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异同聚表达悟方法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88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两篇,其中翁卷的《乡村四月》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则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仔細分析两首古诗,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图:
  相同之处都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忙碌,但是两首诗表现的侧重点却不同。《乡村四月》不正面说人们忙,却说闲人很少,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种从容恬静与前两句景物描写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而《四时田园杂兴》虽然也描写了农村男女日夜劳碌紧张的劳动生活,但后两行诗却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情趣盎然。语言通俗浅显,文笔清新轻巧,灵动自然,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2008年笔者初次执教这两首古诗,与2017年再次执教这两首古诗,时隔近10年,教学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为什么要这样变呢?
  一、对古诗教学价值的再认识
  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由语言组成的文章,不是字词句的简单拼凑堆砌,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系统。古诗的语言极其凝练含蓄又生动形象。古诗中描写的事物、人物或景物,往往具有形象性和可感知性,都是用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写成的,是语言运用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好的材料。对比两次古诗教学,我进一步明确了,古诗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完成一般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同时还要体现古诗教学本身特有的价值,即古诗的语调、韵律、结构和遣词造句方面的特色,也就是古诗的本体性知识。
  二、 对古诗教学目标的再明确
  诗题:《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2008年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重点学习“蚕、桑、昼、耘”等生字。
  2.在两首古诗的对比研
  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感受江南农村初夏时节忙中有乐、其乐融融的景象,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3.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
  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2017年教学目标:
  1.有韵律地朗读两首古
  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反复诵读,感受诗中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繁忙的景象。通过比较,发现两首古诗的异同,初步学习不同的遣词造句方法对表情达意的不同作用。
  比较前后两次目标,其最大的差异就是,第二次制定的目标2不仅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更注重发现两位诗人遣词造句的方法对表情达意的不同作用。该目标符合以下几方面要求:
  第一,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二学段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我所理解的领悟内容,有三方面要求:一是根据注释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二是要了解古诗借助意象表现诗人的情感;三是学习古诗本身所特有的韵律、结构和遣词造句方面的特色。紧扣三方面要求适度适时地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整合。
  第二,符合教材本身的特点。文章开篇已经说明,两首诗有共同点,都是表现乡村生活的忙碌。但是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两位诗人遣词造句的方式是不同的。就拿“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两句诗来说。“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意思是刚刚结束了采桑叶喂蚕又紧接着去田里插秧。通过劳动的节奏快表达忙碌。“昼出耘田夜绩麻”的意思是白天出去除杂草,晚上回来还要纺纱织布。通过劳动时间长表达忙碌。虽然表达的效果相同,但是描写的角度是不同的。在该过程中可以有机引导学生学习“表
  达同一个意思可以从不同的
  角度”。
  第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诵读能力,能运用一定的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在诗歌学习策略上,学生能够独立地结合注释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起点是比较高的。在此基础上适度采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学习策略,加强遣词造句能力的学习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三、对古诗教学设计意图的再思考
  1.初步感知对比(如表
  1),整体把握诗意
  第一次执教只有比同,比同的确可以让学生建立起系统化、条理化的认知结构,但是我们也发现比同只停留在诗的表面,没有对诗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会;第二次执教在比同的基础上增加了比异,通过异同的比较,建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这样的设计主要鉴于两点思考:第一,每个诗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社会地位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诗词的风格也是不同的。如果只粗粗地了解相同之处,而没有真正把握诗人的风格特点,不算真正了解到诗歌的文化内涵。第二,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比较,对诗词中的信息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对两首诗有一个整体把握和理解。当然,在比异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差异,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下,引导学生全面而有深度地学习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2.重点诗句对比,学习表达方式
  在求同比异的基本思路指导下,第二次执教,在原来只对重点诗句内涵加以理解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思考和设计。
  句1: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008年教学设计:
  你从哪两行诗中读出人们的忙碌?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
  师:才结束了一件事紧接着又去做另一件事,真的是非常忙碌。   2017年教学设计:
  你从哪两行诗中读出人们很忙碌?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
  师:才结束了一件事连歇都顾不上紧接着去做另一件事,人们就是这样接二连三,一刻不停地劳作着。这里是通过写劳动的——节奏快说明人们的忙碌。
  句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008年教学设计:
  乡村的人们还在忙些什么?(农事多)
  你还从哪儿看出人们很忙?(时间紧)
  除了农事多、时间紧之外,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人们的忙碌?(从事农事的人多)
  2017年教学设计:
  你又是从哪儿感受到这份忙碌的呢?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
  师:农家儿女可是起早贪黑地在辛勤劳作啊!
