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非欧与优丽狄茜》是古典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格鲁克针对意大利正歌剧的弊端进行歌剧改革的第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力求使咏叹调符合剧情的要求。作品写得非常朴实,其中奥菲欧的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本文中,我主要通过对此曲的分析归纳出咏叹调的演唱和艺术处理。
一、作曲家格鲁克
克利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是古典时期的德国作曲家。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对歌剧进行了改革。其中他改革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奥非欧与优丽狄茜》。该剧音乐纯朴优美,丰富的特殊效果使剧情清晰明了,砍掉了所有使歌手得以成名的技巧炫耀。把新的意大利歌剧风格和法国歌剧中的合唱、芭蕾结合在了一起,典雅的意大利旋律、严肃的德国旋律和恢弘的法国旋律结合在了一起,观众一下子就感觉到歌剧舞台上发生了革命。在这部作品理他力求使咏叹调符合剧情的要求。作品写得很简朴,其中最典型的就数奥菲欧的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了。
二、歌曲要点分析及演唱要求
《世上没优丽狄茜我怎能活》这首咏叹调是四四拍,C大调,稍快的行板,回旋曲式A、B、A、C、A。咏叹调表现了奥菲欧对优丽狄茜的纯真爱情和失去她后的痛苦和哀伤。这首唱段堪称是格鲁克歌剧中最优秀的唱段之一。
A段是音乐的主题,节奏平稳,旋律优美抒情,带有叙事性,主题三次再现;结束部分加入了一个变化性补充。B、C段中奥菲欧发出的“优丽狄茜”的呼唤声十分动人,以至歌声感动爱神,使优丽狄茜重新回到奥菲欧的怀抱。B段转入G大调,从而与A段有较明显的变化,感情优美缠绵,表达了奥菲欧对优丽狄茜的深隋。C段转入C小调,暗淡、忧郁的曲调与和声描绘了奥菲欧痛苦与绝望的心境。A段第二次再现时曲调作了一些发展,在“ff”处的力度变化把奥菲欧的感情推到高潮。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强弱变化和气息有力地支持以确保情感的宣泄。我们在分析学习其他咏叹调的时候也可以遵照这个来进行。
三、艺术处理具体步骤
根据我的学习经验,唱好一首咏叹调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我们在歌唱之前一定要弄懂、弄透歌词的含义,最好把作曲家写这首曲子的背景知识也了解到位。在不了解歌词含义的情况下最好先不要唱,应该先大声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如果是外国歌曲就先读中文,最好多读几遍,弄懂歌词含义以后,就要在心里反复琢磨每一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出来。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可以地大声朗读原文了,记住,要跟读中文时投入的情感一样,注意每一句的音节起伏,换气和歌词语调的变化。要严格按照子音、母音的归韵去读,一定要读得很熟练,才能保证演唱的流畅自然。
2.在音乐中体会歌词含义。深刻理解歌曲含义之后,我们就要把歌词还原到音乐中曲演唱了。建议大家先依照自己的理解唱一遍,之后再看一下一些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把音乐和他们的表演结合在一起仔细体会,从中找出你们的差距在哪,还有哪一些要素是你没有抓到的。当然并不是要你完全模仿他们的演唱,每个人的声音和表现力都不一样,大家应该学会吸收可以学习的部分,然后按照自己的音色特点演唱。
3.细腻处理《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此曲在曲式上是ABACA的结构,A和B中间音乐虽然有中断,但是感情不能断。一定要记住,即使有间奏情绪也不能断,否则就破坏了整体音乐的感觉。
此曲一共重复三Rche faro Sen Za Euridice,dove an droSen za il mio ben?相当于文章中的中心思想或者主题句,意为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没有爱我怎能活?我向何处去?所以一定要唱得很悲痛很激情。而且这三次演唱都不能相同,每一次都要给人递进的感觉,要有层次,有感情的推动。要把小音符当成一个音符来唱,尤其是第一句最后ben上面的小音符要给重音。
大家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千万不能因为抒情就唱的太慢,那样就冲淡了Orfeo着急的心情。Euridic要叫得积极,就有感情基础了。如果叫得松垮后面的感情就没有必要了。快、慢、强、弱感情上的发展变化常常表现在力度上的变化。
