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物实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_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说的本质是什么?小说与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小说是以叫小说?小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小说的定义。
  由小说的定义可知,小说有四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
  由小说的体裁可知,小说是一种文学。那么,什么叫文学呢?文学就是要具有文学性。所谓的文学性,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什么叫做“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简言之,就是“真实的虚构”。比如孙悟空。孙悟空是什么?孙悟空是石猴。大千世界中,有石头,有猴子,就是没有石猴。所以,石猴既是真的,又是假的,是作者吴承恩先生真实地虚构出来的。如此,孙悟空既有石头的硬气,又有猴子的灵气。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的。那么,我们就先从小说的人物塑造说起。
  小说中的人物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作家“真实地虚构”出来的人物。
  一、人物塑造: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秋祭
  文/刘建超
  (1)“小戏妃”是红酒小说里的人士,红酒写小小说,故事都以相思镇为背景。(借小说里的“小戏妃”引出本文要写的“小贱妃”,由虚到实,实中有虚——起笔很妙,妙不可言。)
  (2)当年,相思古镇有个唱青衣的女演员,演皇妃爱由着本身的性子,她忘了本身是身穿日月龙凤衫的金枝玉叶,只要一进场,手端玉带侧身站定,就冲观众丢媚眼儿,师姐给她起了个绰号“小贱妃”。“小贱妃”的戏非常出彩,观众喜爱。县里的一个头头儿想对“小贱妃”非礼,岂料“小贱妃”戏里戏外两样人,义正词严地拒绝,全没了往日的妖媚。(介绍“小贱妃”的形和神:“妖媚”为形,“有气节”为神——为下文作者寻找“小贱妃”的原型做铺垫。)
  (3)我赞叹红酒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很想见识一下“小贱妃”的原型。红酒认为我的想法可笑,那“小贱妃”是把舅舅讲的故事加工后虚拟出的人物,怎么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宕开一笔,用作家红酒的看法写我想寻找“小贱妃”的原型行为的荒唐——作为文学的小说,岂可当真?)
  (4)我和朋友互相约定去相思古镇访寻一座明朝末清初的古戏楼。时至晚秋,天已渐凉,道旁的白杨树在秋风中抖索着,枯黄的落叶萧瑟地飘零。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力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5)古戏楼孤零零地出现在村口,看上去比我想象的还要沧桑。戏楼是两层土木结构硬山式建筑,下面的一层据说是演员起居和放置道具的场所,二层就是演出用的戏台了。台子上的楼板已破裂,围栏也腐朽不堪,两根柱子上有楹联一副,字迹依旧遒劲飘逸:“是虚是实当须着眼好排场,非幻非真只要留心大结局。”(承接上文,写相思古镇的环境,为本文主人公老婆婆出场营造凄凉、沧桑氛围。需要注意的是小说中写景物也是写人物,相互映衬,是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写野草精力饱满就是写老婆婆精力饱满,写野草坚韧婀娜就是写老婆婆坚韧婀娜,写野草不卑不亢地凄凉就是写老婆婆不卑不亢地凄凉,写古戏楼孤零零就是写老婆婆孤零零。)
  (6)村里人见有陌生的面孔来访,便三三两两地聚过来,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古戏楼子,与我们一起转游着看。(用村里人对古戏楼的好奇,侧面写出了老婆婆人生的落寞与孤寂,德艺双馨的老婆婆的悲剧命运是谁造成的?发人深思。)
  (7)这里唱过大戏吗?我觉得这不过是民间艺人的杂耍地方。(承接上文,由古戏楼到唱大戏。)
  (8)唱过!全本的《穆桂英挂帅》《西厢记》《铡美案》都唱过,你们不知道,听老人说原先这戏楼子对面是东大庙和昭帝寺,再往前两里地就是清代商铺一条街,富贵得很。每逢大集这儿都唱大戏,一唱就是七八天,热闹着哩。
  (9)噢,那你们听没听说过,当年剧团里有个绰号叫“小贱妃”的在这里唱过戏?(承接上文,由唱大戏到唱大戏的人:小贱妃,文章步步推进。)
  (10)村人摇摇头,这是明清的戏楼,几十年前被当作学校,后来成了危房,学校早搬走了。(此段为文章的转,村人不知晓著名演员“小贱妃”——更加突出了老婆婆人生的落寞!)
