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报告?鄢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nd54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行可操作。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的微型课题研究型、情境模拟演练型和社会实践型等三种模式的建模范式以及实施要求不同。应确立以语文的人文性和实践的体验性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适合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组织架构、活动载体和运行机制。应建立和实施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运行、动力和约束等工作机制,以保证“设计”得到实施。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实施;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1-0071-05
  一、课题研究目的、意义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目的
  1.在大样本调查在职者职业语文能力运用现状并进行实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因素与建模分析揭示职业语文能力的内涵。
  2.依据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规律和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设计”以及“怎样实施”提供路径。
  3.构建适应职业语文能力提升的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模式及评价方法,推进职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一是填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的研究空白,深度挖掘职业语文能力的内涵,探索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设计”以及“怎样实施”的路径,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实施与评价体系,进一步丰富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研究。二是根据职业语文能力的内涵要求,构建职场语文能力提升体系,研制与之配套的提升课程,促进职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职业院校的广泛实施。
  2.实践意义。一是就企业而言,对目前在职者的职业语文能力的实然状态进行科学研判,揭示职业语文能力的内涵,提炼概括企事业单位员工的职业语文能力要求。二是就职业院校来说,依据职场语文能力的培养规律和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构建适应职场语文能力提升的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3.推广效应。一是实现认识纠偏。改变基层职业学校及语文教师只注重语文学科课程教学而忽视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片面认识。二是促进质量提升。使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得以常态化,切实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核心概念
  实践,指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实践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实践工具)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活动的整合。它是以学生的兴趣和语文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已被纳入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语文课程中。它不仅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而且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导向就业、创业为主,教学内容以指向职业文化为主,教学方式以创设教育情境为主,教学过程以突出实践活动为主,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研究背景
  一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困境。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与生活、与社会、与其他学科相割离,语文综合性学习还是薄弱环节,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补充和附属,淡化和削弱了综合性学习的地位。二是资源不丰富。过于依赖语文课本,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学习开展的唯一资源,缺乏课程开发意识,不去或不愿联系学生生活、联系社区和学校的实际来开发学习资源。三是指导不得法。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知之甚少或不得而知。在日常的教学中,或是很少有组织;或是在组织的过程中,非语文因素的介入过多;或是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把握不准,有的就上成阅读教学课;或是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放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师放任自流不加引导。
  二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改革的新趋势。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整体性特点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的直接原因。科学语言观的核心是承认语言及语言学习具有自然性与人文性交织的特点。只有唤醒机体的整体性,充分发挥耳、眼、口、手、脑等器官的功能作用,才能形成整体性的语文机能和综合性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要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和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这也是母语教育课程的世界性教改趋势。
  三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新要求。在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从学业成功走向职业成功的过程中,母语教育及其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对于正在接受专业定向教育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说,不仅要学好专业技能,而且要注重行业通识技能以及为所有行业都需要的,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能的培养,其中“与人交流”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八项关键技能的首要技能。
  二、研究程序
  (一)研究设计
  本课题研究以职业学校语文学科为依托,从问题出发形成思路,以问题为中心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按照“思考—认识—做法—探索”的路径,就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从初始动因、认识动因、现实动因、专业动因等四方面进行分析,在此背景下提出本课题研究的范围、目标和内容,梳理出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及研究资料的获得与整理的基本情况,明确课题在理论发展、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等三个研究方向,重点阐述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创新探索之举和亟待深度挖掘之处。
