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e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实践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重视知识与实践、生活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讨论,使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我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灵感
  我在教学“圆锥体体积”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出求圆锥体的公式。让学生四人一组操作,每组都有一对圆柱和圆锥体,去验证课本上的知识。
  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我要求每组在做实验时注意观察,把观察后的情况做汇报。过了一会儿,A组倒了3次,还没倒满;而B组的同学大叫说:老师,水溢出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呀。”可C组学生说:“老师,我们组同学发现了圆锥倒了3次正好倒满圆柱体”。这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我让C组的同学给演示一遍,引导学生与自己所做的实验进行比较,了解1:3的关系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的。学生恍然大悟,明白圆锥体与圆柱体在等底等高时,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这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图。
  刚才,同学们发现了圆锥体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13,那么,圆锥体体积的公式如何推导呢?学生很容易得出,V=1/3Sh=1/3πr2h=1/3π(d/2)2h=1/3c2h/4π。于是我追问:“同学们,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有的同学说:“老师,我们发现,等底等高时,圆柱体的1/3就是圆锥体的体积;同时我们还发现当一个圆锥里的水倒入一个圆柱体时,圓锥体比圆柱体少2/3。当把一个圆柱一个一个的往圆锥里倒时,又发现圆柱体比圆锥体多2倍。”选错圆柱体的同学恍然大悟。于是,我拿出了几个圆锥体和圆柱体再让同学们选一个做一次实验。这时有的同学站起来说:当等底等高时,圆柱体底面积是圆锥体底面积的1/3,圆锥体底面积是圆柱体底面积的3倍。可有的同学抢着说: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时,圆锥体的高是圆柱体的3倍,圆柱体高是圆锥体的1/3。
  二、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教“圆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用圆规在纸上随便画几个圆,然后问:“你所画的圆为什么不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从中你发现什么?”这时有的同学立刻回答“圆心的设定位置不同,所以圆的位置不固定。”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圆心的作用是固定圆的位置的。接着,我让学生把所画的圆剪下,然后再利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通过度量发现圆的直径和半径的特征,使学生通过操作、测量,并通过对操作结果的研究来学习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①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②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心上;③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④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了半径和直径的概念;⑤圆也是一种轴对称图形;⑥圆的大小是由圆的半径决定的。
  三、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位”、“计数单位”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往往结合在一起,以它们为中心,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教“10的认识”一节,我认为教材中不应把10仅仅看作一个数,与1至9同等对待,而应通过对1个十和10个一的认识初步建立“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
  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一教学思想,利用数位筒参与形成概念。课上,我在个位筒里插入9根小棒,然后问学生再添上1根,怎么办呢?同学们一边操作一边说:“把个位筒里的9根小棒拿出来,与手里的1根小棒合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在十位筒里,表示1个十。”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学生明确了个位与十位的十进制关系。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采用“凑十法”、“破十法”,仍然是让学生摆小棒。如13-4,当个位上的3根小棒不够减时,怎么办呢?同学们边操作边说:“把十位筒里的1小捆拿出来,打开是10根小棒,拿走4根小棒,把剩下的6根小棒放在个位筒里,与个位筒里原来的3根小棒合并在一起是9根小棒,所以13-4=9。”由于加强了动手操作,学生学起来容易,算理理解得清楚。
  我在教“米、分米、厘米的认识”一节时,为了能使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学会在实践中运用这些长度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课上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个小组按抽签抽到的内容去亲自动手实践。有的组拿皮尺去量教室的宽;有的组拿卷尺去量黑板的长;有的组测量一个同学的身高;有的组量一根跳绳的长;有的组测量的一块地砖的长。各小组测量后再把结果向老师汇报。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掌握了测量的方法,并学会了正确使用长度单位,更重要的是由同学们自己去动手实际测量,因此课堂气氛活跃。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同学们体验着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重视在课堂中给学生进行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去揭示知识的难点,深化认知过程。因此,今后要充分发挥数学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才能有利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潜能。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教育也逐渐应用于具体的教学课堂当中。对于小学的教育者来讲,必须合理的将网络教育与具体的德育教育进行结合,鼓励学生正视网络环境,吸取网络中有益的部分,摒弃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课堂现实当中,提高全面发展能力。  关键词:小学;网络环境;德育教育  网络教育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之后,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影响,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无法
摘 要:小班饲养活动是幼儿接触自然,了解和探索大自然的主要窗口,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作者以蚕宝宝饲养记为案例,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引导幼儿们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收获到了自己想要探索的答案。  关键词:幼儿园;蚕宝宝饲养;探索能力  幼儿探索能力是指幼儿在活动中多方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敏觉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这四个方面。小时候的瓦特对水烧开后水壶发出鸣叫好奇,这直接促
摘 要:核心素养在新教学改革以及新世纪中被称为是关键素养,在我国教育改革制度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核心素养在每一个学科都进行了实施,初中历史学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十分关键,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认识到核心素养的价值,并且在教学中逐渐的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历史素养是历史学科在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目标,在历史学科教學中教师需要关注对学生历史素养培养
学位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分层异步教学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含义入手,探讨了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课堂实施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数学的教学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新的教学需求不符,这就需要找到其他有效可行的教学方式。分层异步教学法是指将同级学生按照一定的标
摘 要:伴随着我们国家科学实力的不断提升,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通过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入微课教学,能够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诸多的积极意义,在教师进行语文授课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是采取理论的形式,这就导致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够完全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如果老师运用微课,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的高涨,还能够让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的直观,为学生们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奠定一个坚实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如何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已经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与重视,问题导学法便应运而生。问题导学法,就是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学生不断地探索,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实现建设高质量数学课堂的目标。因此,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从问题导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不只是教育小学生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小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我国已经执行素质教育多年,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不只是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有一句俗语说“先做人,后做事”,这说明一个人具备良好的素养是多么的重要。在小学的教育中培养学生具备核心素养将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巨大财富。为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
学位
摘 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的逐渐突显出来,因此很多教学工作者积极应用翻转教学模式开展学科教学活动看,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路径,因此我们应该正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并响应新课程改革要求,逐步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创新应用教学模式。本研究中笔者将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特征,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