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维度的携手

来源 :科研成果与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ao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天地、沧海,都包含着不同的维度空间:零维空间就是一个点;若两点连成了线,便有了一维空间;两条线构成的面则被定义为二维空间;如果把面层层堆叠起来,有了高度上的延伸,便形成了体,这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三维空间。天地沧海的维度之中,各项材料的发明影响着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从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蒸汽时代,再到出现了计算机的硅时代,如今我们已步入纳米材料的新时代。
  纳米材料中最有代表性的非石墨烯莫属。它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微观结构中每个网格的交点便是一个碳原子。它是世界上已知最薄的材料,厚度仅有头发丝的二十万分之一,却拥有最高的强度,领跑那些我们熟知的高强度材料。石墨烯具有最致密却又最简单的平面结构,被人们称为二维空间的钻石。
  把面层层堆叠起来就构成了体,这便是3D打印技术的工艺原理。3D打印技术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逐层沉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快速成型技术。当传统制造工艺暴露出诸多弊端时,3D打印技术脱颖而出。它可以实现小批量、高复杂度的工业制造,不仅能缩短周期,降低成本,还能实现个性化定制,快速响应市场。虽然很多人说3D打印可打万物,但这项技术还远没有发展到如此成熟的程度,仍然有很多技术壁垒需要突破。限制3D打印技术发展主要有三大因素:首先是材料的局限性,目前市场上仍然以消费级低端材料为主,无法满足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要求;其次是设备精度的局限性,分层制造的方式存在着“台阶效应”,而它直接影响了制件的表面精度和层间强度;这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即3D打印工艺特性所引起的力学性能折损。这些问题,都是阻碍3D打印技术实现工程应用的屏障。
  科技创新是由一次次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的。为了突破3D打印技术壁壘,我们首次将先进的二维材料石墨烯引入到三维智能制造技术中。通过科研攻关,我们先后实现了多种关键技术突破,包括石墨烯改性技术,石墨烯与树脂均匀分散复合技术,母粒、线材的生产工艺技术和3D打印工艺技术。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终实现了精准、专业的打印制件。
  另一大创新点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型石墨烯特种树脂基复合材料,首次打破了3D打印制件性能衰减的魔咒,填补了国内外在此领域的技术空白。
  抛开量变谈质变是不负责任的,我们来看组数据,从已报道的研究数据来看,与未加石墨烯的同种材料3D打印制件相比,我们的3D打印制件的工艺十分优良,同比性能最佳。石墨烯助力了特种树脂进一步拓展其性能边界,不仅将折损的力学性能弥补了回来,还令其机械性能、热力学性能、抗磨损性能都有了大幅的提升。不仅如此,我们材料的环境耐受度也非常高,防火阻燃达到了最高的航空级别,且兼具优异的耐腐蚀、耐辐射、抗老化性能。大家可能想问,这些功能又有何用呢?要知道,大部分国防武器装备的服役环境都十分恶劣,可谓“上九天、下五洋、高原驰骋、烈日为伴”,用我们材料制备的3D打印零部件已在某些国防装备上开始试用。
  放眼全球,别人都在做什么?2017年,欧洲空中客车公司推出的A350客机已经使用了上千件3D打印的高分子零部件;2019年,牛津性能材料公司已签署协议为波音公司定向提供3D打印复合材料管道、风扇出口导向叶片和推力转向叶栅等零部件。你是否认为这些零部件的应用要求会很低?其实不然!以红框里的发动机出口导向叶片为例,当飞机降落、发动机反推来实现减速时,这里可是要承受高达9.8万牛顿的力。那么,为何两大航空巨头争相在新机型上采用3D打印树脂零部件呢?答案的核心是“成本”。以我们自己的试验件统计来看,3D打印树脂零部件的装配,可节省70%左右的制造成本和周期,单件3D打印部件较传统部件可减重30%?35%,整体核算下来,每架飞机可节省上千万的制造及运营成本。
  2020年5月5日,我国成功完成了首次“太空3D打印”,这对于未来中国空间站的建设、长期在轨运行及发展超大型结构在轨制造,都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宇航员可以在失重环境下自制各类工具、零部件,这将大幅提高空间站实验的灵活性和维修的及时性,降低空间站对地面补给的依赖性。说到地面补给,2018年,美国SpaceX的无人补给任务耗费约9亿元,却仅仅搭载了2吨物资,而这样的补给任务平均3?6个月就要进行一次,造成不菲耗费。2019年,SpaceX完成了第18次补给任务,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它为空间站送去了一台3D打印 机。
  3D打印技术与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3D打印的手术辅助导板、模型有助于医生在术前规划手术方案,以提高手术成功率。3D打印技术还可以精准制造术后、骨科等各类康复医疗器械。3D打印技术在我国和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应用已经非常普遍,然而在我看来,它在一些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显得更加耀眼。保加利亚的一位病人接受了聚合物3D打印肋骨植入体,医生用3D打印完美地再现了原始肋骨的大小和形状。中东地区,因炸弹爆炸而失去四肢的战争受害者数量惊人,当地医院正在用3D打印假肢为他们提供帮助,这也为他们点燃了生活的希望。3D打印技术能实现低成本、短时效的精准还原!它正在无形中悄然改变着世界,慢慢推动着人类的发展。
  人类探索未来的脚步从未停止过,我们一次次地仰望星空,又一步步地探索科学的真谛,创造出璀璨的文明。几百年来,“落后就要挨打”的警示深深地刺痛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圆明园,就在那里啊!今时已不同往日,作为军工青年我们会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为再造大国利器而担当奉献。
其他文献
