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文达意 渐入佳境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广泛使用,文言文部分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便是文言文知识的考查在中考试卷中的相关变化。这也要求一线教师在改变文言文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能够基于部编本语文教材编写的理念及文言文相关变化重新思考部编本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策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知文达意”“渐入佳境”,在掌握实用知识的同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部编本教材;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4-0054-02
  引 言
  2016年秋,部编本语文教材在部分地区开始推广使用,为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新教材,其无论在外形还是在内容上,都与人教版老教材有着不同程度的区别,当然文言文部分变化也是比较大的。随之而来的2019年南京市语文中考卷基于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命题,在文言文知识的考查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面笔者就其变化进行了相关梳理。
  一、部编本“稳中求变”的文言文选文
  部编本教材的文言文选文较人教版教材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首先,文言文的篇数有所增加,初中古诗文占比的提高体现了部编本语文教材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灵敏度和感知度。其次,从选文篇目上来看,部编本教材保留了人教版中一部分文章,也删除了一些,另外又增加了7篇,这些选文在体现文质兼美特点的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的要求。
  另外,在选文的编排上,除基于学生的能力呈现层级推进外,部编本教材也很注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例如,七年级的整套教材都是采用文言文和白话文混编的形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同时,由浅入深的安排也有利于培养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选文的内容也是匠心独具,七年级上册选择了《世说新语》,叙述了几个孩子的相关故事,趣味性极强;《论语》的篇章又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从侧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经典的魅力不断感染着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诸葛亮的《诫子书》清晰地呈现了一位父亲教育孩子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态度,给初一的学生带来了启示。初中阶段各年级对学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比如,七年级对文言文要求“反复诵读”“借助注释,把握课文大意”即可,八年级要求就发生了改变,需要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到了九年级要求就更高了。
  同时综观部编本教材的文言文很容易便发现,它采用了单元主题的模式,同一单元的选文大部分有相类似的主题,如游记、讲述相关道理等,这一特点在八年级和九年级教材中尤为明显。
  长期以来,文言文的教学受考试的影响,都遵循旧的模式,教师往往只注重“言”而忽视了“文”,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演变成了翻译表演,即字词、句子、文章的翻译,对于文言文掌握与否的评判就是会不会背诵,会不会默写出相关的语句。但是随着教材的改变,试卷中对文言文的考查也发生了改变[1]。例如,2019年南京市中考试卷在“读一本书,览一座城”的主题活动下,将古诗《梦赏心亭》和文言文《赏心亭记》结合到一起来考查,针对文言文考查了一个句子的翻译和结合文章内容摘录原文句子填空两种题型,没有了解释文言词语,减少了翻译句子的数量。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部编本教材的文言文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面对部编本教材中文言文的新变化、新要求,如何利用好新教材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引导学生“知文达意”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教师去思考。
  二、部编本“知文达意”的文言文教学
  (一)“明确主题”式引导
  虽然部编本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一定的梯度,但是从整体上对所选文言文进行探究不难发现,不同层级的文言文之间是有着主题的相关性的。例如,七年级上册的《咏雪》、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三峡》《与朱元思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岳阳楼记》《湖心亭看雪》等篇目,有的是在同一单元的同一主题下,有的则已经跨越了年级,但这些文章都涉及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然之景中寄托了个人的思想与情怀,同时给我们呈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在教学这些文言文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使其形成热爱自然的良好品质。又如,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十二章》、七年级下册的《孙权劝学》、八年级上册的《富贵不能淫》等篇目能够引导学生勤奋好学,找准学习方法,在精神上培养学生坚强刚毅的品质,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另外,还有八年级上册的《周亚夫军细柳》、八年级下册的《大道之行也》、九年级上册的《岳阳楼记》、九年级下册的《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出师表》等篇目,又体现了一代代谋臣的忠君之心,以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主题意识”,对具有相似主题的文言文进行有意识的前后勾连,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主题,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2]。
  (二)“整体阅读”式感知
  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以教师带着学生翻译文言词语、文言句子为主要内容,偶尔穿插讲述一些文言知识和常识,因此,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也只是支离破碎的文言解释和常识。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文言文失去学习兴趣。
  然而,文言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并非记住文言词语解释和相关知识,而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部编本教材对文言文有所改编的背景下,教师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文言文教學方法,显然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因此,教师必须越过基本翻译,带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让学生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题、感悟文章意境、丰富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产生了美好的情感体验,自然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喜欢上文言文[3]。   如何才能做到“整体阅读”式感知呢?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总是会因担心学生看不懂文章,而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点的传授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其实学生是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和借助文下注释读懂文章的,部编本教材也很重视这一点。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篇文言文《世说新语》二则的课后思考探究第1题中是这样要求的:“朗读课文,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从这个问题便可以看出,其出发点是引导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梳理出文章的故事,并不要求字字精确、句句按照标准答案来翻译。当放手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时,教师便会发现学生完全可以准确地把故事叙述出来。当然,随着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提升,部分文言文的难度会有所增加,这时,教师可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
  其次,进行情境的创设。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比如,举办文言文课前预习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竞争意识。对于叙事类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言文中的人物事件,将学生带到相关情境中。又如,学习《咏雪》时,学生就可以根据内容编写小剧本进行表演,在体验角色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及谢安一家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谢安对侄儿、侄女咏雪的评价。再如,《唐雎不辱使命》也是如此,唐雎和秦王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通过二者的语言交锋得到体现。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很容易感受到唐雎不畏强权、勇敢无畏的可贵品质,也可以勾勒出秦王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奸诈狡猾的人物形象。
