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相关论文
晚唐五代以降,中国佛教由盛转衰,弊端重重。天台、华严、唯识“三家互相冰炭”;南禅后学“口口谈空”却“步步行有”,且禅教互诤、......
《宗镜录》是隋唐佛教集大成之作,卷帙浩繁,如何从总体上疏解、诠释,学界缺乏研究.学者认为,《宗镜录》以“一心二门”为理论架构,......
永明延寿禅师是唐末、宋初之际著名的佛学思想家,本文以延寿集中阐述观心思想的主要著述《观心玄枢》、《宗镜录》为中心,论证了《观......
《沙石集》是成书于日本中世镰仓时期的著名佛教说话故事集。作者无住道晓博览群书,从内典外典等各种先行文献采撷故事题材,援引名......
《宗镜录》是永明延寿最重要的佛学撰著。其在宋元明清的传播接受形式虽大同小异,都表现为写经、刻经、研读、著述和说法引证,却呈......
永明延寿《宗镜录》唯识学思想的一大特色是圆融,融通了唯识古学、唯识今学,融通了性宗、相宗二学。在某种意义上,延寿《宗镜录》......
永明延寿禅师在其佛学巨著《宗镜录》中,汲取了天台、华严等宗祖师判摄大乘空宗为"不了义教"的思想主张,在承认空宗相对真理性的前......
唯识宗立八识学说,以阿赖耶识为第八根本识。《金刚三昧经》、《密严经》等经典中出现了"九识"这个名词。真谛的唯识古学系统认为......
永明延寿的佛教思想体系是以"一心"为核心的,而延寿的"一心"与中道思想又紧密交涉在一起。本文探讨延寿"一心"与中道思想的关系问......
佛教根本的修行观主要是围绕着一心展开,了达一心,也就是觉悟了"本性清净、自性清净心",也就是成佛,所以真心就是"自性清净心"。由于描......
永明延寿及其《宗镜录》施东颖释延寿(公元904—975年),俗姓王,字冲元,浙江余杭人,幼读《法华经》。三十岁出家,先投四明(宁波)翠岩禅师,后入德韶门......
《宗镜录》成书得益于五代宋初海外遗佚教籍的复归。延寿依托永明寺法眼宗僧团及寺院丰富藏书,在建隆三年(962)召集门下弟子模拟台、......
观心思想是唐末、五代、宋初佛学思想家永明延寿心学思想脉络中的重要一环。延寿几乎将佛教的一切修习法门都纳入到观心的宗教实践......
作为法眼宗第三代祖师,延寿的禅学思想无疑是其整个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通过其主要著作《宗镜录》的纲领“禅尊达摩”为视角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