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一般可包括“创设情境→引导探索→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作者以《4以内乘法口诀》为例,谈谈支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它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丰润。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 教学运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一般可包括“创设情境→引导探索→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下面我就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4以内乘法口诀》为例,谈谈对“支架式”教学五个环节的处理。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一切教学方式和内容都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不能再一味以填鸭式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周边的素材、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课堂教学引入既轻松又有探索氛围的环境中,让学生有兴趣、有欲望解决接下来要探索的问题。
  在教学4以内的乘法口诀时,先教学生念了一首儿歌《数蛤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运用儿歌,让学生尝试着想一想当蛤蟆的只数往上增长的时候,它的嘴、眼睛和腿的只数的相应变化情况。儿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其探索其中数学奥秘的积极性。这样的导入方式与长驱直入的授课方式相比,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理解能力。
  2.引导探索——提供思考问题方向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搭建“支架”,即教师要为学生探索问题提供方向,还要为学生提供探索该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概念框架,学生能够运用支架尝试解决问题。
  在出示了《数蛤蟆》歌之后,让学生观察儿歌中的数字,尝试找出其中的奥秘。学生一般都是一句一句找关系,与学习乘法口诀不符,所以要适时进行引导,先让学生观察蛤蟆的只数和嘴的只数的数据,并进行列表。通过列表和引导,学生能够很容易找出其中的关系,尝试说出求算嘴的只数的方法,知道几只蛤蟆的嘴的只数可以用几个1来解决。教师再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是因为1只蛤蟆只有1张嘴,也就是每只蛤蟆有1张嘴,所以2只蛤蟆的嘴的只数就是2个1,所以是2只嘴。接着再问:如果是有3只蛤蟆时,有几张嘴呢?学生能够明确3只蛤蟆就有3只嘴。从而再揭示,有几只蛤蟆就有几张嘴。
  在此实例中,列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学生从很多烦乱的数字中解救了出来,使蛤蟆的只数与嘴的张数对应起来。也就是说,列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架,通过列表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对数据进行观察、分析,从而能较独立地揭示出蛤蟆的只数与嘴的张数的对应关系,加强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独立探究——找到内化学习方法
  在一起探索了蛤蟆的只数与其嘴的张数的关系之后,学生对探索方法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时教师就要适时放手,相信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探索较复杂的问题。而且为了节约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问题的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为学生内化学习方法提供机会。
  接下来,我让学生独立进行蛤蟆的只数和眼睛的只数及蛤蟆的只数和腿的条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探索。学生在学会了列表法之后,能够较快填出表中的数据,再观察数据之间的联系,眼睛的只数和腿的条数的求法,让学生能够明确因为1只蛤蟆有2只眼睛,也就是每只蛤蟆有2只眼睛,2只蛤蟆的眼睛只数就是2个2,所以是4只眼睛;同样的每只蛤蟆有4条腿,所以2只蛤蟆就有2个4,所以是8条腿。刚开始多数学生会用加法进行计算,得出结果,这节课毕竟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课,这样的结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出示2只蛤蟆的眼睛只数就是2个2时,其实也说明了乘法的意义,2×2是2个2相加的意思。这样的呈现既运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了乘法算式的意义。
  4.协作学习——共同提升知识水平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商讨论,可以共享独立探索的成果,共同解决独立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的资源,让学生之间形成一条无形的知识传送链,接受较快的孩子帮助接受较慢的孩子进行理解,提高整体认知水平。
  在探索了2只蛤蟆的眼睛、腿和嘴与只数之间的联系之后,让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求出3只,4只蛤蟆的嘴、眼睛和腿的个数。通过合作交流,学生能通过数和加法计算较快解决问题。然后再运用各数据,继续内化乘法算式的意义,进一步了解乘法和加法算式的联系。通过编写出接下来的儿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与导入相呼应。
  在了解了2和4的乘法算式的数据关系之后,编写出2和4的乘法口诀。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之间继续相互合作,了解3的乘法算式的数据之间的联系,再尝试编写出3的乘法口诀,进行全班交流。
  5.效果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包括个人的自我评价和集体对个人学习的评价。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自评表,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说说自己得到这个分数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在他评部分,我着重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说说谁在这节课中表现得非常棒,为什么?孩子的眼光是公正的,有时候孩子更期待在自己的同学心中有好印象,所以我们要时常有意识地让他们说出自己对其他学生好的看法。最后教师对全班整体给予表扬,同时也突出对个体的表扬,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