  (11)我走到二层的戏台前,凭栏眺望,想象着当年的繁茂风华,怂恿我的朋友唱了一段《梅妃》:下亭来只觉得清香阵阵,整衣襟我这厢按节徐行……(我怂恿朋友唱戏是为引出老婆婆做铺垫。)
  (12)朋友喜欢戏曲,大学里曾修过此类课程,程派的韵味还是有的。我叫了声好。
  (13)村民都是在豫剧曲剧窝子里泡大的,对京剧没有多少概念。唯独一个背着柴草的老婆婆似乎听得很专注,还轻轻地点着头合着节拍。
  (14)婆婆,一看就知道您懂戏啊。我这位朋友唱得怎么样?
  (15)婆婆说,程派,唱得还中,就是神态不像。(千呼万唤始出来,水落石出,此为小说家笔法也。)
  (16)哈,真遇到行家了。婆婆,您给指点指点。
  (17)婆婆环视四周,犹豫着。
  (18)婆婆,我们从城里来,专门来寻访古戏楼。看这戏楼子多年没有琴鼓声了,它寂寞着哪。我看您老懂戏,也来一段吧,也不枉这戏楼子在咱村口矗立了几百年。
  (19)婆婆让我说动了心,放下柴草,掸掸褂子上的浮尘,伸手捋了捋头发,盘跚着走上戏楼。就在她往台中央一站的那个瞬间,我们都惊呆了,只见她全没了不安和拘谨,一个亮相,开口唱的是《西厢记》里的红娘:
  怨只怨你一念差,乱猜诗谜学偷花。
  若打官司当贼拿,扳手打、夹棍夹、游街示众还带枷。
  姑念无知初犯法,看奴的薄面就饶恕了他。
  (20)一曲唱罢,竟然往台下丢了个飞眼。我们大声叫好。(“丢了个飞眼”就是“丢媚眼儿”——婆婆就是“小贱妃”,红酒否认也没有用,呵呵!)
  (21)村民说,还不知道怡萍她娘会唱戏哩。她闺女怡萍在剧团唱戏,多少年也没唱出個啥样法。听说傍了个大款,立马就有名了。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要接她娘进城享福,她娘死活不去还把闺女给骂走了。(用怡萍的俗气反衬婆婆的贞洁。)   (22)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郁郁”一词内涵丰富:一是婆婆演艺高超,但无人晓得。二是女儿贪恋富贵名利,失去做人气节。三是现在老婆婆处境凄凉。)
  (23)品咖啡时,我把经过告诉了红酒,我说她肯定就是当年的“小贱妃”,假如她当初能灵活些,别去得罪显贵,现在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没准还在舞台上风光呢。
  (24)人,总要活个气节吧。说完,红酒不再搭话,凝神望着窗外,轻轻地唱了两句。什么词没听清,只是觉得那词调除了低回婉转外还有些许惆怅……(借红酒之口评价人物,以红酒的情绪感染读者。)
  (有删改)
  1.结合小说品味下列加点词语。
  (1)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力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不卑不亢”表现了野草饱满的精力和坚韧的身姿,象征了老婆婆的气节。
  (2)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①婆婆演艺高超,但无人晓得。②女儿贪恋富贵名利,失去做人气节。③现在老婆婆处境凄凉。
  2.简要分析红酒和朋友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1)红酒:①引出“小贱妃”这个人物。②借红酒之口评价人物。③以红酒的情绪感染读者。(2)朋友:推动情节发展,引出老婆婆。
  3.本文以“秋祭”为题,“祭”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阐发。
  ①祭古戏楼的衰败。②祭传统戏剧文化的衰落。③祭像婆婆一样有气节的人的命运的凄凉。
  4.婆婆是不是红酒小说中“小贱妃”的原型?请加以探究。(6分)
  是。理由:①两人演戏特点相同,如演戏都很出彩,都喜爱丢媚眼。②性格相近,婆婆怨恨女儿失去气节的行为,“小贱妃”拒绝权贵的非礼。③命运相仿,两人都湮没无闻。④生活环境相同,都在相思古镇。
  不是。理由:①红酒认为“小贱妃”是虚拟的人物,不能到現实中对号入座。②小说中的人物富有典型性,在现实生活中总能找到小说人物的影子,但未必是原型。③村民从来没有听说过婆婆会唱戏。
  二、人物情节:夸张变形了的事件
  异禀
  文/汪曾祺
  (1)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倒叙:“王二发达”是故事的结果。)
  (2)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四面不挨人家。房子很旧了,碎砖墙,草顶泥地,倒是不仄逼,也很干净,夏天很凉快。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出什么声音。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他们家起得很早。天不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后来王二喂了一头小毛驴,她就不用围着磨盘转了。省出时间,好做针线。(介绍“王二发达”的原因:一是家和,二是勤劳,三是有见识。)
  (3)每天下午,在人家淘晚饭米的时候,王二就在保全堂药店廊檐下,摆他的熏烧摊子。“熏烧”就是卤味,除回卤豆腐干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猪头肉。到了上灯以后,王二的生意就到了高潮。只见他拿了刀不停地切,一面还忙着收钱,很少有歇一歇的时候。一直忙到九点多钟,他媳妇给他送饭来了,他才用热水擦一把脸,吃晚饭。吃完晚饭,总还有一些零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摊子,就端了一杯热茶,坐到保全堂店堂里的椅子上,听人聊天,一面瞟着他的摊子,见有人走来,就起身切一盘,包两包。他的主顾都是熟人,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他心里都是有数的。(具体写王二是如何勤劳的:早摆摊,迟收工。同时继续写“王二发达”的原因:人缘好。)
