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水仙“百味生”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村传统
  
  干茶:外形:呈小方饼(传统型制);色泽:浅绿带黄,明亮;叶张明显,带梗,有少许的碎屑。
  第一道:汤色温润淡黄,香气幽而细长,似花香,滋味香甜,口感有鲜爽感,但水体较淡薄,两颊稍涩、
  第二道:汤色淡黄,较前一道稍深,香气渐浓,茶味加重,汤过舌面前中部后觉鲜活,口感细滑,喉部舌根回甘留香,但仍觉略有发涩。
  第三道:汤色橙黄,水香上升,鲜灵悠长,滋味香甜,口感绵软顺滑,过喉甘甜,涩味减弱。
  五道水以后香气尚存,但口感滋味开始转淡,喉头处仍觉甜甜的。六泡后的叶片黄亮,红边明显,留梗较多
  综合品评:这款漳平水仙香气高扬,水香浓郁,口感滋味甜、爽、滑,过喉甘甜,其中香气浓郁和水体甜香是其品尝点,但口感稍显淡薄,耐泡度欠佳。
  
  新工艺退火
  
  干茶:外形:呈小方饼(传统型制):色泽:深褐带黄,稍暗;叶张明显,带梗,有少许的碎屑。
  第一道:茶汤呈橙色,稍显火香,口感顺滑;鲜爽度偏差,滋味稍淡。
  第二道:汤色橙黄,尚清,火香明显,茶味开始慢慢溢出。滋味尚醇和;喉韵欠佳,收敛性强,有刮喉感。
  第三道:汤色橙黄,尚清,火香依然较明显,水香稍显,滋味醇厚,口感尚顺滑。但喉韵依然欠佳。
  第四五道水以后火香开始减弱。汤色口感滋味也开始转淡,收敛感减弱。
  六泡后的叶片呈灰褐色,红边不显,梗多,叶张稍硬。
  综合品评:这款焙火茶香气、口感、滋味、耐泡度的表现都比较中庸。
  
  红茶工艺
  
  品鉴完前二款的漳平水仙乌龙茶后,我们还品饮了试制的漳平水仙红茶。几款红茶各有特点。对这新创的红茶,大家各抒己见。
  茶友青云:漳平水仙红茶是—个创新之作,丰富了漳平水仙茶的产品线。这几款红茶借鉴了闽北红茶的制作工艺,具备传统红茶的一些特征。但作为试制的红茶,香气不够醇正,滋味偏薄,制作工艺有待进—步探索提高。
  茶友秋天:个人很喜欢漳平水仙手工的棉纸方形紧压包装,它有着洗尽铅华后的古朴。这漳平水仙红茶我还是第一次喝到,很新鲜。但是个人觉得这几款漳平水仙红茶发酵程度偏轻,耐泡度也不够,似乎没有发挥出漳平水仙茶的品种特征。
  