  “支架式”教学模式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这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谋而合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的教学形态让我们的学生更有探索知识的活力,也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丰富生动。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服装产业逐渐与世界接轨。鉴于我国已是纺织服装出口的大国,服装标签上的英语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打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对服装标签上的英译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在翻译方法、句法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后总结服装标签上的翻译方法及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 服装标签英译 翻译方法 文化差异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服装外贸
摘 要: 为改变以往复习课烦琐的抄写及不断练习的方式,作者从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入手,从“梳理整册教材,有向整合资源”、“遵循心理特征,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活动设计,提升语文素养”、“改革评价方式,考察综合素养”四方面入手,探索一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的新模式。  关键词: 一年级下册 语文 复习课  “温故而知新”的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特定教学形式。以往一年级的复习课更容易被烦
摘 要: 本文以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为例,从语言风格所包含的语音要素、词汇要素出发,对内地的林少华和台湾的赖明珠的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试图寻求平衡二者的翻译策略,为日本文学作品的中文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林少华 赖明珠 翻译风格 海边的卡夫卡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呈现和载体,文学作品的翻译则是连接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桥梁。译者在翻译时可能风格迥异,这种差异更多地体
摘 要: 在高校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及对“双师型”教师的高度重视下,加强对专任教师的培训尤为重要。本文从“双师型”教师的角度出发,对内蒙古东部地区本科高校专任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以促进东部地区本科高校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地区 “双师型”教师 高校专任教师培训机制  一、内蒙古东部地区本科高校专任教师培训概述  (一)相关概念  1.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
摘 要: 班主任要转变管理观念、树立正确的工作观、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使中等生在班级中的表现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地向优等生转化,让“沉默的大多数”成为建设良好班风的中流砥柱。本文以如何更好地转化中等生与建设良好的班风为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 中等生 班风建设 转化策略  一个良好的班级,是能够为所有的学生提供符合其发展的学习空间及关心的,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在课堂中总有一批学生—
摘 要: 对于习作来说,“物”即是写作材料。当教师一再看到学生面临“立言无物”的尴尬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善观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实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阅读;旁征博引,为我所用。  关键词: 善观察 多实践 胸罗万卷 触类旁通 旁征博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摘 要: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机智,令课堂富有生气,充满智慧与灵动。他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教学机智应对情境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主要源于他的人道主义儿童观、“我与你”的师生观和长期的经验积累与反思。阿莫纳什维利在教学机智方面堪称典范,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借鉴,不断修炼自我,培养个人的教学机智。
学期将了,学校在与教师签约时,笔者利用职务之便作了如下一番调查,更加深了对“当老师不容易,当班主任更不容易”的理解。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承载主要教育职能的班主任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指导者。然而,调查结果显示,愿意担任班主任者的人数不到学校全体教师人数的50%,且班主任教师随着任职年限的增长,工作热情和干劲逐渐消退,不愿当班主任的呼声随之强烈,职业倦怠日
摘 要: 大类培养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2015年9月,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正式推广大类培养改革。本文针对采用大类培养模式下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的新生进行调研,以此摸清新生对大类培养改革措施的了解和认可情况,分析和筛选影响专业选择的客观因素,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通识型人才服务。  关键词: 大类培养 专业选择 专业认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精英
“我想做什么?”这是每一个人做事的原动力。小时候,老师问我们:“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想当什么人?”有的想当一名售货员,因为这样就会有很多好吃的;有的想当画家,因为他喜欢画画;有的想当解放军叔叔,因为他们最帅……我想当老师,因为我认为老师是最聪明的人,知道很多知识。为了这些可能很幼稚、很天真的原因,我们往往会爆发出无限的热情努力学习,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现在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站在这神圣的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