  (二)研究对象
  职业院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是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风格、知识储备等因素以及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组元的方式,处理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设计与活动实施的内在关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内容。遵循与自我、与自然、与社会等内在逻辑联系,按照“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职场”的活动方向,确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指向:独立自主的研究性学习、和谐共处的社会实践和精彩纷呈的职场活动,并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
  2.形式。依据人类活动的游戏、学习和劳动等三种基本形式,结合活动的内容选择活动的类型,并设计与之匹配的活动实施模式,设计综合实践的“微型课题研究型”、“情境模拟演练型”、“社会实践活动型”等模块。
  3.结构。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不同学习时段,兼顾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风格、知识储备等因素,形成序列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模块,以便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
  三、研究结论
  (一)运用因素分析法揭示职业语文能力的结构与内涵
  就字面意思分析,“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题应该包括“设计”与“实施”两个部分。就深层意义分析,“设计”与“实施”两个部分仍然属于手段和工具,其最终指向是语文能力的培养。因此,进一步挖掘语文能力的内涵,是本课题在认识层面上的探索重点。本课题从要素和结构模型两个角度厘清了职业语文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1.语文能力的因素分析:记录与沟通的符号体系
  符号(文字、语言)、意思、对象构成语义三角关系,符号(文字、语言)、语音、字义构成字义三角关系,符号(文字、语言)、语音(字音、句读)、句义构成句义三角关系等。从思维借助语言进行表述出发,语言所表述的内容就是思维的内容,认为语文能力应包括外部的言语能力和内部的思维能力。一是外部的言语能力,包括下列因素:必要的语文知识、适度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言语技能;二是内部的思维能力,包括下列因素:科学的思维方式、深厚的文化素养、必要的礼仪修养。
  2.语文能力的模型分析:记录与沟通的符号运用
  语文能力的内核是内部的思维能力,但是内部的思维能力是内隐的,无法直接测量的。语文能力的外在表现是外部的言语能力,但是与内部的思维能力不同的是,外部的言语能力是可感和可测的。然而,仅就外部的言语能力的语文知识、言语积累和言语技能等三因素看,将语文能力简约为最直接的、最为能动的言语技能的判断也就易为人们所接纳。所以,尽管有很多人对从单纯工具性目标即读说听写的层面来理解语文能力提出质疑,但作为易为人感知,也便于把握和测量的却是表现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3.职场语文能力的建模分析
  按照系统论的观念,每个个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一个平衡的系统发生打破平衡性的变化,则必须从外部获得能量和信息。所以,听、读是外部的能量和信息获得手段,说、写是系统为了保持平衡作出的输出性应对。调查显示,不同职业类型中的语文能力的表现尚且差异较大,具体到岗位分工中,职业岗位上的职业语文能力的构成与表现,将会更加复杂。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工艺的更新等还会发生新变化。假设职业语文能力中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但因其他变量(不同的国籍、不同的人、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甚至是具体到不同的事)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变化,则听、说、读、写等四者之间就会发生图示的变化。(如图1)
  建模中听、说、读、写四个坐标点的坐标,是以5分制与能力测试的分数成绩换算而来。如果四个坐标点,若其中一个因素因其他变量的影响,哪怕是一点细微的变化,则理想状态下的正方形就会变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职业语文能力的综合能力即为变化后的四边形面积的大小,面积大的,即为职业语文综合能力较强;反之,即为较弱。
  (二)运用行为分析法构建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行为分析法是以人类行为学原理为基础的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主要是按照任务分解确定的顺序来设计活动的步骤,后按设计的方案组织实施。
  1.整体思路
  依据行为分析法的要求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活动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分解涉及两个关键:一是活动任务的繁复程度,二是活动过程的顺序确定。关于任务分解,可以根据活动中相对独立的模块组合的可能性而定,任务数可多可少。总体要求是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见图2)
  就过程顺序来说,主要有线性和非线性两种。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顺序的确定,可以按活动过程或者行为要求选择下列排序中的一种。线性分解:凡部分之和可以简单地等于整体的实践活动,均可以采用线性式排序的方式展开。非线性分解:凡横断活动,且分解后的各个项目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实践活动,一般都按照非性式排序的形式实施。
  2.行动路径
  广义地说,思路就是人们思考某一问题时思维活动进展的线路或轨迹。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寻找正确做事的正确思路,就是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行动会达成结果的过程。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的实施思路主要有群体协同实施、个体独立实施、群体与个体混合实施等类型。
  3.实施模式
  根据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风格、知识储备等因素和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组元的方式,语文综合实践可按以下三种模式组织实施:一是微型课题研究型,主要针对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中的“基础模块”设计——从学科延伸中筛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通过搜集资料、合作探究、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基本步骤为确立课题→搜集资料→合作探究→总结评价。二是情境模拟演练型,主要是针对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中的“职业模块”设计——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境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选取活动内容,组织综合实践,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基本步骤为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设计活动方式→组织模拟演练。三是社会实践活动型,主要是针对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中的“拓展模块”设计——针对社会生活和相关行业中的重要问题,设计活动项目,确定活动内容,开展综合程度较高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基本步骤为发现问题→设计项目→确定活动→开展实践。   (三)采用层次权重分析理论来建构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
