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有效途径

来源 :魅力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chao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物理教学,不仅仅是把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能力,使他们拥有敏捷的物理智慧,猜测和想象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猜想与假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与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在认识上应该是相似的,中学物理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进行类科学研究探索,培养科学探索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究活动中,根据已知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猜想与假设,然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本身是科学探究的内容和要求。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事实上,在物理学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源于猜想。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之后,“电能生磁,磁应该也能生电吧?”法拉第就是在这样的猜想下,经过整整十年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物理天才霍金的时空观让人感觉玄妙无比,令人不能不惊叹他的想象能力。物理学发展至今日,还有许多的猜想有待人们去证实,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猜想不断的衍生,发展。进行课程改革,就是要大胆摒弃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老套套,跳出框框,打造全新的物理教学模式。物理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物理思想。假如物理教学过程中回避了直觉、猜想、假设,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学生创造的机会,他们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他们的想象力没有了驰骋的空间。教师应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物理科学不仅仅是观察现象,理解公式,还可以根据现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能够通过想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最后推导出物理规律。
其他文献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在导入新课、悬念设置、诗歌激趣、直观教学、联系热点、活动延伸等方面做一些探究。
我在农村中学任教17年了,因为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所以我一直连续担任语文和地理两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地理学科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副科,学生兴趣不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对地理学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祖先对炎黄子孙的德育教育从未停歇。早在《大学》里便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道”是指教育;而“明明德,亲民,至善”则是指
对日常精益改善运用项目化的管理方法,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精益改善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改善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
随着网络技术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成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网络环境的广阔天地扩展了美术教学的广泛内容,也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充满活力的美术之门。基于此,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在理解学习中获取和处理实际问题过程的方法和思维形式。但是,现在的部份学生由于陷入“题海战术”,又由于缺乏从科学过程和思维形式升华到解决应用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揿针治疗.7d为1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学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工作也是最繁重和费心思的,特别是在农村中学,面对独特的教育环境,班主任工作更显得重要。本文将从