造生产模式,这样的转变形式不论是在扩张产业规模或是节约生产所需时间上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有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然而当前的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缺陷,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的过程当中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消耗与浪费,当前我国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还不够完善,相关技术也不够健全,还不能把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小学教学工作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相对来说小学生的年龄偏小,自身价值观尚未成熟,对于社会的认知有限,他们的德育建设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点。随着新课改步伐的深入发展,传统教学方式逐渐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急需转变模式,不能只是一味进行“填鸭式”教学工作,需要根据新程课改革的要求来进行改革与创新。新课改的小学语文教学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