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su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习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的基础,只有把数学概念讲清楚从根本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联系现实原型,对概念作唯物的解释
  
  恩格斯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它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离开了客观存在,离开了从现实世界得来的感觉经验教学概念就成了无源之水而只是主自生的东西。
  
   二、深刻理解概念、抓住概念的实质
  
   要想使学生能深入地理解概念,首先教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例如:无理数的概念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这一概念的障碍是“写不完的、无限的不循环小数到底是什么数”,为了讲清无理数的概念,必须给学生以丰富的的感性认识,这就要求学生在无理数概念内涵“无限的、不循环的小数”的同时,也要关注无理数的外延常见的无理数的三大类①Ⅱ以及与Ⅱ有关的无理数②类似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个0③开方开不尽的数,通过对无理数概念外延的把握,使学生对无理数这个抽象的概念能有个具体的认识,并深信无理数的存在。
  
   三、讲清概念要注重概念的特点,善于启发诱导学生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遵从认识规律,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是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前提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动思维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这一方法。例如:在讲解平方根定义时,给同学们展示下面一组材料。
  提出问题:(1)一个正数的平方是什么?一个负数的平方是什么?0的平方是什么?(2)观察上述材料发现有什么规律?(3)一个数的平方是9,这个数是什么?一个数的平方是0.25,这个数是什么?一个数的平方是0,这个数是什么?
  这样有易到难,逐步启发,学生理解得比较容易,就总结出平方根的定义。
  
  四、激发学生对概念的兴趣,强化学习概念的意识
  
  个别学生认为概念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从而忽视概念的学习,导致解题时经常出现错误,思维有局限性,还有些人认为概念定义比较简单,引不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下面是有关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的一道题目,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1-2a)x+a=0,则( )
  同学在解题时选择B而忽视了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中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重要条件,又如,下面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同学在解题时选择A而忽视了因式分解定义中必须是多项式的重要条件。
  
  五、注意概念的比较。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指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有些概念从表面上看好像差不多。例如:平方的和与和的平方,数与数字,大于和不小于,正数和非负数,直角和900等这两个概念,可以比较它们的外延,前者是角的名称。后者是角度的度量。再如:“都不”与“不都”这两个词语,可以从内涵与外延的结合上进行比较,“都不”是对所考察对象的全体的否定,直指一种情形;“不都”是对“都”的否定它与“至少一个”不具有某种属性是一个意思,一般包括多种可能情形,比如:“a.b都不为零”就是a≠0,b≠0;而“a,b不都为零”与“a,b至少一个不为零”是同义语,它包含三种可能情形:a≠0 b=0,a=0 b≠0,a≠0 b≠0。
  有些难以理解的概念,还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化难为易,揭示本质。例如:“不等式的解”是—个难度较大的概念,教学时可以把它与方程的解进行比较,通过实例向学生指出:方程的解是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不等式的解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从“使原式成立”这一点来看,方程的解和不等式的解的意义是一致的;从“解的个数”来看方程的解和不等式的解有明显的区别,在—般的情况下,方程的解的个数是有限的,而不等式的解是—个或几个数值范围内的无穷多个解,反映在数轴上,方程的解是数轴上某一个或几个孤立的点,不等式的解则是无穷个点的集合。
  
  六、把握概念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
  
  在数学概念知识体系中,每个概念总是与其它概念存在着联系,每个概念又在知识体系中有一定的地位与作用,这些概念又自成体系,概念系统地展开能展示知识发展的线索。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建立在“元”“次”“方程”这三个概念的基础上的。这里“方程”是属概念。“一元一次”是种差。教学时可着重指出:“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元”是指方程中含有的未知数,“一元”是指方程中含有一个未知数,“次”是指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一次”是指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数是对整式而言的,所以“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整式方程。这样就便于学生抓住“一元一次方程”的本质,并为以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等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便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深入地理解概念,才能牢固地掌握概念,灵活地运用概念,在推理和证明中有所依据,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兆清,浅谈数学概念的学习,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第九卷第五期
  [2]梅虹,浅谈数学概念的教与学,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二十一卷第三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的几何课和代数课、新授课和复习课、随堂课和公开课运用的典型课例,论述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相关的思考。  关键词: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教学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生动
【摘 要】笔者主要针对当前小学二、三学段习作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进行了反思,重点分析了四类低效现象:目标指向模糊,主体错位,维度失衡,高低失度。在此基础上,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提高目标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理清序列,明确目标内容;研究学情,设计生本目标;三维整合,规范目标表述;实践修正,提高目标实效。  【关键词】习作教学 目标设计 有效性 生本    “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是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点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已经为众人所熟悉。它要求学生必须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主动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变“无效学习”为“有效学习”。然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要做到这点,目前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学生自主性发展的不利因素  1.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结合本人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教学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导”要精彩。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作者针对初中数学课中的合作学习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主要包括合作学习的涵义和在数学课程中的必要性,对初中数学课中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1、研究背景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策略体系,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并于其后应用于欧美等国家的课堂教学中,取得长足的进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增加学生交往,促进其社会技能和社会情感的发展上,
数学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科学,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创建一个快乐而又高效的课堂。课堂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主阵地,此外面对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出现的一些形形色色的问题,又必须找到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好数学。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下我的一些切身体会。     一、培养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会对数学充满浓厚的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想方设法来培
《奥非欧与优丽狄茜》是古典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格鲁克针对意大利正歌剧的弊端进行歌剧改革的第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力求使咏叹调符合剧情的要求。作品写得非常朴实,其中奥菲欧的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本文中,我主要通过对此曲的分析归纳出咏叹调的演唱和艺术处理。     一、作曲家格鲁克     克利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是古典时期的德国作曲家。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对歌剧
前人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更是如此,一个好的开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何掌握切实可行的课堂点题方法和规律,对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例如讲《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开始,教师就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然后缓慢地在黑板上写下1/ 2,而后教师问:“你认识这个数吗?”“它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融合教学特点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创造条件积极地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学习中体现出来,用积极性的评价和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情境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关键词】体育教学 以人为本 教学思想 培养 评价    一、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现实背景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在社会强烈崇尚民
摘要:通过观察反思,深切感受到“课堂观察”作为一个教师“听课”有效载体在提问有效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正是通过这一载体,教师能擦亮眼睛,大彻大悟地做真实而有效的反省,这才是我们教师的真实学习研究之所在。  关键词:课堂观察;提问;有效性     一、觀察缘由     作为教师,你听过课吗?你会听课吗?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但当我接触了“课堂观察”,我才发觉,我并不是真的会听课。第一次接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