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肢部位的拉伤与扭伤,了解日常教学及生活中容易导致下肢部位拉伤与扭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对保护自身及学生免受损伤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预防下肢部位的拉伤与扭伤一定要从思想上提高自我保护的认识,做好必要的保护措施,同时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科学地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和预防措施,是减少或避免这种运动损伤的出现的关键。
关键词 体育教师 预防 下肢部位 拉伤与扭伤
一、体育教师在教学及生活中容易导致下肢部位拉伤与扭伤的原因
(一)安全意识不强,思想麻痹大意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包括学生的运动损伤和教师本人的运动损伤。随着学校对安全教育的日渐加强,体育教师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也不断地增强。对学生的运动损伤预防都做得十分小心,然而对自己的运动损伤预防却存在着忽视或麻痹大意的思想。表现在上课不穿运动服装,不做准备活动,示范随意,不重视身体的保养等等。由于对自身要求不高,往往在教学中出现下肢部位地拉伤与扭伤事件。小伤几天,大伤甚至几个月,严重影响了生活与工作,然而后悔已晚。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不麻痹大意。
(二)不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往往不做充分的准备活动。例如,学生热身跑时教师站着看,学生做4*8拍的徒手操时,教师只做1个8拍的示范。如此,体育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或参与学生活动时由于准备活动做得不够充分,下肢部位容易出现拉伤或扭伤的情况。据报道,有27.8%的运动损伤的发生是因为准备不充分。
(三)示范、搬运器材或重物时动作、姿势不正确
有调查显示,技术动作不合要领导致的运动损伤占35.6%,排在伤害原因的第一位。合理的技术动作,是经过长时间经验总结出的,既可以尽可能的发挥人体的潜能又能有效保护身体不受伤害。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有人说业余的反而比专业的运动员容易受伤。体育教师作为专业的技能课教师,在学习和运用技术动作时一定要正确掌握技术动作的原理,尽可能避免因技术动作不合理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四)下肢部位柔韧性差,肌肉力量不足
人体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当人体衰老时,肌肉的容积会下降,进而引起肌肉力量的下降,收缩速度的减慢。这就是为什么人年老后会变得动作减慢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的钙质会逐渐流失,骨骼的强度会下降;人体韧带中的胶原纤维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脆弱易断。体育教师由于早期的常年运动和长期的户外授课,很多教师存在着各种伤病,如腰伤、大腿韧带拉伤、关节扭伤等等。
二、根据下肢部位拉伤与扭伤的发生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预防
(一)提高安全意识,从细节入手
体育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其着装必须是运动的,而且是符合运动项目特点的专业服装。一套合适的专业的运动服装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更好地完成示范动作,参与学生活动,保护身体、减少运动损伤。例如,篮球教学,体育教师就应该穿篮球鞋。因为篮球运动的特点有很多的急停、急转、变向的动作,专业篮球鞋是根据篮球项目特点设计的,能很好的保护脚部。如果,体育教师穿着慢跑鞋去上篮球课,就很容易出现脚踝关节的扭伤情况。总之,合适的运动装备是预防下肢部位拉伤与扭伤的首选武器。
(二)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笔者认为,体育教师的准备活动不但要做充分,而且还应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年龄特点提前做一些比学生更多或者不同的准备活动。例如,跨越式跳高教学,对下肢部位的活动要求比较高,体育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做一些腰部的、跨部的、下肢韧带的练习。因为教师的身体和小学生的身体特点是不一样的,小学生柔韧性好力量差,所以不容易受伤。成年人力量大但柔韧性差,所以就特别容易拉伤。笔者建议,体育教师在教授比较专业的技能课时,可以在课前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且由易到难对示范动作练习几遍,做到心中有数,不冒然行动。
(三)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体育教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知识的人体解剖学,掌握腰、背部及下肢部位各韧带、肌肉的生理特点。在学习技术动作时,我们应先学习简单动作,掌握基本动作后再学习复杂动作。运动时,要使用正确的技术动作。否则,会因为动作不熟练或动作错误导致动作变形不协调,进而增加运动伤害的发生。搬运重物时要尽量靠近身体。
(四)严格选用场地和器材
调查显示,有16.98%的运动损伤与场地不合格有关。合格的场地和器械可以有效的保护运动者,并达到运动效果。合理布置示范场地和选用器材也是预防体育教师下肢部位拉伤与扭伤的重要环节。
(五)体育教师要坚持经常锻炼
体育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经常参与运动,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才能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体育教师要长期坚持锻炼,保持必要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特别是上下肢部位地柔韧性。保持必要的体能和各项基本的身体素质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预防下肢部位拉伤与扭伤的最好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建和.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2.
[2] 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6.
[3] 张伟.健美操运动损伤预防指南[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7.
