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杨朱对老学的“为我”“贵我”转化——兼论阳子居与杨朱的区别

来源 :哲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告子,战国中期人,《墨子·公孟》与《孟子·公孙丑》《孟子·告子》等篇中的“告子”为一人,不可分做两人看待.同时,他与《孟子·尽心下》中的“浩生不害”无关,不可混同.杨朱则为告子传人,但大约从魏晋时期开始,就有部分文献将他与春秋时期的老子弟子阳子居混同,目前仍有学者承袭此误,甚至具体化为阳子居姓杨,名朱,字子居,此说不可取.最后,从思想角度看,告子与杨朱都是老子学派传人,此点难以动摇,只是两者都对老学思想进行了诸多创造性转化:皆从老学“道”的完满、独立观念中,发现了“生”“我”.认为全生之道在于“贵生”“为我”“贵己”,且人人自爱自利,不为外物所累,不予不取,必不相争相杀,天下自然治.
其他文献
对孟子所谓“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诠释可溯源于董仲舒,其虽未曾提出针对这一命题的诠释,但其《春秋》学中却内蕴着对这一命题的理解,其说可概括为:借褒贬以立法,
“怀孕了!”手里拿着化验单,即将升级做妈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可是,还没高兴几天,麻烦的早孕不适却不期而至,呕吐、嗜睡、烧心……种种不适症状常常折磨得准妈妈们心神不安
《宗镜录》是隋唐佛教集大成之作,卷帙浩繁,如何从总体上疏解、诠释,学界缺乏研究.学者认为,《宗镜录》以“一心二门”为理论架构,但为何以“一心二门”为理论架构,其内涵何
在过剩经济下,如何重塑投资需求扩张机制,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才能解决合理扩大投资需求,特别是刺激企业、民间投资热情的问题,各方面比较认同的意见有以下几点: Under the
我们根据茄果类蔬菜的生物学特性,研制了一种叶面营养液——茄椒素。它是以微量元素为主体,配以适量的氮、磷、钾的多元素高浓螯台型溶液,主要应用在番茄、茄子、辣椒上,它
百年来的儒学研究,或是沿着“整理国故”的路线,把儒学当作一个死物件,或是以德国古典哲学及当代欧陆哲学为哲学的范式,以一种“偏食”的方式建构儒家哲学.这两种途径都忽视
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复兴,常以批判规则伦理为鹄,遂使“美德”与“规则”相互龃龉渐成共识;而和会德、则,既为目前面临的困境,亦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儒家典范伦理,一方面,立“象”
人类共同体的基础和起点是本原的人—我关系.在这一关系之中,我面对他人,因而需要对之做出回应,而做出回应已经就是对他人做出应承,为他人负起责任.这就是“responsibility”
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通过对大量低温驯化处理的草菇孢子反复筛选,选出了抗逆性强、耐低温性能好、产量高的GV34菌株。1990年6月5日通过省级鉴定。经过三年的生产试验
由于受清人观点的影响,论者对元代《春秋》学多不甚措意,但实际上《春秋》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并未因宋元易代而被实质性地打破:由于程朱于《春秋》无成书,因而接续程朱(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