  (4)这一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近几年,景况都不大好。只有王二的生意却越做越兴旺。后来经人说合,出了租钱,他就把他的摊子搬到隔壁源昌烟店去了。源昌烟店是个老名号,专卖旱烟,但渐渐败落了。王二来了,就占了半边店堂,他所卖的东西的品种也增加了。春天,卖一种叫做“鵽”的野味;卖鹌鹑;入冬以后,就卖五香兔肉。(用其他店铺景况不好反衬王二生意兴旺:店铺规模越来越大,所卖货物品种越来越多。)
  (5)王二的发达,是从他的生活也看得出来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王二最爱听书。以前去听书都要经过考虑。一是花钱,二是费时间,更主要的是考虑这于他的身份不大相称:一个卖熏烧的,常常听书,怕人议论。近年来,他觉得可以了,想听就去。下午的书一点开书,不到四点钟就“明日请早”了,这耽误不了他的生意。第二,过年推牌九。王二平常绝不赌钱,只有过年赌五天。过年赌钱不犯禁。下注时,王二把五吊钱稳稳地推出去,心不跳,手不抖。推牌九这玩意,财越大,气越粗,王二输的时候竟不多。(通过王二听戏、打牌这两件事,侧面表现“王二的发达”。)
  (6)王二把他的买卖乔迁到隔壁源昌去了,但是每天九点后他还是端了一杯茶到保全堂药店来。药店里的“先生”里分为几等,最低等的叫“同事”。“同事”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像陶先生,就有三次差点被辞退。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说情,加上他也越来越勤勉谨慎了。“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叫做“相公”。保全堂现有的“相公”姓陈。陈相公嘴唇厚厚的,说话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他老是挨打。挨打的原因大都是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这孩子也好像不大聪明,记性不好,做事迟钝。有时,他会想一会家,想想他的守寡的母亲,想想他家房门背后的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用陶先生的羸弱、不精明和陈相公的愚钝反衬。)
  (7)王二每天到保全堂来,是因为这里热闹。总有几个常客,其中有一个叫张汉的。这张汉有七十岁了,年轻时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有一天,张汉谈起人生有命。说凡是成大事业、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禀赋。汉高祖刘邦,股有七十二黑子——就是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谁有过?樊哙能把一个整猪腿生吃下去;燕人张翼德,睡着了也睁着眼睛。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处。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用张汉讲刘邦有异禀的故事,引出“异禀”的话题——点题。需要注意的是,文章1~6段都没有出现“异禀”,都是寻常禀赋,再不出现,就偏题啦!)   (8)张汉猛吸了几口旱烟,忽然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王二不解何为“异秉”。“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说!说说!”(承接第7段,自然引向本文的主人公王二的异禀。)
  (9)王二虽然发了一点财,却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从不僭越自大,在大家敦促之下,只有很诚恳地欠一欠身说:“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解分清。”他怕大家不懂,又解释道:“我解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张汉一听,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说,不是屎尿一起来,难得!”(王二的异禀竟然是“大小解分清”,与刘邦“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异中有同啊——汪曾祺不愧是小说大家也——为下文善意嘲讽陈相公和陶先生做铺垫。)
  (10)说着,已经过了十点半了,大家起身道别。管事卢先生向柜台里一看,陈相公不见了,就大声喊:“陈相公!”喊了几声,没人应声。
  (11)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在错的时间、对的地点做了正确的事情,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性!)