摘 要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肢部位的拉伤与扭伤,了解日常教学及生活中容易导致下肢部位拉伤与扭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对保护自身及学生免受损伤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预防下肢部位的拉伤与扭伤一定要从思想上提高自我保护的认识,做好必要的保护措施,同时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科学地掌握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和预防措施,是减少或避免这种运动损伤的出现的关键。
关键词 体育教师 预防 下肢部位 拉伤与扭伤
一、体育教师在教学及生活中容易导致下肢部位拉伤与扭伤的原因
(一)安全意识不强,思想麻痹大意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包括学生的运动损伤和教师本人的运动损伤。随着学校对安全教育的日渐加强,体育教师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也不断地增强。对学生的运动损伤预防都做得十分小心,然而对自己的运动损伤预防却存在着忽视或麻痹大意的思想。表现在上课不穿运动服装,不做准备活动,示范随意,不重视身体的保养等等。由于对自身要求不高,往往在教学中出现下肢部位地拉伤与扭伤事件。小伤几天,大伤甚至几个月,严重影响了生活与工作,然而后悔已晚。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不麻痹大意。
(二)不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往往不做充分的准备活动。例如,学生热身跑时教师站着看,学生做4*8拍的徒手操时,教师只做1个8拍的示范。如此,体育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或参与学生活动时由于准备活动做得不够充分,下肢部位容易出现拉伤或扭伤的情况。据报道,有27.8%的运动损伤的发生是因为准备不充分。
(三)示范、搬运器材或重物时动作、姿势不正确
有调查显示,技术动作不合要领导致的运动损伤占35.6%,排在伤害原因的第一位。合理的技术动作,是经过长时间经验总结出的,既可以尽可能的发挥人体的潜能又能有效保护身体不受伤害。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有人说业余的反而比专业的运动员容易受伤。体育教师作为专业的技能课教师,在学习和运用技术动作时一定要正确掌握技术动作的原理,尽可能避免因技术动作不合理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四)下肢部位柔韧性差,肌肉力量不足
人体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当人体衰老时,肌肉的容积会下降,进而引起肌肉力量的下降,收缩速度的减慢。这就是为什么人年老后会变得动作减慢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的钙质会逐渐流失,骨骼的强度会下降;人体韧带中的胶原纤维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脆弱易断。体育教师由于早期的常年运动和长期的户外授课,很多教师存在着各种伤病,如腰伤、大腿韧带拉伤、关节扭伤等等。
二、根据下肢部位拉伤与扭伤的发生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预防
(一)提高安全意识,从细节入手
体育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其着装必须是运动的,而且是符合运动项目特点的专业服装。一套合适的专业的运动服装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更好地完成示范动作,参与学生活动,保护身体、减少运动损伤。例如,篮球教学,体育教师就应该穿篮球鞋。因为篮球运动的特点有很多的急停、急转、变向的动作,专业篮球鞋是根据篮球项目特点设计的,能很好的保护脚部。如果,体育教师穿着慢跑鞋去上篮球课,就很容易出现脚踝关节的扭伤情况。总之,合适的运动装备是预防下肢部位拉伤与扭伤的首选武器。
(二)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笔者认为,体育教师的准备活动不但要做充分,而且还应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年龄特点提前做一些比学生更多或者不同的准备活动。例如,跨越式跳高教学,对下肢部位的活动要求比较高,体育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做一些腰部的、跨部的、下肢韧带的练习。因为教师的身体和小学生的身体特点是不一样的,小学生柔韧性好力量差,所以不容易受伤。成年人力量大但柔韧性差,所以就特别容易拉伤。笔者建议,体育教师在教授比较专业的技能课时,可以在课前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且由易到难对示范动作练习几遍,做到心中有数,不冒然行动。
(三)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体育教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知识的人体解剖学,掌握腰、背部及下肢部位各韧带、肌肉的生理特点。在学习技术动作时,我们应先学习简单动作,掌握基本动作后再学习复杂动作。运动时,要使用正确的技术动作。否则,会因为动作不熟练或动作错误导致动作变形不协调,进而增加运动伤害的发生。搬运重物时要尽量靠近身体。
(四)严格选用场地和器材
调查显示,有16.98%的运动损伤与场地不合格有关。合格的场地和器械可以有效的保护运动者,并达到运动效果。合理布置示范场地和选用器材也是预防体育教师下肢部位拉伤与扭伤的重要环节。
(五)体育教师要坚持经常锻炼
体育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经常参与运动,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才能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体育教师要长期坚持锻炼,保持必要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特别是上下肢部位地柔韧性。保持必要的体能和各项基本的身体素质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预防下肢部位拉伤与扭伤的最好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建和.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2.
[2] 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6.
[3] 张伟.健美操运动损伤预防指南[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