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高雅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舞蹈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但比赛赛前部分运动员产生不良心理,在比赛中发挥不出应有技战术水平。本文运用运动训练学和心理学知识,对运动员产生赛前不良心理表现、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为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具备良好的心理优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舞蹈 赛前不良心理 消除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通过对湖北专业体育舞蹈运动员和有经验的教练员进行电话访谈和网上质询;搜集和阅读中国知网体育舞蹈和体育心理方面的期刊文献,为论文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二、分析与结果
(一)不良心理影响因素
1.主观因素。主观因素是运动员由于自身原因所产生的的。良好的情绪能产生适宜的兴奋和增力性,而不良的情绪不但直接影响选手的竞赛水平,而且还会对体力及舞伴产生影响[2]。不良情绪的刺激引起运动员运动机能和神经系统障碍,从而影响到运动员水平的发挥;强大的信心往往能使选手超水平发挥;动机能引起人的活动,将活动导向一定的目标,满足个体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3]。运动员没有良好的思想认识,便不具有强大的动力。综上所述,不良情绪、丢失信心、缺乏动机是不良心理产生的主观因素。
2.客观因素。客观因素是运动员自身无法改变与调整的,是客观存在的。包括指赛场的环境,赛场温度、湿度,比赛场地所处地点的地势,音乐强度,场地灯光、裁判,赛前准备时间、赛场观众气氛这些都会对运动员心理产生影响。第二,领导的期望,教练员的指导,舞伴的水平,这些外来因素同样给运动员带来心理压力。
(二)赛前不良心理主要表现
1.过分紧张心理和赛前过度兴奋心理。过度紧张的运动员面色苍白,目光涣散,注意力无法集中,慌乱,赛前甚至无法正常睡眠休息。比赛中动作放不开、拘束;赛前过度兴奋心理主要表现为运动员兴奋性产生过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呼吸紧、心跳快、思维混乱迟钝、肌肉不自觉抖动。
2.盲目自信和信心缺失的心理。运动员对自身能力估计过高,往往容易产生盲目自信的心理,表现为运动员浮躁,思考问题过于简单,不够冷静,盲目乐观等;缺乏信心的运动员往往情绪消极,对自己缺乏信心,比赛中畏首畏尾,注意力分散,表情僵硬。
(三)赛前不良心理调节方法
1.做好赛前准备,建立心理优势。(1)确定合理目标,明确比赛任务。对自己的要求要符合自身情况,根据自身技术水平和对手实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既要有挑战性,又要切合实际。(2)建立与比赛安排相一致的作息时间。人体内都存在生物钟,人的生理活动状态都是依照这种生物规律而产生的,它有利于保持生理代谢平衡,因此在赛前的训练中要根据比赛进行作息时间安排,达到与比赛一致。(3)合理膳食。体育舞蹈是一项集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运动,尤其赛前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元素,在赛前的饮食中既要保证营养搭配合理,又要注意控制运动员体重。(4)科学制定赛前训练计划。合理的赛前计划让运动员的训练事半功倍,在达到训练效果的同时增强比赛信心。
2.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1)赛场模拟训练法。进行比赛模拟训练,模拟赛场灯光、场地、对手、观众、比赛流程,制造比赛气氛,使运动员在与比赛条件相同的环境下进行实战训练,使运动员在训练中感受比赛气氛与环节。(2)念动训练法。念动训练法是借助思维进行舞蹈动作演练的过程,通过赛前对动作表情和音乐进行思维上的梳理演练,从而达到动作的定型与巩固,加深动作记忆。(3)自我暗示放松训法。利用语言对自身进行引导,采用对自己讲话的方式对自己进行鼓励与疏导,达到减少压力,消除紧张,放松心态的作用。(4)引导训练法。引导训练法是通过教练员或舞伴的提示,赛前对比赛规则,对手强弱进行剖析,从而稳定心态,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上所述,一场比赛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的技战术和身体素质的差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是决定着比赛的胜负。体育舞蹈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大敌,克服赛前不良心理保证运动员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参赛是取胜的关键。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比赛充满热情,充分认识比赛的各种情况,放松心态,自信而又不轻敌,只有当运动员处于这种积极的状态时,视觉、听觉、感觉、呼吸、心跳等生理机能才能处于最佳状态,头脑清醒,能够正确而有节奏的控制自己的舞姿,充满表现力,从而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取得比赛胜利。
(二)建议
在比赛前,首先要看清自己参加比赛的动机,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目标,明确比赛任务,认清比赛的价值所在;其次赛前在生活作息上要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保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作息,做好赛前准备;在心理上针对个人情况进行心理训练,通过对应的心理训练法,缓解比赛压力,并给自己增加信心,建立坚固的心理防御系统,赛前要根据比赛的性质,运动员自身性格特点以及当前状态,采用合理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节,达到消除不良心理,增强心理稳定性的目的,使运动员达到心理生理双最佳;赛前选手还需要在实践上定制合理的训练计划,模拟赛场情景进行完整的模拟竞赛,并跟舞伴反复总结分析所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提高的地方,使自己和舞伴在身体机能上以及默契度上达到最完美状态。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体育局体育科技课题(KT13-03);牡丹江师范学院科技创新项目(yjsxscx2014-21mdjnu)。
参考文献:
[1] 林宇峰.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探讨[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
[2] 柯杨宁.体育舞蹈选手的赛前心理状态及训练方法[J].体育科学研究.2002.
[3] 李文学.浅析大学生散打运动员赛前紧张心理的表现及消除[J].科技信息.2012.