  (有删改)
  1.王二之所以能“发达起来”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5分)
  ①勤快,肯吃苦。②家庭和睦,妻子贤惠能干。③用心经营,灵活变通。④低调朴实,为人诚恳,人缘好。⑤自守自持,做事有原则。
  2.文章第⑤段写王二听书和推牌九,请说说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4分)
  ①通过行为的变化,体现王二的发达。②展现了王二忙中偷闲、张弛有度的生活状态,使人物形象更为丰富饱满。
  3.张汉在文章后半部分出现,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5分)
  ①引出“异禀”这个话题,照应题目。②推动情节发展,使前文看似散淡的材料得以整合提升。③展現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使文章的意蕴更加丰富。
  4.“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意蕴。(6分)
  ①表现了陶先生、陈相公想有所作为、期待发达的心理。②表现了王二发达对周围人产生的影响,折射出底层小人物的无知与盲从。③蕴含了作者对追求美好生活、有缺点的小人物的理解和善意的嘲讽。
  三、人物言行:超出常规却又合乎情理
  倒插门
  文/赵新
  老汉的名字很特别,叫凑合。(名为凑合,实为不凑合,如此,小说主题表达就有了张力。)
  女人去世后,凑合老汉就跟着大儿子立春一起生活。凑合老汉原本打算单打独斗,自炊自食,这样可以自己做主,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可是他不会做饭,他一做饭就心里发慌,手忙脚乱,那饭一顿生,一顿熟,一顿硬,一顿软;有时候忘了添水,把锅烧得通红;有时候吃不出味道,原来忘了搁油搁盐。所以万般无奈,还是跟了立春过。(写凑合老汉与大儿子立春凑合过活的原因:不会做饭。)
  这天早晨,立春把一碗饺子递到凑合手里。那饺子一闻就香,凑合也饿了,吃得津津有味,吃得兴致勃勃。
  立春问道:爹,好吃?
  凑合说:傻小子,饺子还不好吃?常言说饺子香糖瓜甜,江米粽子粘又粘……
  立春笑了:好吃就好。好吃我们还给你包。爹,我问你一句话,咱们村选举村长的事情你听说了没有?(立春给父亲包饺子吃是假,实为贿赂父亲,让父亲投自己一票:为下文写凑合老汉不凑合张本。)
  凑合点了点头。凑合觉得村长的事情离自己很远,大家选上谁算谁,选上谁都好,自己保证听从使唤。
  立春却很认真:爹,咱说好了,选举那天你投我一票!
  凑合的手猛地一抖,两只筷子“啪啦”一声落到了地上。凑合心里想,我的儿啊,就是讨吃的二狗能当村长,你立春也不能当村长,你做人太自私,有什么好处光往自己怀里搂,名声也不好……凑合捡起地上的筷子说:小子,这当村长有什么好处呀,光开会,光动嘴皮子,光费脑筋,我看还是不当好!(知子莫若父,写父亲不同意立春当村长,因为立春做人太自私。)
  立春往他跟前凑了凑:爹,你知道什么,当村长当然有好处,有了权什么都有,这么大的村子这么多的人,咱说了算数!
  凑合说:可是村长得担责任呀,你有那个本事么?