  在这首诗中,“儿女”并不是指现在的儿子和女儿,这里的“儿女”指的是年轻人。“各当家”也不是当家做主的意思,指的是各有各的本领。(出示资料)请你根据注释再说说这幅忙碌的场景图。
  生:……
  师:农家儿女们是夜以继日、
  不分昼夜地忙碌着。在这里范成大是通过人们干活——时间长写出来的。
  师小结:两首诗都写了村民们的忙碌,一首是通过干活节奏快表示忙碌,一首是通过干活时间长表示忙碌,描写的角度不同。这是两首诗“同中有异”的地方。(板书:同中有异)
  古典诗词讲究遣词造句,甚至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作者力求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自己情感的词句。赏析古典诗词,离不开对词句的揣摩。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逐步探索语言文字的表达规律。
  前后两次设计虽然都紧扣忙碌,但第一次的目标指向只停留在理解诗意的层面,以求同为主。第二次的目标则不仅指向理解忙碌,还引导学生学习诗人如何遣词造句。如第一首诗引导学生明白诗人是通过写劳动的节奏快说明人们的忙碌;第二首诗则是通过写劳动的时间长体现人们的忙碌。在求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两位诗人虽然都是描写忙碌,但是描写的角度是不同的。
  3.情感体验对比,提升内化
  认知
  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思想、特定的心境和特定的情感,感悟诗歌语言的优美与张力。
  在教学这两首古诗时,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前后还是有比较大的改变的。
  2008年教学设计:
  师:村民们各有各的活,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一边忙一边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生:……
  师:虽然忙,心里却是快乐的。这就是“忙中有乐,乐在其中”。
  2017年教学设计:
  感受“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表情达意的作用:
  ①让我们好好读读这两首诗
  中独有的写景诗句,一边读,一边想象一下,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
  ②在这样的景致中劳动,你有
  什么感受呢?
  生:……
  ③小结:是啊,能在这样的景致中劳动,农人们少了一份紧张,多了一份从容与淡定,也多了一份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生齐声朗读,感受美好和谐的田园生活。
  感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表情达意的作用:
  ①第二首诗选取了农村生活中最常见但是又非常有特色的童孙种瓜这个细节进行描写。读读最后两行,并根据注释说说大概的意思。
  生:……
  ②全诗28个字,诗人为什么要用一半的笔墨来写这些学种瓜的童孙呢?请你想象一下,诗人会看到哪些有趣的画面呢?
  生:……
  ③小结:这首诗写了孩子们学种瓜时天真可爱又顽皮的样子,使紧张忙碌的乡村四月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情趣!