“智能音箱”“智能车载”“智能客服”是我们在生活中很常见的也是比较成功的人工智能融合应用。但除此之外,人工智能也有了很多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新玩法。  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MIT CSAIL)发布了一项令人惊讶的研究——只需要听6秒的声音片段,AI 就能推断出说话者的容貌。研究人员使用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网视频来设计和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实现了从一个人讲话的短录音中重建其面部图像。  你能想象手套可
期刊
众所周知,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进行精准的治疗。孤独症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孤独症是因为疫苗、重金属吗?孤独症是家族遗传吗?还是因为母亲在怀孕期间受疾病感染或是用了药物?目前,孤独症的确切病因仍然未知,但经过严格的医学与科学实验,我们知道孤独症和基因以及环境有关,普遍认为其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导致的。在孤独症病因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基因与环境两方面。孤独症的临床表现和特点都表明,基因有很大程度的
期刊
重见天日的独轮车形象  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武翟山北麓武家林的武氏墓群石刻,俗称“武梁祠”,因地处黄泛区,历史上多次经历洪水淤漫而被泥沙掩埋,直到清朝乾隆年间,这些珍贵的汉代石刻才得以重见天日。武梁祠石刻创建于东汉时期,画像上摹有的独轮车形象是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独轮车形象资料。  独轮车俗称“鸡公车”“羊角车”“鹿车”等,在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独轮车是一种轻便的运物、载人工具,遍及我国大
期刊
中国自古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在建筑技术发展过程中,为适应不同环境,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逐渐形成了不同结构方式的房屋类型,主要有抬梁、穿斗和井干3种方式。  抬梁式  抬梁式又称叠梁式,即沿房屋进深方向立柱,柱上架梁,梁上安置短柱,短柱上再置短梁,自下而上,逐层缩短并加高至屋脊,构成一组木构架。继而在相邻木架间架檩,檩上布椽,面阔方向以枋连接,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构架。抬梁式木构架属于梁柱结构体
期刊
明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遣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启了下西洋(中国以南海为界,把通往各国的海路划分为东洋和西洋。郑和七次航海路线都是西洋航线,到达的国家也大多是西洋国家。所以历史上将这一重大事件称为“郑和下西洋”)的航程。在此后的28年间(1405—1433年),郑和又先后6次进行远洋航行,遍历南洋、印度洋诸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七下西洋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日趋恶化,人们对公益林所起的重大作用已基本形成共识。但由于公益林不仅涉及公益林的价值构成及补偿机制等理论性问题, 而且还涉及公益林管护体制等一系列问题。文章重点对广东省连山林场生态林经营管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经营;发展建设  生态公益林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
期刊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件非常奇特的展品——“铜卡尺”,虽然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它的构造与今日我们使用的卡尺几乎无异。到底是谁有如此奇思妙想,能够在2000年前做出如此的设计呢?他就是“穿越皇帝”——王莽。  虽然这位“穿越皇帝”很短命,只在位16年,但王莽还是有很多让人刮目相看的创新之举。王莽颁布的很多政策在当时都是非常超前的,如他将土地国有化,平均分配;废除奴婢制度;政府参与计划经济,实
期刊
您听说过脑卒中吗?您身边有脑卒中患者吗?  脑卒中,俗称“中风”,“卒”意思是仓促急速,从词义上就可以看出脑卒中这种疾病的发生非常迅速。你知道吗,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居民第一大健康杀手。在我国,每7秒就有1人发生脑卒中,平均21秒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2018年我国居民因脑卒中死亡的比例超过20%,这意味着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在脑卒中患者的幸存者中,残疾率高达75%,其中约有1/4的患者
期刊
远古时代的先民对茫茫大海的向往,促使他们发明了形形色色的原始渡水工具。葫芦体轻、防潮性强、浮力大,很早就被人类作为渡水的工具。后来,古人还用牲畜的皮革制作成皮囊作为浮水的工具。皮囊制作简单、携带方便,而且结实耐用又不怕浅水和险滩,所以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使用皮囊浮水的历史。随着人类不断的探索,他们又发明了将多根树木合拢,并且用藤或绳连接起来的筏,为了增加安全性和行驶时间,人们将皮囊与筏捆绑在一起形成
期刊
作为一名女建筑师,我一直希望能有一个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钢筋混凝土背后的女建筑师的剑胆琴心,很荣幸我遇到了这个机会。  在讲述我的故事前,首先要请各位回想一下你们的大学时光。大学是洋溢着青春光芒的,在那时光中,总有一个怀揣理想和梦想的少年。如果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大学专业在你内心中的形象,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个词汇呢?我的那个词汇是“初恋”。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我扎着马尾,抱着画板,走在校园里觉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