  立春说:什么责任不责任,当上我就有本事了。爹,你必须投我一票,谁叫你是我爹哩!凑合再也吃不下去了。
  村野里桃红柳绿鸟语花香阳光灿烂。凑合拿了锄头走到麦田里时,二小子立秋忽然从一棵大树后面闪了出来,把老汉拉到田埂上坐下,挨着他的肩膀说:爹,我有几句心里话,想和爹说一说。(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二小子立秋也想贿赂父亲,为自己投上一票。)
  凑合点了一袋烟,让立秋把话说下去。
  立秋开门见山:我看爹过得凄惶孤单,想给爹找个白天做饭、夜里做伴儿的人。(立春的诱惑是物质,立秋的诱惑是情感,文章往深处推进——凑合老汉会动心吗?)
  凑合的心猛地动了一下。
  立秋说:爹跟着我哥吃饭,寄人篱下,可不是长法。我嫂子那人阴阳怪气,指桑骂槐,指鸡说狗,爹还得看她的脸色,心里憋屈不憋屈?
  凑合悄悄地叹息一声,低了头去看地上的蚂蚁。(运用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表明立秋说中了老汉的心事,暗示了凑合老汉跟着儿子立春生活的不容易。)
  立秋说:爹,我老丈母娘今年才五十六岁,听说她愿意再往前走一步,找个老实厚道通情达理的庄稼人,我看你就很合适。
  凑合激动了,那老太太他见过多次,长得白白胖胖清清爽爽,心眼儿好得光想别人不想自己。有她做伴儿当然好,可是人家愿意不愿意?(由心动到激动,哈哈,英雄难过美人关啊!)
  立秋说:爹要同意我就去她家里一趟,听听她的口气。估计希望很大,她在我们跟前老是夸奖你,说你人性好身体好,是个吃苦耐劳靠得住的人儿。   凑合激动得坐不住了,立起身来红着脸问:小子,你哪一天去?
  立秋很沉着:不着急,我准备咱们村选举以后再去。爹,这次选村长,你可要投我一票。凑合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原来如此——二小子居心不良啊!“不良”只会给凑合老汉带来“凉凉”,呵呵。)
  立秋:爹,听说我哥也想当村长,你千万不能选他,他在村里名声很臭!
  立秋走了。看着那个背影,凑合心里很不是滋味。
  凑合想,亏你說得出口,我给你投票,你给我说媒,拿着选举做交易,这是什么手段?这是什么品质?
  凑合又想,要不我就投他一票,助他一臂之力?这样两全其美,花好月圆,他也高兴,我也欢喜。
  凑合又想,不行不行,立秋当村长绝对不行,立秋特别好喝酒,而且一喝就醉,喝醉了张牙舞爪很张狂,舞棍弄棒很吓人,只怕闹出大乱子!(好纠结啊,我们的凑合老汉!)
  晌午回家吃饭时立春问他:爹,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立秋都和你说了一些什么呀?你们两个嘀嘀咕咕好半天。
  立春很不满意地说:爹,你在我们家吃饭呢,你不能胳膊肘子往外扭,你不能选他而不选我,记住啦?
  凑合说:记住啦,记好啦,记牢靠啦!(运用语言描写和反复手法,连用三个“记”表现了老汉对儿子劝说的强烈的厌烦情绪。)
  选举那天会场里没有凑合。有人给凑合请假说,别等他啦,他看望立秋的丈母娘去啦,可能要在那里住几天。有人马上笑了,插嘴说:哟,孤男寡女,他这不是倒插门吗?(文题为“倒插门”,此时才显“倒插门”三个字,好危险啊——小心偏题!但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
  1.作品中老汉名为“凑合”,有何含义?(4分)
  ①表层含义是指凑合老汉不善于料理自己的生活,与立春凑合着过活。②深层含义是指他在是非原则问题上决不凑合的性格特点。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悄悄地叹息一声,低了头去看地上的蚂蚁。
  运用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表明立秋说中了老汉的心事,暗示了凑合老汉跟着儿子立春生活的不容易。
  (2)记住啦,记好啦,记牢靠啦!
