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目标在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g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上好一堂美术课并且能够在每一次上课之后拥有新的收获,需要一个从课前备课到课后反思的完整过程。而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体悟到,要想切实做好美术教学工作,从以下四个切入点展开是行之有效的。
  一、教而有法,构建愉悦美术课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小学教育的重视,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全面发展被放到了第一位,而小学美术课堂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接受美术,学习美术,发挥美术,这个问题值得每个美术老师去深思。我在我的美术课堂上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美术课带给他们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我主要采用音乐融合渲染氛围,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激发热情,加入游戏模块活跃课堂等方式。采用音乐,可以让本来静止的教学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绪飞起来,使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天性与特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多媒体),多媒体表达符合当今小学生的审美心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加入游戏模块,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愉悦度,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美术课堂有了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增强了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喜爱,让学生真正体会美术课带来的愉悦。
  二、真诚交流,搭建积极参与平台
  提高學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参与度,交流是关键。客观上,师生之间必然存在两种信息交流:知识信息交流和情感信息流。而在情感交流中则包括语言、面部表情和动作表情。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动一静之中所体现的情感因素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学习二年级美术教材第19课《我喜欢的鸟》中,我在第一个班级上这一课,学生反应并不好,学生对着画面只是窃笑,根本没有被画面艺术所感染。同样的教材在另一个班级上,我改变了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欣赏作品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对画做出一定的评价。结果,课堂气氛大为不同,学生反响热烈,争相发言,充分调动起了积极性。这样一来,师生的情感得以互动,收到了一个好的交流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信任,期望感再加上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解,才会激起学生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一种接受外部信息活跃的倾向,因此教学效果也自然好了。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要有一种真诚积极的情感交流。例如保加利亚的暗示教学法就是重视教学环境的情感渲染,实现理智与情感的统一。围绕实际的教学工作,就是注重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真实对话,在课堂中注重艺术的渲染,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并期待着下次的课堂。音乐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能取得图音并茂、声色俱佳的效果。如我在上一年级美术课《谁画的鱼最大》一课时,整堂课以大海的声音为背景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放松心情,把自己当成是大海里自由自在的鱼儿,尽情享受。果然,这次学生课上完成的作业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的作品体现了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因材施教,设定弹性教学目标
  美术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它是每节课课堂教学的方向,是评判教学成功与否的依据。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明确而具体,让学生能够上完课之后基本掌握关键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弹性,满足学生的最低要求,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有相应的侧重性,各个课型、各个学段要有所侧重。比如《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这节课,能让学生发现认识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及其美感,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并能基本运用不同的线条组织有美感的画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让大部分学生认识并发现身边的线条,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部分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则适当降低难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我们课堂成功与否的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目标是看学生能否运用课堂所学,这是教师完成教学目的的指向。
  四、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美术课的课堂练习的形式丰富多彩。教师在评价作业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绝大多数的学生作业肯定是不成熟,但他们都在尽心尽力地做着,每一份作业都是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想象的天地,所以绝对不能因为作业水平不高而用轻视的表情与语言来对待自己的学生。教育评价对学生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科兴趣、学科内容的选择,甚至可能改变学生的人生观,影响他的一生。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优点,适当夸大,进而表现出教师对他们的赏识,必要时做一下点评,指导学生要大胆地去尝试,帮助他去更好地完成美术作业。
  每一次实践教学的背后都应该有我们对课堂的思考和反省。对于越来越复杂的教学对象,越来越充分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先进的教学设备,我们如何去利用这些有利的因素,把他们带进我们的美术课堂,成为我们解决美术教学问题的好帮手,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去钻研的。我们也应该从“学习情感的愉悦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课堂练习的完成度”来检验课堂、研究教学,为能够更好地上好美术课做出努力!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课堂练习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环节。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科学地选择课堂练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意从目的性、代表性、层次性、趣味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几个原则出发。  教育部于2009年4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随后各省、市
中国古代诗歌,绵历数千年,作者之多、作品之富、题材之广、技巧之高,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小学课堂不是大学讲座,一节诗文课,如何能够让孩子有所得又不觉得枯燥乏味
活动的组织准备: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开展组织是教师班级管理的基本要素,在课程游戏化的教育背景下,提倡幼儿一日活动的“游戏性、适宜性、自主性”的原则,教师如何更好地将教育融入幼儿生活,如何营造“自主、开放”的环境,顺应幼儿发展的天性,在实践中敢于尝试,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是这次半日活动观察的目的。  观察重点:时间节点的安排、区域游戏的组织、活动流程的衔接  活动跟踪前,老师们对班级的区域、主题墙进
苦涩的日本:从“赶超”时代到“后赶超”时代,徐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堪称一部复杂的经济赶超史,也是一部艰难的经济转型史。在其“赶超”以及向“后赶超”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有别于先发国家的“异质”样态。其中,既有赶超的“两难”性,也有转型的“脆弱”性,可谓是一个“痛苦蜕变”的过程,日本恰似“赶超”和“后赶超”的“试验场”。读罢新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苦涩的日本:从“赶
话说那个“刻舟求剑”的痴人,来到了几千年后的今天,来到了我们这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成都。
孩子们的作文难是很多家长都曾遭遇过的教育难题。幸运的是,我在不经意之间搞出的一个“小发明”,竟成功地破解了这一长期困扰众多家长的“魔咒”。这个小发明就是——“家庭出
卧室,睡觉的地方嘛,还能是什么?NO,换个角度,卧室也能百变!
“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我们的教学应如陶行知主张的: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避免教育内容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再
“妈妈,看,那里有好多根电线杆哦!”“宝贝儿,那不是电线杆.是擎天柱!”咳咳……俗话说得好.“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听了可别吓着.其实他们看到的就是——我的头发!这话得从头说起:
晚清四大家之一郑文焯以词籍校勘而名闻天下。龙榆生曾整理过郑氏的词学文献,名为《大鹤山人词话》。后唐圭璋先生将《大鹤山人词话》及时人辑录的郑文焯评词论词的材料编入《词话丛编》。龙、唐二位先生对郑氏词学文献的整理有大功于词苑,但是其整理仅为郑氏词学著述的一小部分。因此,对其词学文献的全面整理一直是有待继续的工程。孙克强与杨传庆辑校的《大鹤山人词话》(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的出版弥补了这一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