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反思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an_h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教学法”是新课标下极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否收到实效,教师是极为关键的。教师应该首先转变理念和改革课堂模式,要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才能使“问题导学法”真正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学程序;反思
  传统教学的效率之所以低下,与课堂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之前的教学,教师多是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甚至就没有提出问题,师生之间缺乏了必要的互动。如果没有提问这个环节,学生的思维就很难打开,久之学生的思维容易产生惰性。因此,在新课标颁布后,提问就成了教学中关键的一环。
  “问题教学法”是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发展其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布鲁姆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学生不应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应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所以,教师要善于设定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一系列问题,引導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一、 “问题导学法”的教学程序
  以下就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问题教学法”的教学程序
  1.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1::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的值有何关系?
  问题1是让学生复习诱导公式一,问题2第一小题是让学生熟悉初中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同时运用诱导公式一求三角函数的值,问题二是让学生思考:如果不是锐角三角函数也不能用公式一求值时,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上课开始,老师采用提问或小练习等形式组织学生有重点地对与新课密切相关的旧知识进行测评,一方面发现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检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趋向程度以及解决新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同时可使学生把新旧知识串联,激活原有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
  2.展示问题,合作探究
  问题3:在坐标系中作出角[π+α]与角[α],并思考:角[π+α]与角[α]的终边有何关系?
  (互为反向延长线或关于原点对称)
  问题4:设角[α]与角[π+α]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1]、[P2],则点[P1]与[P2]的位置有何关系?(关于原点对称)
  问题5:设点[P1(x, y)],那么点[P2]的坐标怎样表示? [P2(-x, -y)]
  问题6:用x和y表示[sinα]与[sin(π+α)],[cosα]与[cos(π+α)],[tanα]与[tan(π+α)].
  问题3到问题6的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基础设定的富有层次性的几个问题,一是对单个知识点的设问,使学生能直观有效、透彻全面地解决问题。二是针对课时知识结构进行多点综合设疑,培养学生归纳综合,推理论证的能力。三是针对课时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的重点联系进行贯穿设疑,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归纳总结,拓展互动
  问题7:[sinα]与[sin(π+α)],[cosα]与[cos(π+α)],[tanα]与[tan(π+α)]有何关系?
  经过探索,归纳成公式:
  [[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
  问题8:公式中的角[α]必须是锐角吗?
  问题9:每个公式两边的三角函数名称有何关系?
  问题10:在以上公式中,如果把[α]当成锐角,则[π+α]在第几象限?此时[π+α]的各三角函数的符号是怎样的?它与公式二中右边的符号有何关系?
  学生归纳:1公式两边三角函数名称相同;2如果把[α]当成锐角,各公式中的符与[π+α]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相同。
  教师归纳:“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这一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链的关键一环,也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最好体现,因而须力求做到引之有理、导之有序,“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要老等人家给,要学会自己拿”(叶圣陶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粗到精的地自觉理解、自行释疑,以便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诱导公式的本质和结构特征。
  二、“问题导学法”的几点反思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能亲身体验到数学发现和创造的研究历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导学的效果?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1.问题要有科学性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它的学科性更为突出。导学中教师要从科学、严谨、两方面把握好该学科的基本特性。高度的抽象是数学的一个基本特点,要解决数学问题,有时不易发现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因而往往要从“抽象”到“具体”进行科学的探究。数学的严谨是该学科的又一特点,对数学概念、定理的叙述必须精炼、准确,结论的推理和系统安排既严格而又周密。在初、高中阶段的数学导学中,教师要把握严谨性和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准确的理解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精神,对概念、定义、定理的导学,必须要准确的分析,揭示出本质特征,对公式法则、结论要在灵活性前提下进行拓展、变式应用。
  2.问题有明确性和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要深入钻研,准确把握细致分析,适度拓展,以求设计的问题紧扣教材,能通过这些问题实现教学目的,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明确要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3.问题有匹配性和有效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现状,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使问题有层次性和有效性,既要考虑到差生又要考虑到优生的情况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同时问题的难易适度。问题要体现梯度性、延伸性,以便课堂提问时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化难为易,循序渐进。
  总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比教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学是内因,教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运用上述“问题导学法”的宗旨,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培养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其最终目的可用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概括:“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就是通过问题引导教与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最高境界。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提高初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该文就将结合我国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1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的成因  1.1教师备课不充分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然而,有些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题海战术,布置大量的作业和练习题,不仅使
所谓动态平衡问题,就是要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的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物体又处于一系列平衡状态,在历年的高考中,动态平衡问题是多次出现,而学生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做题效率低,错解和误解现象较多。下面我们把动态平衡问题归纳为用以下二种常见的方法来分析,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一、解析法  对研究对象在发生动态平衡过程中的任一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出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函数关系
期刊
摘 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建立初步的模型思想和相应的建模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从模型思想的内涵入手,对其主要的能力要素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小学数学课堂构建提供指导。  关键词:数学思想;模型思想;模型教学  小学阶段是儿童数学思维形成的奠基时期,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区别于中学阶段的以抽象逻辑思
上海佘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球道木2009年06月20日21时42分球场质量:4会所设施:4服务质量:4球童服务:4球场设计:4性价比:4为了准备HSBC,球场开始收窄了球道,难度开始显现,几年
案例背景:蜗牛是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二年级的小朋友对它们充满了好奇。我们学校校园环境--绿化资源丰富,学生们经常能在草丛中花园里看蜗牛、捉蜗牛与它们亲密接触。活动通过自
近年来,慢性疾病已经超过急性传染病,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杀手。引起慢性疾病的原因很多,饮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均衡的饮食可以促进健康,饮食不当却是各种慢性疾病的主要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达成既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能高效教学的目标呢?  1重视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知识内涵的
【课文特色】全文是以情感的流动为线索来展开的。这篇散文的流动之“美”,不仅体现在对景物的具体描写中,还体现在文中情感与感悟的转换与高度概括之中。作者抓住“瀑布”这个
摘 要:中学学习阶段是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搞好修辞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 对修辞的教学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修辞教学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初中;修辞教学;问题;对策  1修辞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1从《语文课程标准》到语文课本,修辞教学的内容都不是很明确,造成了修辞教学的混乱。《语文课程标准》中只要求了解常见修辞格(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