  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与分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应对指标进行层次、类别的划分,用多极综合评判加以解决。参照“投入—管理—成效”的模型构建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召集已经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职业院校、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教育教研机构以及行业企业参与的指标体系研讨会、座谈会,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相应的权重。
  采用美国运筹学家沙旦(Satty)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层次分析法,对方案的多指标系统进行层次化、结构化决策分析。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系统进行分解,把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问题划分为多层次单目标再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基于上述评估模型,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指标可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选择观察点。通过评价量表、成果展示、反思总结等形式构成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的框架由三部分组成:准备阶段的评价量表、过程阶段的评价量表、结果阶段的评价量表。评价阶段要用编制的量表,定量分析,并描写趋势。
  四、分析和讨论
  (一)分析
  1.通过职场语文能力现状的企业调查发现,语文能力是职场能力中的关键能力,构成了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指向。职场语文能力与职业岗位类型紧密相关,不同岗位以及所面对的对象不同,其职场语文能力的要求各有侧重,但对语文能力的提升需求具有同等重要性。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的需求,构建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提高学生以职业为导向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职场语文能力实践体系。
  2.针对职场语文要求研制训练课程,确保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遵循职业教育与职场员工的成长规律,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与人相处(共生)和学会创新为依据,以职业为导向,以职业活动为主线,构建职业意愿表达、职业行为呈现、职业愿景抒发、职业信息传递、职业品牌推介和职业权益保护等模块化的语文能力提升体系,以期提高职场员工的全面素质、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讨论
  1.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需要将学习与工作角色联系起来。职场语文能力是语文能力在职场中的具体表现,托举并显现一个人职场能力高低的则是这个人职业语文能力的优劣,因为职场中的成败往往由微妙的个人品质及与之相关联的言行举止所决定。因此,课题研究者主张将语文学习与工作角色联系起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职场语文能力提升的“学习领域”。
  2.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需要将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结合起来。学习情境设计所反映的学习任务能够展现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至理名言从口头走向实践,语文学习的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的有机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的有效沟通,从而真正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变得实用而又鲜活。
  3.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需要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结合起来。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依据终身学习理论,学习是工作的核心,是劳动的新形式;工作是学习的深化,是学习的新平台。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必然要体现课程目标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一致性,所培养的对象最终要走向生动多彩的职场世界,并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五、建议
  (一)加强对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保障性研究。保障体系包括内部保障和外部支持。内部保障主要有打造“集智式”的指导团队、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外部支持主要有舆论和理论的支撑。
  (二)加强对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制度及相关量表的研制。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从活动展开的主要环节和实施要求出发制定系统的实施方案及评价量表,对如何实施、怎样操作以及评价等作出规范。
  (责任编辑:曹鸿骅)
  On Less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Integrated Practice
  Activities in Vocational Schools
  XU Jian
  (Hai'an Education Bureau, Hai'An 2266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Chinese integrated practice activities should be feasible and operable The three models, respectively micro-subject research model, situational simulation model and social practice model, have differen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requirements. A humanistic and practical focus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ith operable evaluation scales has been established. Giving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featur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essay proposes strategies on organization structure, conditio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operation, motivation and constraints, to ensure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ities.