摘 要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高雅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舞蹈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但比赛赛前部分运动员产生不良心理,在比赛中发挥不出应有技战术水平。本文运用运动训练学和心理学知识,对运动员产生赛前不良心理表现、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为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具备良好的心理优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舞蹈 赛前不良心理 消除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通过对湖北专业体育舞蹈运动员和有经验的教练员进行电话访谈和网上质询;搜集和阅读中国知网体育舞蹈和体育心理方面的期刊文献,为论文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二、分析与结果
(一)不良心理影响因素
1.主观因素。主观因素是运动员由于自身原因所产生的的。良好的情绪能产生适宜的兴奋和增力性,而不良的情绪不但直接影响选手的竞赛水平,而且还会对体力及舞伴产生影响[2]。不良情绪的刺激引起运动员运动机能和神经系统障碍,从而影响到运动员水平的发挥;强大的信心往往能使选手超水平发挥;动机能引起人的活动,将活动导向一定的目标,满足个体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3]。运动员没有良好的思想认识,便不具有强大的动力。综上所述,不良情绪、丢失信心、缺乏动机是不良心理产生的主观因素。
2.客观因素。客观因素是运动员自身无法改变与调整的,是客观存在的。包括指赛场的环境,赛场温度、湿度,比赛场地所处地点的地势,音乐强度,场地灯光、裁判,赛前准备时间、赛场观众气氛这些都会对运动员心理产生影响。第二,领导的期望,教练员的指导,舞伴的水平,这些外来因素同样给运动员带来心理压力。
(二)赛前不良心理主要表现
1.过分紧张心理和赛前过度兴奋心理。过度紧张的运动员面色苍白,目光涣散,注意力无法集中,慌乱,赛前甚至无法正常睡眠休息。比赛中动作放不开、拘束;赛前过度兴奋心理主要表现为运动员兴奋性产生过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呼吸紧、心跳快、思维混乱迟钝、肌肉不自觉抖动。
2.盲目自信和信心缺失的心理。运动员对自身能力估计过高,往往容易产生盲目自信的心理,表现为运动员浮躁,思考问题过于简单,不够冷静,盲目乐观等;缺乏信心的运动员往往情绪消极,对自己缺乏信心,比赛中畏首畏尾,注意力分散,表情僵硬。
(三)赛前不良心理调节方法
1.做好赛前准备,建立心理优势。(1)确定合理目标,明确比赛任务。对自己的要求要符合自身情况,根据自身技术水平和对手实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既要有挑战性,又要切合实际。(2)建立与比赛安排相一致的作息时间。人体内都存在生物钟,人的生理活动状态都是依照这种生物规律而产生的,它有利于保持生理代谢平衡,因此在赛前的训练中要根据比赛进行作息时间安排,达到与比赛一致。(3)合理膳食。体育舞蹈是一项集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运动,尤其赛前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元素,在赛前的饮食中既要保证营养搭配合理,又要注意控制运动员体重。(4)科学制定赛前训练计划。合理的赛前计划让运动员的训练事半功倍,在达到训练效果的同时增强比赛信心。
2.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1)赛场模拟训练法。进行比赛模拟训练,模拟赛场灯光、场地、对手、观众、比赛流程,制造比赛气氛,使运动员在与比赛条件相同的环境下进行实战训练,使运动员在训练中感受比赛气氛与环节。(2)念动训练法。念动训练法是借助思维进行舞蹈动作演练的过程,通过赛前对动作表情和音乐进行思维上的梳理演练,从而达到动作的定型与巩固,加深动作记忆。(3)自我暗示放松训法。利用语言对自身进行引导,采用对自己讲话的方式对自己进行鼓励与疏导,达到减少压力,消除紧张,放松心态的作用。(4)引导训练法。引导训练法是通过教练员或舞伴的提示,赛前对比赛规则,对手强弱进行剖析,从而稳定心态,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上所述,一场比赛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的技战术和身体素质的差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是决定着比赛的胜负。体育舞蹈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大敌,克服赛前不良心理保证运动员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参赛是取胜的关键。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比赛充满热情,充分认识比赛的各种情况,放松心态,自信而又不轻敌,只有当运动员处于这种积极的状态时,视觉、听觉、感觉、呼吸、心跳等生理机能才能处于最佳状态,头脑清醒,能够正确而有节奏的控制自己的舞姿,充满表现力,从而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取得比赛胜利。
(二)建议
在比赛前,首先要看清自己参加比赛的动机,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目标,明确比赛任务,认清比赛的价值所在;其次赛前在生活作息上要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保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作息,做好赛前准备;在心理上针对个人情况进行心理训练,通过对应的心理训练法,缓解比赛压力,并给自己增加信心,建立坚固的心理防御系统,赛前要根据比赛的性质,运动员自身性格特点以及当前状态,采用合理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节,达到消除不良心理,增强心理稳定性的目的,使运动员达到心理生理双最佳;赛前选手还需要在实践上定制合理的训练计划,模拟赛场情景进行完整的模拟竞赛,并跟舞伴反复总结分析所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提高的地方,使自己和舞伴在身体机能上以及默契度上达到最完美状态。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体育局体育科技课题(KT13-03);牡丹江师范学院科技创新项目(yjsxscx2014-21mdjnu)。
参考文献:
[1] 林宇峰.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探讨[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
[2] 柯杨宁.体育舞蹈选手的赛前心理状态及训练方法[J].体育科学研究.2002.
[3] 李文学.浅析大学生散打运动员赛前紧张心理的表现及消除[J].科技信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