ABACA第三次回到A时要更激动,这样才能顺利走到最后的结尾。否则结尾时音乐上要变得这么激情就没有铺垫了,整个处理要合理化。从第59小节到64小节的the faro sen-zailmio ben,感情的色彩在浓些。实际上只要你把感情投入进去了,听众是会跟着你走的。就算是在过门时,但在以后也会等你,就怕你自己松垮,你一松大家也就松了。
4.要重视与伴奏的密切配合。每一首歌曲的伴奏都是作曲家针对歌曲精心创造的,因为它的作用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伴奏上,也不是简单的提供和声背景作辅助作用,它是歌唱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对作品做出符合内容的演绎,与歌唱形成二重演奏的合作关系。演唱虽然以演唱者为主,但伴奏为体现歌唱的艺术魅力,烘托歌声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平时在合伴奏的过程中应该与伴奏者亲切配合,形成一定的默契。在與伴奏合作时,不应该懒散对付而应该像亲临舞台一样认真练唱,并且找出歌曲中难点,重点,分别磨练解决。一个好的钢伴一定要给演唱者充足的换气时间,还要多加练习。
通过《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这首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在演唱任何一首咏叹调作品时都要充分做好以下准备:当一首歌曲拿到手时,首先我们应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准确的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及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文化现象。再认真的去体会词作者与曲作者所要赋予歌曲的内容和思想。然后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读熟后再放到音乐中认真感受,细腻处理。最后一定要重视与伴奏的密切配合。这些工作全部做完之后呢,我认为不用过于死板地遵照前人的唱法和处理,一定要加入自己对歌曲以及角色的分析理解和把握,每个人的表演风格都会稍有偏差,做到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
[1]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
[2]贺锡德著,《365首外国古今名曲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
[3]沈旋,谷文娴,陶辛主编,《西方音乐史简编》
一、作曲家格鲁克
克利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是古典时期的德国作曲家。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对歌剧进行了改革。其中他改革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奥非欧与优丽狄茜》。该剧音乐纯朴优美,丰富的特殊效果使剧情清晰明了,砍掉了所有使歌手得以成名的技巧炫耀。把新的意大利歌剧风格和法国歌剧中的合唱、芭蕾结合在了一起,典雅的意大利旋律、严肃的德国旋律和恢弘的法国旋律结合在了一起,观众一下子就感觉到歌剧舞台上发生了革命。在这部作品理他力求使咏叹调符合剧情的要求。作品写得很简朴,其中最典型的就数奥菲欧的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了。
二、歌曲要点分析及演唱要求
《世上没优丽狄茜我怎能活》这首咏叹调是四四拍,C大调,稍快的行板,回旋曲式A、B、A、C、A。咏叹调表现了奥菲欧对优丽狄茜的纯真爱情和失去她后的痛苦和哀伤。这首唱段堪称是格鲁克歌剧中最优秀的唱段之一。
A段是音乐的主题,节奏平稳,旋律优美抒情,带有叙事性,主题三次再现;结束部分加入了一个变化性补充。B、C段中奥菲欧发出的“优丽狄茜”的呼唤声十分动人,以至歌声感动爱神,使优丽狄茜重新回到奥菲欧的怀抱。B段转入G大调,从而与A段有较明显的变化,感情优美缠绵,表达了奥菲欧对优丽狄茜的深隋。C段转入C小调,暗淡、忧郁的曲调与和声描绘了奥菲欧痛苦与绝望的心境。A段第二次再现时曲调作了一些发展,在“ff”处的力度变化把奥菲欧的感情推到高潮。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强弱变化和气息有力地支持以确保情感的宣泄。我们在分析学习其他咏叹调的时候也可以遵照这个来进行。
三、艺术处理具体步骤
