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学理论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应用

来源 :教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xy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人的认知过程、情感态度、心理意志、行为素养等。转化学困生是每位教师都要面对,且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研究学困生心理特征,对科学应用心理学理论,对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转化“学困生”效率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一、罗森塔尔效应:注重发展性期望与经常性鼓励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深受“皮格马利翁深情倾注木头雕像变成美女”神话故事的启发,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他来到加州一所普通学校,在给学生象征性地做了一个并没有打出分数的智力测验后,从中随意选出20%学生,告知老师,这些学生在测验中得分很高,是班上“最优秀的”“即将开放的花朵”,学习上极具潜力,的确是可造之材。罗森塔尔又要求校长找来三位教师,说是根据日常教学表现,他们是学校最有潜力、最优秀的教师,希望教好这批智商比同龄孩子都要高的学生。一年以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学校调查,惊喜地发现这些学生成绩大幅提升,IQ水平明显增高,远远超过其他学生;三位老师也觉得自己很优秀、很成功,充满了自信和自豪,工作格外卖力。结果自然皆大欢喜,但事实上,当初无论学生或教师都是随机挑选出来的,并没有刻意安排。人们把这种效应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的期望、赏识、信任、赞扬和鼓励能够赋于学生极大的动力,让他们充满自信,看到美好的前景,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每位学生都是一块等待雕琢成器的玉,给他们以鼓励、赏识和尊重,树立成功信心,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教师要消除急功近利心理。转化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具有其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低起点、小步子、新突破、稳进步”的策略,因人而异制定转化学困生的最近实现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让学生感受到能够实现的期望和触手可及的成功,激起内在奋发有为的强烈愿景。再者,教师积极采取措施激励,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和优势,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如上课回答提问、担任班组干部、参加文体活动等,同时对于学困生每项成绩的取得和小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因势利导,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赏识、同学的称羡,体验到进步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我能、我行”的自信心。
  
  二、护花现象:注重情感性教育和合理性引导
  
   教育心理学中有个“护花”现象:在花园里,如果都用禁止性、惩戒性的标语来阻止游客采摘花朵,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而会导致更多的游客采摘花朵,但换上温馨的提示标语后,游客的自觉性会大大提升。
   这种现象在教师转化学困生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学困生”有着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就是既自卑又自尊。虽然知道自己存在不足,容不得别人轻视,却往往表现出“无所谓”甚至很“自负”的言行;虽然内心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关爱、肯定和鼓励,却往往人为地拉开距离,有意逃避。如果教师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经常使用“不能”“不要”“禁止”“必须”等强势、禁止、惩戒性语言,很容易激起“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结果适得其反,学生表面上遵从,私下里却背道而行,更严重的是也许会滋生出“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教师不妨走近学生、蹲下身子、温情迎合、交流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诚心、爱心、细心和耐心教育引导。
  
  三、破窗理论:注重应急性处理与持久性转化
  
  心理学上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一座大楼的一块玻璃破了而没有马上修复,那么人们会认为大楼无人照管,不久以后,大楼的所有玻璃可能就会被打破。这说明了人面对“小过错、小事件”的消极行为的潜在危害,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同理可悟,“破窗”理论也告诫了老师在转化“学困生”中,必须坚持及时性、连续性和持久性。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智力差异、教学不适、学习方法落后、学习习惯,包括心理障碍、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等。教师要留心观察,认真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或犯下的过错,教师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避免“恶性循环”“错误惯性”现象发生。譬如发现学生对刚学过的某个知识点掌握不够时,教师要及时“开小灶”进行弥补,否则会对往后的系统学习造成连锁负面影响;再如发现学生逃课时,教师务必须妥善应急处理,否则有可能产生“错误惯性”,朝着“逃学、辍学、离家出走”更为糟糕的方向发展。当然,“反复”“反弹”是转化学困生过程中的正常反应,他们的转化进步往往呈螺旋状,这样就决定了“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教师要充分做好思想准备,保持耐心,循序渐进,诲人不倦,防止半途而废,确保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薛剑刚)
其他文献
一、教学目标  (1)准确简洁概括课文内容;客观、正确评议文中人物;深入品读文中重要词句;领悟、习得“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  (2)迁移学习方法,自学,完成自读课文《新来的王老师》一课的学习。  (3)通过比较、概括,习得写人的又一常用方法:——用一个事例来表现某个人物的某一个特点的方法。一人一事一特点。  二、教学难点  在品析词句中,抓住重点词语,发现人物的特质个性;营造
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场所,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阵地。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教室的布置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不例外,一个有文化色彩的教室环境的布置,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魅力。  目前,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学的途径单一,主要依赖课堂。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不得不将语言输出的操
现在,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开始尝试让学生写日记,记录下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活动中的心态或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笔者在实践中也有很多感悟,愿与同行们分享。  一、数学日记是联系生活和数学的桥梁  生活就是生动的课堂。只要善于观察思考,在我们身边能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数学现象。因此,我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问题。收集信息资料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的重要途径。于是,在教学“利息”时,我让学生
摘要:本文记录了一个因为在学校受到老师严厉责罚而导致情绪暴怒、爱发脾气,进而发展成为见人恐怖、考试焦虑,以致无法继续学业的小学四年级女生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咨询师通过观察和谈话了解到学生受到创伤的原因,进而采用一定的方法,最终使她摆脱了恐怖和焦虑并返校继续学业。通过这一案例以期引起教师以及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恐怖;考试焦虑;催眠暗示;系统脱敏;放松治疗    娇娇是甘肃省平凉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具有深厚的教学研究功底,不断提高教学改革对提升教学成效的贡献率。笔者主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教学手段运用效果、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开展课程设置改革以及关注学生发展差异等方面入手,有效提升了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一、关心爱护学生,有效提升学习动力    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总结出一条重要经验,即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针对这一特点,笔者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1月4日至6日对法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朱小玉表示,胡锦涛主席访法在推动中法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凸显了两大亮点。  第一,首次提出了留学生数量的具体目标。朱小玉说,学生交流并非新鲜事物,但重点在于形成规模。根据两国政府确定的目标,在未来5年内,法国到中国留学的人数将达到1万人(目前为5000人),而中国赴法求学的人数将达到5万人(目前为3.5万人)。
摘要:全面推进管理会计的应用,不仅是推动我国经济升级的客观要求,而且还是我国应对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公司量身搭建管理会计报告框架,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尤为关键。本文依托K公司为背景,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与责任会计为核心理论,提炼构建出“横向业财联动、纵向分级管理”设计了该公司管理会计报告框架,期望能为丰富管理会计报告理论系统发展提供一定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核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那么,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生活性的特点呢?我认为教师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这就说明,学生已有的知识
随笔是以议论为主的说理性散文,其种类很多,例如随感、随想、杂谈、笔记、小品等。这种文体的特点在于它的教育性、知识性和形象性。  教育性,除了其专业内容所决定以外,更主要的是其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它总是站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一边,以弘扬科学和民主为己任。  知识性,则不仅仅表现为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为基调,它更突出的是说文道理,谈今论古,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显得很“杂”。但其“杂”又并非杂乱无章
北宋哲学家张载曾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我认为教师也应该这样: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教,教则须疑。  传统的教材观将教材“神圣化”,强调教师必须对其绝对服从,而新课程倡导的则是一种“材料式”的教材观,教师可以在其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创造性地研究新的内容和教的方法,对教材进行革新性和批判性的使用。在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就研究新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