  运用语言描写和反复手法,连用三个“记”表现了老汉对儿子劝说的强烈的厌烦情绪。
  3.小说中凑合老汉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①隐忍(委曲求全)。②正直(坚持原则、不徇私情)。③机智(讲究策略)。
  4.小说结尾耐人寻味,请简述其作用。(6分)
  ①从情节上看,点出了两个儿子向凑合老汉游说的结果:凑合老汉不愿为他们投票。同时暗示了凑合老汉的最终归宿,为老汉的人生增添了一抹绿色。②从人物形象上看,显示出凑合老汉机智灵活的个性特征,使老汉的性格更丰富,形象更鲜明。③从结构上看,点题,使文章更为严谨。④从表达效果上看,这个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同时幽默风趣,富有生活气息。
  (作者:陈玉驹,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年)》,标志着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正式开始实施。深入了解湖南武陵山片区本土高校知识分子的地位,分析其在武陵山片区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其为实现武陵山片区的“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高校知识分子;地位;作用;责任  一、武陵山片区本土高校知识分子之地位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若a i1-i(i是虚数单位)是是实数,则实数a的值是.  2.已知集合A={x|x>1},B={x|x2-2x0},若点(x,y)∈A是点(x,y)∈B的必要条件,则r的最大值是.  9.已知点A(0,2),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准线为l,线段FA交抛物线与点B,过B作l的垂线,垂足为M,若AM⊥MF,则p=.  1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你相信吗?也许我们忘记了第一次和雨的嬉戏,也许我们失去了对下雨的惊喜,也许,我们失去惊喜的不止是下雨……  [写作方向]  这段材料充满诗意,却表达了一种来自于生活的深刻的哲思。“你相信吗?”“也许”以探问悬揣的口吻,启发读者对习焉不察的生活和渐被尘蔽的心灵进行反思和拂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单单抓“第一次”“和雨
摘 要:本文从长沙市体育舞蹈专业高考培训相关的学生、学校、社会等角度出发,设计调查问卷,对湖南星梦艺术培训学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根据调查结果现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湖南星梦艺术培训学校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进一步促进长沙市岳麓区体育舞蹈专业高考培训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舞蹈专业;高考培训;现状;对策  湖南省艺术专业(音乐、美术、传媒等)高考培训,自从2001年起至今,在长沙地
  作者简介:廖如莺(1976—),女,江苏省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英语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课例综述  本文中三则课例讲述了笔者就同一教材内容进行的三次不同教学设计以及在不同班级的课堂实施过程,重点探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如何设定有效的任务,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有效性。同课异构的对比结论是:任务的设定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  教学内容分析  Colors
摘要:吉首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坚持“技能培养型实践教学”和“创新开放性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定位,培养实验技能扎实、动手能力强、创新思维活跃的应用型环保专业技术人才,在此基础上确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和合理的实践教学项目体系。在课程体系的实施上采取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开发层次递进模式,将实践教学与科研、工程实践和社会应用相结合。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我国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有效地凸显了生命教育,强调对生命的认知取向和价值选择。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向上、阳光和温暖的底色,让“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等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思想的土壤中得以萌芽与滋长,是我们教育的应然追求。教师可尝试通过自我反思、角色体验、情境体察等方法探索“生命自觉”教育,践行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命自觉;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生命自觉强调人的生命发展主要是内在动
从命题的几率上说,“作用型试题”是现代文阅读的最热门的题型,说它每卷必考,也并不为过。其命题对象十分多元,文本的任何构成要素都可以这样设题:①……有什么作用?②作者写……有何用意?③……能不能换成……?再加上文本性质的差异,“作用型试题”更显得灵活多变,使同学们在答题时左支右绌,不知所以。  上面已经说过,决定“作用型试题”答案的主要是这两个内容:文本性质(散文、小说、诗歌、论述类文本)和设问要素
摘 要: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应该从“重构教材,营造宽松和包容的氛围”“引入‘学术争鸣’,像‘历史学家’一样去思考”和“树立‘全面性’评价观,提供正确的思维导向”三方面构建批判性思维的历史与社会课堂。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历史与社会;思辨  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良好判断的基础上,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的真实价值进行判断和思考
一、设计思路  总体思路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通过对重庆美景和美食的分析来展开教学活动。具体来说,通过对重庆美景中动与静、高与低、现代与传统等的对比分析归纳出矛盾的一般概念;通过对重庆美食——火锅的分析得出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通过对重庆十八梯改造方案的辩证分析归纳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重庆美景和美食的分析中感受到一种哲学之美。同时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