根据我的学习经验,唱好一首咏叹调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我们在歌唱之前一定要弄懂、弄透歌词的含义,最好把作曲家写这首曲子的背景知识也了解到位。在不了解歌词含义的情况下最好先不要唱,应该先大声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如果是外国歌曲就先读中文,最好多读几遍,弄懂歌词含义以后,就要在心里反复琢磨每一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出来。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可以地大声朗读原文了,记住,要跟读中文时投入的情感一样,注意每一句的音节起伏,换气和歌词语调的变化。要严格按照子音、母音的归韵去读,一定要读得很熟练,才能保证演唱的流畅自然。
2.在音乐中体会歌词含义。深刻理解歌曲含义之后,我们就要把歌词还原到音乐中曲演唱了。建议大家先依照自己的理解唱一遍,之后再看一下一些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把音乐和他们的表演结合在一起仔细体会,从中找出你们的差距在哪,还有哪一些要素是你没有抓到的。当然并不是要你完全模仿他们的演唱,每个人的声音和表现力都不一样,大家应该学会吸收可以学习的部分,然后按照自己的音色特点演唱。
3.细腻处理《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此曲在曲式上是ABACA的结构,A和B中间音乐虽然有中断,但是感情不能断。一定要记住,即使有间奏情绪也不能断,否则就破坏了整体音乐的感觉。
此曲一共重复三Rche faro Sen Za Euridice,dove an droSen za il mio ben?相当于文章中的中心思想或者主题句,意为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没有爱我怎能活?我向何处去?所以一定要唱得很悲痛很激情。而且这三次演唱都不能相同,每一次都要给人递进的感觉,要有层次,有感情的推动。要把小音符当成一个音符来唱,尤其是第一句最后ben上面的小音符要给重音。
大家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千万不能因为抒情就唱的太慢,那样就冲淡了Orfeo着急的心情。Euridic要叫得积极,就有感情基础了。如果叫得松垮后面的感情就没有必要了。快、慢、强、弱感情上的发展变化常常表现在力度上的变化。
ABACA第三次回到A时要更激动,这样才能顺利走到最后的结尾。否则结尾时音乐上要变得这么激情就没有铺垫了,整个处理要合理化。从第59小节到64小节的the faro sen-zailmio ben,感情的色彩在浓些。实际上只要你把感情投入进去了,听众是会跟着你走的。就算是在过门时,但在以后也会等你,就怕你自己松垮,你一松大家也就松了。
4.要重视与伴奏的密切配合。每一首歌曲的伴奏都是作曲家针对歌曲精心创造的,因为它的作用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伴奏上,也不是简单的提供和声背景作辅助作用,它是歌唱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对作品做出符合内容的演绎,与歌唱形成二重演奏的合作关系。演唱虽然以演唱者为主,但伴奏为体现歌唱的艺术魅力,烘托歌声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平时在合伴奏的过程中应该与伴奏者亲切配合,形成一定的默契。在與伴奏合作时,不应该懒散对付而应该像亲临舞台一样认真练唱,并且找出歌曲中难点,重点,分别磨练解决。一个好的钢伴一定要给演唱者充足的换气时间,还要多加练习。
通过《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这首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在演唱任何一首咏叹调作品时都要充分做好以下准备:当一首歌曲拿到手时,首先我们应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准确的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及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文化现象。再认真的去体会词作者与曲作者所要赋予歌曲的内容和思想。然后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读熟后再放到音乐中认真感受,细腻处理。最后一定要重视与伴奏的密切配合。这些工作全部做完之后呢,我认为不用过于死板地遵照前人的唱法和处理,一定要加入自己对歌曲以及角色的分析理解和把握,每个人的表演风格都会稍有偏差,做到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
[1]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
[2]贺锡德著,《365首外国古今名曲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
[3]沈旋,谷文娴,陶辛主编,《西方音乐史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