  本刊指导专家综合点评:漳平水仙是福建省的名茶之一,但是作为手工制作的方块紧压乌龙茶,很难保证每一泡茶品质的均等,品饮的这几款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种缺陷。纯手工制作既是漳平水仙茶的独一无二之处,也是它无法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推广的原因。几款新创制的红茶,是一个创新,不过品质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他文献
既然上述几种类型的高价茶都无法和奢侈品划等号,那么中国茶若要打造成奢侈品,是否已经具备了诞生民族奢侈品牌的现实土壤呢?或者,再退一步說,中国茶究竟适不适合走奢侈品的路线?对此,业界各有說辞,观点相左,有人认为,茶叶作为大众日常消费品,做成高高在上的奢侈品似乎不是件好事,会导致天价茶变得越来越多。而让荼回归到百姓生活中来,让更多人喝得起茶才最合适,中国茶产业才能发展;也有人认为,中国茶走奢侈品路线与
期刊
工作室外的墙面镶嵌着青花瓷残片,室内筑有小池塘,还有一整面墙壁的立体花卉,置身这里,各种美妙惬意的感觉油然而生,从这样精巧的设置中不难看出陈琰作为艺术家独到的眼光与审美。  在这里,最夺人眼球的是陈列的各种陶瓷艺术品,它们均出自陈琰之手,每一件作品都代表着他在艺术道路上前进的足迹。    青白釉浮雕提梁壶    这款青白釉提梁壶壶型是古老而独特的传统款式,壶的把手自壶肩部分凌空而起。使整个壶体显得
期刊
茶可通情意,茶可悦人悦己,茶有君子之风,故朋友把自己喜爱之红茶称为“君子红”。  这三款君子红也有些来历,它们产自武夷山中央山脉一三明君子峰,却带着不同于当地红茶的香气和滋味。为了做出特别的有性格的红茶,我的朋友在武夷山觅了处茶园,用自己的想法去种茶做茶,据他介绍,他把自己在生物研究方面的技术运用到制作红茶中去,在栽培茶树时使用的肥料和制茶过程的温度控制都与当地红茶有些不同,所以这君子红便有了人类
期刊
茶是可人儿、万灵丹。  寒冷若你,茶将为之温暖;激愤若你,茶将为之安定,  沮丧若你,茶将为之开怀;疲惫若你,茶将为之抚慰。  这是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威廉·尤特尔·克莱斯顿专为茶写的一首赞歌,而他又不偏不倚地处在久负盛名的维多利亚时代,那是由一个个充溢着香酽红茶香的柔软午后串联而成的时代。  下午4点钟,渐渐西斜的阳光似乎还不忍退隐,慢悠悠地在白金汉宫雕绘满眼的窗棂上逗留。皇宫后花园的草地
期刊
美有两种:繁复华丽之美和简约素净之美。《易经·贲卦》中就包含了这两种美的对立统一:“上九,白贲,无咎。”贲本来是斑纹华采,绚烂的美。白贲,则是绚烂又复归于平淡。其实中国传统审美更崇尚简约玄淡的,像六朝人的四六骈文、建筑及家具中的华丽雕饰固是一种美,但向来不被认为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譬如,明式家具的简洁刚劲历来就比繁复富丽的清式家具更受到国人的垂青。或许是性情使然,我也一向不大喜欢过于繁复华丽的艺术。
期刊
未到贵州之前,就曾听闻此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并据此在脑海中迅速勾勒出一幅“阴雨绵绵、坑坑洼洼、贫穷落后”的场景。然而,当飞机在贵阳龙洞堡机场降落,踏上贵州这块土地的时候,才猛然发觉这句押韵的俗语原来带有很深的世俗偏见。  烟花三月,当年孟浩然选择了下扬州,而我们选择了去贵州,不为别的,只为到茶园中找寻春天。选择这个时节去贵州,是明智且幸运的。坐在缓慢行进在盘山公路上的车子,一
期刊
秋天的色彩是绚烂的、明净的。经历春种夏长,就到了收获的季节——秋天。而这季节里,庆祝收获的节日就是中秋佳节。中秋历来被视为一个怀乡思亲的节日,即便是皎洁的月光下,内心的情感有融融泄泄,也有万千的思念。布一席茶、摆数枚月饼、几碟瓜果,轻声细语的私谈,想必是最让人心动的时刻。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带有中秋心意的茶席,它们虽然不尽完美,但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动和信心。在明月的清辉下,也愿《海峡茶道
期刊
时令不好,天气阴沉不定。中午饮茶罢,想着不敢午睡,于是割香。  割香就是将香料分割开来的意思。先用锯子将沉香山子从底部截去一小段,然后准备割香台、香刀、錾子、锤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为买不到合适的割香器具,这几样东西都是我亲手制作的。  香材分割好后要将朽木部分削去,然后用小块宣纸包起来,并逐一做好标记,存放于香盒中,方便焚香时取用。  去年割的香料已经差不多用完了,前些天将剩余的几块送了
期刊
蔡荣章:  国际无我茶会创始人。台北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0~2008),陆羽茶学研究所所长(1985~2008)。  现任福建漳浦天福茶学院教授与茶文化系系主任。从1980年起主编《茶艺》月刊并执笔社论至2008年。    为什么要谈这个似乎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好像只是在字面上咬文嚼字?但是我们要藉此深入探讨对茶汤的欣赏境界,因为茶汤是茶道的核心,必须把它的茶文化地位显现出来。  赏茶、
期刊
陈洪绶,生于1599年,卒于1652年,字章候,号老莲,中国明代画家,亦能工诗善字。在他的诸多以茶事为题的画作里,我独喜他的《品茶图》。这位曾经召为舍人奉命专画历代帝王像,而且还削发为僧后又还俗的画家,在《品茶图》里,提供的是一份有着佛界般的宁静、隐逸与从容。  两位高士,相向而坐。一坐于珊瑚石上,一坐于硕大的芭蕉叶上,停琴而品茗——琴已经收入了锦缎的琴套里,且品且谈,交谈中渐渐出现了一部用手心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