  (三)“渐入意境”式诵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说:“要把诵读作为学习文言文基本的且最重要的环节与手段,要让学生用更多时间去诵读。”由此可见,在部编本教材使用的过程中,文言文的诵读尤为重要。这里所提到的诵读绝不是简单地读准字音,大声朗读就可以,而必须是建立在学生能够品味和欣赏文章的美,感悟文章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之上的[4]。
  “渐入意境”是文言文学习的过程,最终的目标是“知文达意”。学生要想通过文字感悟文章的意境,首先要了解作者其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作者的相关介绍总是一带而过,导致学生不了解作者,体会作者想要借助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更是无从说起。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相关资料这个环节必不可少,这能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着,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相关的作品背景来分析文本,让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继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也实现了学生与古人的“交流与对话”。有了这些前提,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才会更深刻。
  当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借助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时,他们自然就能够做到有感情地诵读文章了。另外,文言文本身就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教师可引导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文章,使其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更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价值观。
  结    语
  在部编本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帮助学生“知文达意,渐入佳境”,使其在理解文章基本內容的基础上,提高欣赏品位,感受文言之美,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参考文献]
  朱兴李.打造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J].语文建设,2017(03):20-22.
  王本华.守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的主要特色[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9):11-16.
  刘荣添.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4):39-41.
  鲁雪峰.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J].名师在线,2020(21):78-79.
  作者简介:李芙蓉(1985.11—),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荣获南京市浦口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学理念和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课本剧编演因其自身独特的教学魅力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课本剧编演活动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活动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趣味性、形象性。文章围绕课本剧编演展开讨论,畅谈课本剧编演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开展课本剧编演的有效途径,以提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课本剧;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堂相融合是如今教育发展的趋势,交互式一体机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走进了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交互式一体机为实现传统黑板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的衔接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小学低年级拼音教学中有效运用交互式一体机,对突破拼音教学中带调拼读的难点,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交互式一体机与带调拼读的有机结合仍存在困难。文章就基于交互式一体机在小学语文的互动教
期刊
摘 要: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其中包含着无穷的教育智慧。在当今,教师的教育工作应从“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拥有爱的智慧,能够理解特殊学生的特殊之处,带领教师、家长、学生做出改变,找寻最合适的教育。  关键词:爱满天下;特殊学生;低年级;感统失调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5-0083-02  一、爱的智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但凡是教育性质的工作,教师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同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民歌文化教育工作中也是一样的。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民歌文化教育具有直接的影响,民歌教育的传承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人才。然而,就目前来看,教师在院校中接受的是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门类多而广,很多科目的学习都是蜻蜓点水,对内容学习较为肤浅,导致教师对民歌的学习不够深入,实践教育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
期刊
摘 要:“單元导语”作为语文教材助读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篇幅不长,却能提示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研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预习方向、抓准语用训练要点、整合单元学习板块、拓宽单元主题阅读,能使教学更具整体性、完整性,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单元导语;语文要素;单元整合;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5-0087-02
期刊
摘 要:语文是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这要求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要有思考、有体验、有表达。表达是输出,教学生会表达是语文学习必须实现的目标。文章以《壶口瀑布》课堂教学为例,具体阐述了如何在课前思考设计教表达、课中精彩演绎能表达、课后分析课例提炼会表达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表达”的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5-008
期刊
摘 要:中学数学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兼顾所有核心素养,根据章节知识特性,往往只涉及两到三个核心素养。文章通过平面基本性质这一课堂实例来说明如何进行特定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教师先要明确培养哪个核心素养,并对该核心素养有自己深入的思考,再做出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还要对课堂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做深入思考,并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让学生探究,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
期刊
摘 要:近20年来,一批优秀的中国儿童绘本创作者创作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艺术元素、文化元素的本土绘本,这就是中国原创绘本。这些原创绘本的创作手法与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一脉相承。教师应打破课内外的壁垒,努力将学生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实现中国原创绘本的资源整合。本文探寻了中国原创绘本资源整合的八种策略,旨在让学生读好“中国故事”,品味“中国味道”,浸润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原创绘本;资源整合策略;传统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开源硬件项目设计”模块内容,以设计制作“自制输液自动报警装置”案例为例,对该模块内容的教学实施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具体的项目实施,让学生在参与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形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而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项目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期刊
摘 要:开展数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观和数学意识,在开阔学生数学视野的同时,使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动手实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