  Key words: integrated practice activities of Chinese lesson; Chinese teaching; design; implementation; vocational schools
其他文献
摘要: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推动学校的特色建设,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南京市宁海中学在课程基地的建设中,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创新课程设置,改善办学条件,改革评价机制,努力构建挖潜学生美术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样化办学;特色发展;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2-00
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说:“我相信许多人在回首往事时会和我有同感:一个人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读书,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1]人有两种成长,一种是躯体的成长,一种是精神的成长。躯体的成长靠的是食物,精神的成长靠的是阅读。一个人的人生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精神的质量。要使一个人的精神长期处于一种饱满、奋进、愉悦的状态,除了一小部分需要食物的保证,绝大部分是由阅读来提供“能量”的。
经常批阅学生的作文,每每看到学生作文中少年老成的表达,天马行空的虚构,抑或是狗尾续貂式的哲理性结尾,心里总是充满了矛盾和困惑。很多时候我们老师为了追求高分,将最应该表现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最应该是自由表达的习作教学,变成了规范的程式,设定一个个框架结构让学生去套。联合国生态环境保护组织一位科学家曾经说过:“真正的好园丁,不会天天提着花木剪刀为花木修建枝叶,应该让花草有一个自由发展成型的空间。”同样,
摘要:教师教育、教师发展亟待从“技术关怀”走向“生命关怀”。“在职场和非职场生活双向建构中成就教师的研究”,主要通过“教师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的对比研究”、“生命关怀视野下的教师发展个案研究”以及“教师职场和非职场生活正向互促的行动研究”,来转变教师职业心态,培育教师积极思维、快乐生活的心智模式;引领教师改变“行走方式”,在学、思、研及创造性劳动中发现价值与意义;鼓励教师创造适合自己的非职场生活,经
坚定  2009年年底,江苏省第五届教育家论坛决定由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和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承办。记得在一个温暖而晴朗的冬日,我和我的同事杨孝如先生作为主办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代表,与琅小戚韵东校长及她的团队坐下来商谈论坛具体事宜。根据以往的经验,论坛的主题最难确定,有的甚至要反反复复几个来回,所以一上来我就提议先讨论论坛主题。  没想到,我的提议才抛出,戚韵东校长即非常坚定地说要以“快乐做主
摘要:作为我国情景语境作文教学经典范例,洪宗礼先生的《你看他(她)像谁》,与发达国家交际语境作文教学研究进展同步。该课为我们提供了利用情景语境因素激活写作欲望,根据情景语境作文需要教学写作知识,依据课堂情景进行情景评价等先进的作文教学经验。  关键词:洪宗礼 《你看他(她)像谁》 情景语境作文教学 经典范例  1988年,洪宗礼先生的作文教学《你看他(她)像谁》[1]横空出世。对于该课的研究,韩雪
摘要:校本研修过程中,由于缺乏信任、惧怕冲突、逃避责任等原因,团队协作常常会出现教师关注自己多于关注团队、缺少真正的讨论、缺乏研究的意识与追求等问题。利用MBTI关于人格特质的科学分析,帮助团队成员建立团队信任,建立责任意识,形成积极争论意识,能更好地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关键词:MBTI;校本研修;团队协作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
一、成果档案  成果名称:教有文化的语文,培养有教养的儿童——文化语文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主持人:祝禧  研究起止时间:2004年2月至今  二、成果简介  “文化语文教育”是针对语文教育中文化缺失现象提出的一项教育改革。自2004年起,通过十年的探索,主要解决三个问题。语文究竟是什么,即当下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缺失”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即建设以国家课程为中心,校本化课程为辅助的富含文化含量
吕朝阳 学科知识、科学知识与深层教学  吕兴祥 李如密  课堂多媒体教学艺术探微  邹 正 追寻学生自由成长的教育之路  贡和法 提升中小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现实路径  钱 澜 文化融合与重构:“一体化”管理的核心  策略  周晓萍 华建东  视界融合:理解教育的学校文化行进路线  孙 军 程晋宽 邓 铸  关于校长时间分配的调查与分析  赵 渊 孙朝仁  管办评分离:基于学校视角的调查分析与  
孟晓东 让教育科研产生现实生产力  杨九俊 让思想照亮人生  周 婷 魅力语文 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设计  成尚荣 周婷和她的魅力语文  冯丹沁 天一科学院: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  孙朝平 王国云 吴秋瑛  “循环—差异教学”实践研究  滕卫军 循环学习——有效落实数学课堂中的  “真学习”  鞠文灿 追寻“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样本  崔允漷 寻找课堂中的“在学习、真学习”  王全德 唤醒并鼓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