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法之于笔译教学的适用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日语笔译教学实践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就业竞争力。项目式教学法体现了高等教育的特点与特征,是促进高等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法 日语笔译 适用性
  近年来各教育层次纷纷进行教育课改,高等中专科学校的教学方法却仍止步不前停留在课堂灌注法上,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对于现在新形势新社会下的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来说枯燥又无味,难以提起兴趣和热情。日语笔译本身就是枯燥的,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的翻译技能达到高水平,得以迅速发展。笔者在不断的教学研究与摸索中发现,项目式教学法更适用于当代日语笔译教学。
  项目式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是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日语笔译教学基于培养社会性人才的考虑,提出了引用项目式教学法。
  现代企业更需要工作能力强、实践经历丰富、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强的优秀毕业生,而不是空有文凭空有分数,只会“纸上谈兵”的学无所用之人。项目式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课题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了解,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式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课题目标学习的多重性;涉猎面广,注重团队合作;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式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把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应用于日语笔译教学工作,学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真正进行翻译实践,翻译能力更强,知识范围更广,学习兴趣更浓厚。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机械学习的学生,比他们更有活力实践能力更强,应用起所学知识更得心应手。
  目前高等学校日语专业笔译课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老师更倾向于让学生反复练习语法和生词,投入过多时间在纠正语法错误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语言所依附的是一整套文化体系。长此以往,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就产生了单纯直译表面意思,却不注重原文的内涵和韵味的现象。如果在翻译前阶段具备了相关的翻译能力,对翻译本身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和认知,掌握了足够的多的关联知识,在具体翻译阶段就会因为有翻译理念的引导和指导而加强翻译行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下面我们看一下日语笔译应用项目式教学法的一般步骤:
  (1)搜集笔译课题相关知识,了解课题性质,分析文化背景。
  (2)制订课题翻译计划。
  (3)实施课题计划,学生互相研讨,完成翻译任务。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检查工作。
  (5)学生与老师共同评价并为下一个课题做准备。
  从日语笔译课程应用项目式教学法的一般步骤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辅助性,不再是老师单独备课、学生机械吸纳。这五个版块中,涵盖了自主获取相关知识环节,这就需要学生课前做大量的准备,查阅大量相关书籍,总结所需内容,学生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了翻译素养。此外,这五个版块环环相扣,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了所学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使学生获得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因为日语专业毕业的学生更多地会进入中日合资企业工作,如果自身外语水平不合格,无法适应工作,那么就需要再学习,如果没有再学习的能力,也就不能实现再学习的预期效果。日语笔译教学应注重学生基本功的培养,这里面包括提高中文素养和培养翻译习惯等。项目式教学法在日语笔译教学中的应用,最终的受益者是学生,面向全体高校学生,提倡交流与合作,注重建设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自主创新学习,能够开拓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把握灵活翻译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终身学习能力。
  立足于日语专业学生笔译基础薄弱的现状,笔者提出了对日语笔译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实践,课程创新的成败关键在于老师。前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辅助性”。学校开设翻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日语应用与翻译能力,老师在新型教学模式下,既不能像以往一样完全主导课堂,又不能将自己变为“透明人”,要把握好度,在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让学生站在主要位置,变成课堂的主体,做好引导和分析评价工作足矣。在此过程中,老师还要让学生全面认知到学生的翻译能力,进一步区分、认识自己能力上优劣之处,扬长避短,分清主次地位,加强对翻译实践的把握,是把项目式教学法引用到日语笔译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日语笔译是一门用来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而产生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日语笔译课程在日语本科专业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中日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社会需要更多高水平的日语应用型翻译人才,这就对日语笔译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模式应当做出与之相符的改革体制,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科.日语笔译课程实训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青年文学家,2014(2).
  [2]冯科.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J].才智,2014(9).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评价协会第一届教学改革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项目(课题编号:PJHYYB5102)的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1.探究的形式化和庸俗化  新课改指出“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试验、推理等实践活动”。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表现之一是不适合探究的问题而让学生探究。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探究性学习,那些关于数学名称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逻辑性比较强,部分学生学习很吃力,跟不上全班的学习进度,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较差,我们称之为学困生。由于受不同因素影响,小学数学学困生已成为学校的一个弱势群体。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分析学生学困的形成原因,制定相应的转化措施,对症下药,逐步转化,让其自信、自立,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人。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摘 要: 随着新教育改革的进行,教育部对各个学科的教学改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在教学中可采用导学教学法,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强化教学效果。本文就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导学式教学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与时俱进,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逐渐普及。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使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多媒体的运用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并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而是恰当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好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原则,将多媒体的运用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完美结合,也是笔者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适当运用多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不仅要重视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感受学习数与计算的必要性……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那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中算法的多样化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体会。  一、创设“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环境  1.在课堂教学空间方面。  为了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促进参与,在学生座位编排上,我们可以不局限于两人一桌、面向讲台的“秧田式”坐法。根据教学内容,可采
摘 要: 作为一种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原型范畴理论开始逐步地渗入到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本文通过对原型范畴理论的阐释,分析其对英语学习和教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范畴 原型理论 英语学习 英语教学  一、引言  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是一种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认知学科的各个领域。原型最初是用来描述自然界,解释自然事物的,后来被引入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用来释义
摘 要:反思是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师范生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英语师范生反思能力薄弱的现状,以英语专业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互动式反思培养模式,即“理实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互动式反思培养模式,以期更好地促进英语师范生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互动式反思模式 英语师范生 反思能力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型教师教育迅速成为全世界教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