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两千余年的独轮车

来源 :科研成果与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un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见天日的独轮车形象
  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武翟山北麓武家林的武氏墓群石刻,俗称“武梁祠”,因地处黄泛区,历史上多次经历洪水淤漫而被泥沙掩埋,直到清朝乾隆年间,这些珍贵的汉代石刻才得以重见天日。武梁祠石刻创建于东汉时期,画像上摹有的独轮车形象是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独轮车形象资料。
  独轮车俗称“鸡公车”“羊角车”“鹿车”等,在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独轮车是一种轻便的运物、载人工具,遍及我国大江南北。其使用延续2000余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在山东、河北等农村,村民仍普遍使用独轮小推车。
  能工巧匠造鹿车
  独轮车最开始被称为“鹿车”,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魏晋。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才出现独轮车、独轮小车这样的名称。今天我们可以从文献、出土文物、壁画中找到一些关于独轮车的发明的资料。关于独轮车的最早描述,见于2世纪汉代墓地壁画及砖墓浮雕。史载诸葛亮于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234年)北伐时曾使用木牛流马这一运输工具,有观点认为木牛流马就是独轮车。宋代高承撰《事物纪原》,将造独轮车之功归于诸葛亮。然而,历史记载蜀国著名的钢铁技师蒲元曾上书诸葛亮,禀告造成木牛之事。所以,很有可能在诸葛亮之前,就有一些能工巧匠造出了独轮车。
  掌握力学原理的首创
  独轮车是中国古人对杠杆原理的实际应用。虽然5000多年前已经出现有轮子的运输车辆,但独轮车大多数情况下仍被认为是中国发明的。独轮车的核心是利用杠杆原理,把负载合理地分担在独轮车及驾车人之上。
  独轮车首创于中国,凝聚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车辕的长短、粗细、斜度,支杆的高低、直斜,轮罩的方、椭等,设计非常完美,符合力学原理的科学性。
  虽然都是独轮,但各地独轮车车架板的形状和结构有所不同。一种车架板是平面的,载物或者坐人均可;另一种是在车架板中间装立架,立架的两边用于载物或者坐人。在两车辕之间,系有车绊,搭在驾车人双肩上,辅助两手持辕之力。
  可操作性让独轮车的使用长期延续。只有一个车轮,着力点也就是车轮和人的两只脚这三个点,因此对路面的要求不高。古代行车道很少,道路多是既狭窄又崎岖不平,行走难度大。独轮车正好满足了在颠簸不平的路面、狭窄的田埂、小河的独木桥上行走的需求,其比两轮手推车具有更高的可操作 性。
  领先地位和技术
  三国时期以后,独轮车被广泛使用,至宋代已得到高度发展。原始的车是由人力推挽的,后来改用畜力牵引。
  独轮车的出现是我国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电影《车轮滚滚》再现的就是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的人民群众推着独轮车,组成后勤运输保障线,载着粮草、弹药,追赶着炮火硝烟,支援解放军打赢淮海战役的场景。直到20世纪70年代,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不断出现,取代了独轮车的地位。
  中国古代独轮车的发明在世界车辆发展史上具有领先地位。独轮车在欧洲出现的时间大约在公元1170—1250年,比中国晚了1000多年,而且欧洲独轮车车轮位于車体最前端,人的负载远重于中国的独轮车,需要减少运载量用以平衡负重,故不及中国独轮车的运载量。日本学者在研究自行车发展史时,更将我国发明的独轮车作为自行车的始 祖。
其他文献
推荐单位:北京电子学会 转化作者:倪凯  2020年10月17—18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电子學会、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办的“2020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在北京科学中心举行,竞赛的核心在于“看谁能驯化出更聪明的机器人”。该项比赛是世界大学生在人工智能高级领域的大比拼,吸引了来自德国、俄罗斯、巴基斯坦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39支参赛队参赛
期刊
2020年对于自动驾驶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多个城市试运营,无人配送车开始落地……虽然离大规模普及还很遥远,但自動驾驶已经从概念照进现实。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部门将鼓励加快5 G通信基站、C-V 2 X 路侧设备部署,推动智能化道路升级改造,鼓励引导车载无线通信终端的装配,重点推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互融协同发展,强化需求应用牵引,促进跨行业创新和资源整合,合力打造分
期刊
推荐单位:北京电子学会 科研代表:王志华 转化作者:张科  在2020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賽中,机器人在赛道上跨越障碍,向终点进发。它们不需要选手操控,而是自主调整动作和姿势,自主前进,它们看起来会观察、能跑、能跳,有的还会翻滚。据大赛执行主席、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教授王志华介绍,他们曾经试图在2020年挑战赛规则中设计考察机器人复杂环境下的语音识别能力,也就是说要让机器人根据选手的语音
期刊
桥梁,是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从古至今,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的不同,造就了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的桥梁建筑。行走于我国大江南北,你会看到许多桥梁。奔流不息的江河湖海上,涓涓细流的高山平原中,一座座桥梁宛如彩虹,让人们禁不住回望历史,仰叹历代桥梁建设者的聪明智慧。  古桥建造成就辉煌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体现的是人们联通道路的要求和决心。隋唐时期,我国
期刊
时值冬季,各种美轮美奂的冰雕又要出场,西湖大学科研团队展示了一种“冰雕”绝活儿。他们的“冰雕”,小到微米甚至纳米级别。  在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冰雕”上,该研究团队已经可以实现从精确定位到精准控制雕刻力度,再到以“冰雕”为模具制作结构、加工器件——一种新型三维微纳加工系統雏形初现。对应光刻胶,科研人员给这层水冰起名“冰胶”,给冰胶参与的电子束光刻技术起名“冰刻”。  从全球范围来看,冰刻技术的研发
期刊
从古至今,科技成果都在不断造福人类。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不少實用的科技成果都为当时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福祉。  走近中国古代科技,一起领略中国古代科技的魅力。
期刊
以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高潮正在兴起,人工智能作为引领这轮科技高潮的重要驱动力,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着眼于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的巨大潜力,牵头发起了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希望能以竞赛的形式推动相关芯片技术、智能算法、自动控制和机器人制造等专业融合发展和共同创新,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增进共识,促进合作,同时也可有效地发
期刊
海藻不仅能够改良土壤,还能直接作用于蔬菜等作物本身,促进其根的生长发育,促进其光合作用,增加果实产量。海藻是怎么做到的呢?在第21届雷力平衡农业国际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郭仰东就发表了关于海藻中的褐藻寡糖提高作物抗逆性和免疫性的研究报告。褐藻寡糖是什么糖呢?它到底有什么神奇的能力呢?  褐藻寡糖的“超能力”  糖类物质根据分子聚合度的大小可以分为单糖、寡糖和多糖。只有1个糖原单位的叫作单
期刊
“智能音箱”“智能车载”“智能客服”是我们在生活中很常见的也是比较成功的人工智能融合应用。但除此之外,人工智能也有了很多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新玩法。  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MIT CSAIL)发布了一项令人惊讶的研究——只需要听6秒的声音片段,AI 就能推断出说话者的容貌。研究人员使用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网视频来设计和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实现了从一个人讲话的短录音中重建其面部图像。  你能想象手套可
期刊
众所周知,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进行精准的治疗。孤独症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孤独症是因为疫苗、重金属吗?孤独症是家族遗传吗?还是因为母亲在怀孕期间受疾病感染或是用了药物?目前,孤独症的确切病因仍然未知,但经过严格的医学与科学实验,我们知道孤独症和基因以及环境有关,普遍认为其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导致的。在孤独症病因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基因与环境两方面。孤独症的临床表现和特点都表明,基因有很大程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