  每一首古诗都抒发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学生体验诗歌情感,必须与文本对话,进入诗歌情境,并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然后以自己的感觉去揣摩作品的情感。第一次执教,在两首古诗学完之后引导学生体验“忙中有乐,乐在其中”的情感,实现大一统的情感归属。但是在第二次执教时,则尊重学生多元的、独特的体验:第一首,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感悟到的是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和谐;第二首,学生通過想象童孙学种瓜时的有趣场景,置身情境之中,头脑中的表象被激活,联系自己生活中的有趣场景,更好地体验到了作品中浓浓的生活情趣。
  前后两次执教古诗,因为对教学价值、教学目标、设计意图有了重新的认识,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策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掌握了对比鉴赏古诗的方法,让古诗课上出了宽度,上出了深度,上出了效度。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2014年9月20日,笔者随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运河名师考察团”出访芬兰,探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期间不仅聆听了芬兰坦佩雷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对芬兰教育的深度解读,更实地走访了几所代表性的学校,进入课堂与芬兰的一线教师和学生亲密接触。在亲切友好高频的交流与互动中,笔者得以管中窥豹地了解到芬兰教育与其传统文化的相辅相成、芬兰教育的全纳特色以及芬兰教师队伍的建设  之道。  ——作者手记  “在芬兰,
本课生字  要认的字:影 前 后 黑 狗 左 右 它 好 朋 友  要写的字:在 后 我 好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  1. 读课题,学习生字“影”。读准字音,提示学生“影”字是后鼻音。理解“影”的形义,先引出“京”的金文“”,像高台上的层楼,再在“京”的顶上加上“日”(太阳)变成“”,像太阳映照在楼台上,再加表示光线的“彡”(shān)成“影”,表示光线照射在建于高台上的楼阁。由于
这天,我参加一个评审会,快结束时,一名教师走到我身边,用低沉的语调说:“请您帮我一个忙,行吗?”哟,这不就是李利会老师嘛!听着她的声音,看着她的样子,脑海里浮现出二三十年前那个腼腆小女孩的形象。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和几名教师带着十几位小学生去成都市实验小学参加第一届“巴金杯”作文赛。那次,获奖者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六年级学生,我稍有点诧异。当她的辅导老师把她带到我的面前时,她羞怯怯的,但眼睛里却
词语复习即对本册出现的词语形式、词语类别、近义词区别、词的语境义把握等进行知识梳理和重新建构。从教师的角度看,词语复习就是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词语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建构,在梳理与建构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从而使知识有效迁移为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复习,能够让自己对词语的积累、迁移、运用等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从而形成更高的语文素养,培养更高的学习能力。整个复习过程要历经知识的重新组合
一、读词组,发现用词的准确  师:这组词,谁来念?(课件出示:郊外、景色、异常美丽)  (生读)  师:你读得很熟练,不过你看,(师范读)词语和词语之间应该空那么一点点。咱们读的时候词和词之间空一点,会吗?  (生读,有停顿。)  师:有进步!“郊”“景”,同学们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不稀奇。可是“异”,在生活中并不常见,你怎么认识的?  (生沉默)  师:你在哪个词或诗句里见过?  生:君自故乡
所谓“主问题教学”,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一节课围绕一个开放、有深度的主问题,以一两条主线带动全文,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呈现主线明晰,板块推进,高效等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主问题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与改进,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主问题教学”应向整本书阅读、习作教学延伸  “主问题教学”不应只停留于阅读教学,而应四面开花,向整本
文本解读  统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安排了五个板块。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6个数量词短语,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常用的数量词语识字。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找一找,连一连”,选取了一部分字母,大小写对照,复习巩固《语文园地一》学过的《字母表》,为第三单元音序查字法的学习打基础;二是“读一读,想一想”,归类出示带有“日”和“寸”两个部件的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中相同的部件,知道
文本解读  本单元为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二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由于本文是该单元首篇精读课文,除了发挥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开好头、起好步的重要作用外,还具有其他单元精读课文不同的功能定位。统编本教材在习作单元的编排上大都按照“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的体例进行。在此格局下,精读课文的学习必须要让学生经历指向写作的阅读,其
“对比”是一种阅读策略,有两种方式:一是类文对比,即相似的、同类的几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另一种是文内对比,即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段落、技巧进行对比。“质问作者”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它能够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寻找作者意图、表达清晰度及组织思路上。笔者两次执教《理想的风筝》,从“对比阅读”走向“质问作者”,从“学习阅读”走向“在阅读中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让思维看得见。  一教对比入手  《理想的风
复述指个体通过言语重复识记过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它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是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复述能力其实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既能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反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复述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课标中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